他汀类药物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谭文俊

谭文俊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人民医院 547100

摘要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26例慢性阻塞性肺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为13例,对照组依据诊疗常规实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加阿托伐他汀(10 mg/d)予以治疗,就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治疗12、24、48周时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COPD评估测试问卷变化及CRP水平等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12周时的CAT评分、FVC%pred、FEV1及CRP水平相比于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状况,组间比较:CAT评分及血清CRP差异显著(P<0.05),两组FEV1均有所改善,当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于治疗后24周和48周时,CAT评分、FEV1及血清CRP水平相比于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状况(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患者,对其采用他汀类药物给与治疗,可对COPD在炎症反应方面予以减轻,就患者肺功能给与改善,且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慢性阻塞性肺;肺功能;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由于肺实质及气道慢性炎症所造成的处于气流受限状况下且持续进行性的综合征,治疗最终目的在于对病症予以缓解,实现活动耐受性的提升,并对疾病进展给与预防,就COPD急性加重予以治疗及预防,实现致残率的减少[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26例慢性阻塞性肺患者,所选取患者均依据COPD全球倡议确诊为处于稳定期的COPD病症。排除其它形式需要实施干预或治疗的活动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将患者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为13例,治疗组中,男性患者为9例,女性为4例,平均年龄为(60.41±2.34)岁,平均体制系数(BMI)为(20.15±3.6)kg/m2;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10例,女性为3例,平均年龄为(60.14±2.29)岁,平均体制系数为(20.03±3.7)kg/m2。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依据诊疗常规实施治疗;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加阿托伐他汀予以治疗,10 mg/d。在治疗期间,若患者存在急性加重状况,则需遵循医嘱适当采用茶碱、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及糖皮质激素等予以治疗[2]。

1.3评价标准

所选取患者完成分组后,分别于治疗12、24、48周时,就肺功能实施测定用力呼气容积(FEV1)[3]。分别于12周和24周时,就CAT实施测评。采用CAT测评表实施分级[4],轻微影响0~10分,中等影响为11~20分,严重影响为21~30分,非常严重影响则为31~40分。于治疗48周、24 周及12周时,就患者空腹静脉血予以采集,即为4mL,采用离心机并以2 000r/min实施离心操作,而后将血清予以收集,并保存于-60℃冰箱中以后续集中监测。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实施处理,百分比(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比较,当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时,采用P<0.05予以表示。

2.结果

两组患者于治疗12周时的CAT评分、FEV1及CRP水平相比于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状况,组间比较:CAT评分及血清CRP差异显著(P<0.05),见表1、表2。在本院诊治的26例慢性阻塞性肺患者,就其治疗前后血清变化,于其它综合医院辅助下实施检查及观察,最终治疗结果可知,FEV1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于治疗后24周和48周时,CAT评分、血清CRP水平相比于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状况(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清CRP变化( ±s)

3.讨论

COPD作为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病,由于该病反复发作致使肺功能出现反复降低状况,更甚者呼吸衰竭,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他汀类药物实为一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相应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相关研究可知,此种药物不仅对于胆固醇能够给与降低,在多效性方面也较为广泛,即为免疫调节、改善血管功能、抗氧化及抗炎等,能够对多种炎症因子在具体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就血清炎症标志物降低同样具抑制效果,可抑制炎症过程的反应各个阶段,他汀类药物所具有相应抗炎作用,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能抑制有害颗粒对血管和肺组织的炎症作用,内容为分解白细胞介素产物,减少细胞因子生成,并对CRP予以降低,到达促使嗜酸性粒细胞得以快速消亡的目的。FEV1不仅是对肺功能严重度予以分级的重要指标,也是全因过早死亡的标记指标之一。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两组于治疗12周时,FEV1均有所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而于治疗24周和48周后,此种作用仍然持续,治疗组改善效果上相比于对照组,则明显高于后者,至此可知,联合他汀类药物给予长期性治疗,能够对中度及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予以有效改善,且对FEV1在下降速度方面能够有效延缓,此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较相似[5]。与此同时,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实施评估同样重要,本次研究通过采用CAT量表,就两组在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实施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12、24、48周相应CAT评分均存在下降状况,治疗组于24、48周CAT评分改善相比于对照组,则明显好于后者,至此可知,联合他汀类药物实施长期治疗,可对患者肺功能予以改善,且实现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阻塞性肺患者,对其采用他汀类药物给与治疗,可对COPD在炎症反应方面予以减轻,就患者肺功能给与改善,且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珍, 宋国栋, 王伟. 他汀类药物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效果的 Meta 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2):12-18.

[2]周曦, 严峻海, 张柏膺. 他汀类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炎性因子影响作用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 2015(3):450-452.

[3]赵考昌, 陈国忠. 他汀类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作用的Meta分析[J]. 海南医学, 2015(2):272-276.

[4]周健, 凌美蓉, 邓星奇.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0(12):1569-1572.

[5]陈维永, 柯华. 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J]. 华西医学, 2012(02):300-303.

论文作者:谭文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9

标签:;  ;  ;  ;  ;  ;  ;  ;  

他汀类药物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谭文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