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种猪与杂交猪繁殖性能比较分析

纯种猪与杂交猪繁殖性能比较分析

一、民猪纯繁与杂交的繁殖性能比较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贺东昌,焦福林,李文刚,张元庆[1](2010)在《山西瘦肉型新品系晋阳白猪选育研究》文中指出以梅山猪为第一母本系,与外种猪汉普夏和大约克夏进行杂交,采用继代选育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经过18年7个世代的选育,以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作为主选性状,育成了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晋阳白猪。7世代的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活产仔数、断奶窝质量分别达11.3头、10.6头、72.8kg和13.3头、12.6头、87.3kg;180日龄后备母猪个体质量达91.87kg,公猪93.38kg;后备猪同胞肥育性能(体质量20~90kg)日增质量703g;90kg体质量的瘦肉率为58.9%,眼肌面积31.87cm2,平均背膘厚2.0cm。对母本系繁殖性能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得到的公共条带数较多,多态条带数较少,多态频率较低。ESR基因和FSHβ基因的基因型在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和断奶头数方面对晋阳白猪的影响显着,而对晋阳白猪的初生质量和断奶质量影响不显着。说明晋阳白猪的主选性状全面达到了育种目标,表明遗传变异稳定、选育程度较高。

李祥辉[2](2010)在《猪的A-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选用长白猪、三江白猪、大白猪和东北民猪共计226头作为供试群体,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不同品种猪A-FABP基因第1内含子区的遗传多态性;并对A-FABP基因的多态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以确定酶切位点变异的位置和突变的碱基类型。利用SAS8.1统计软件Analyse GLM过程分析A-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肉品品质、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的相关分析,目的是为上述品种猪的肉品品质、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的选种选育提供研究依据。通过PCR-RFLP检测的结果得知:在Bsu36Ⅰ酶切位点上,4个猪种均有多态性,长白猪、三江白猪、大白猪和东北民猪的等位基因D的频率依次为0.69、0.63、0.67和0.83;在BsmⅠ多态位点上,各群体间基因型分布差异较大,长白猪和大白猪等位基因B的频率分别为0.76和0.78,而三江白猪和东北民猪等位基因B的频率分别为0.21和0.29。Bsu36Ⅰ多态性是由4624位发生的C→G的碱基突变引起的;BsmⅠ多态性是由5006位发生了C→G的碱基突变。多态性与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相关关系结果表明:Bsu36Ⅰ和BsmⅠ多态性对长白猪和大白猪日增重有显着影响(P﹤0.05),而Bsu36Ⅰ和BsmⅠ多态性的对三江白猪和东北民猪的产活仔数却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长白和大白猪A-FABP基因不同位点基因型对日增重的最佳组合为“Dd-BB”和“dd-BB”,日增重的最小二乘均值分别为:584.578和595.469。而三江白猪和东北民猪A-FABP基因不同位点基因型对产活仔数最高的基因型组合依次为为“DD - Bb”,产活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分别为:12.963和13.701。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Bsu36Ⅰ多态性对长白猪、大白猪、三江白猪和东北民猪的IMF都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Bsu36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对三江白猪和东北民猪的滴水损失、剪切力有显着性影响(P﹤0.05),而Bsm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对长白猪的滴水损失、大白猪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三江白猪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和东北民猪的滴水损失都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长白猪、大白猪、三江白猪和东北民猪IMF最高的基因型组合依次为“DD - BB”,“DD - BB”,“dd - bb”和“dd - bb”,IMF的最小二乘均值分别为:1.766,1.968,3.968和4.195。综上所述,通过提高最佳基因型组合的频率能够提高4个猪种的IMF含量,从而达到提高肉品品质的目的,同时对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并没有负面效应,对部分猪种还有提高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作用。

曹洪战,芦春莲,吴克亮,吴常信[3](2007)在《优质猪杂交繁育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选用杜洛克、长白、大白3个国外引进品种,冀合白猪专门化母系B1个国内培育品系,以及1个地方品种太湖猪,模拟杂交繁育体系的生物经济学过程,构建了优质猪的杂交繁育体系,并以每头后备母猪平均每年的利润、每头标准化商品猪的利润、每1000头标准商品猪相对应的母猪头数和商品代出栏猪肌内脂肪含量(肉质指标)4个评价指标对杂交繁育体系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在4种杂交配套组合中,杜洛克×(大白×冀合白猪专门化母系B)经济效率和商品代猪肉质最优。

顾永娟,王希彪,郑兆利,高健[4](2006)在《仔猪的腹泻及其遗传因素的分析》文中提出此研究在统计纯民和杂种长民哺乳仔猪腹泻发生率的基础上,分析了遗传因素对仔猪腹泻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仔猪自身的近交程度还是母猪的近交程度与仔猪腹泻发生率间均无显着相关(P>0.05);但比较纯民仔猪和长民仔猪的腹泻状况发现,纯民仔猪的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长民仔猪(P<0.01)。对近交程度与繁殖性状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母猪近交程度与初生窝重间达到极显着的负相关(P<0.01),而仔猪近交程度与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断奶窝重间的负相关也都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

顾永娟[5](2006)在《猪NRAMP1基因与仔猪腹泻及其生产性状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家畜疾病,尤其是一些传染性疚病是畜牧业生产的大敌,过度使用药物又会造成食品污染。这就需要发展一种平衡的策略,通过提高家畜抗性减少药物的使用。采用遗传学方法从遗传本质上提高畜禽的抗病力,实施抗病育种,筛选出动物抗病系和培育出抗病动物可能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猪NRAMP1基因的多态性与仔猪腹泻及生产性状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分析该基因作为抗病力的候选基因的可能性。 本研究以2005年春产和秋产长白仔猪794头、大白仔猪258头、民猪仔猪179头和长民仔猪348头为实验动物,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NRAMP1基因第一内含子内的遗传变异;对哺乳仔猪的腹泻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计算民猪群体的近交系数,对影响民猪仔猪腹泻的遗传因素进行分析;对部分生产性状进行测定:称量仔猪的初生重、7日龄重、14日龄重、21日龄重和断奶重,并进行死亡记录。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首次在NRAMP1基因内含子1中检测到多态位点。该位点的多态性是由2个点突变A113G和G164T引起的,该突变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检测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极显着(p<0.01),在四个群体中CC型个体很少(27/1579),在大白群体中未检测到BC型个体。 2.在四个群体中NRAMP1基因的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在NRAMP1基因的内含子1检测到突变位点,野生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很小(CC型个体)。 3.在仔猪的腹泻指数上民猪与其他三个群体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其他生产性状上各个群体间也存在着显着差异(p<0.05)。在对统计模型的分析中得到:性别、季节、母本、断奶重和个体基因型与母本基因型的互作效应对不同群体的各个性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无论仔猪自身的近交程度还是母猪的近交程度与仔猪腹泻发生率间均无显着相关;但比较纯民仔猪和长民仔猪的腹泻状况发现,纯民仔猪的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长民仔猪(p<0.05)。对近交程度和对繁殖性能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母猪近交程度与初生窝重间达到了极显着的负相关(p<0.01),而仔猪近交程度与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断奶窝重间的负相关也都达到了极显着的水准(p<0.01)。

于传军,何正东,李学斌,刘今一,吴建海,韦习会,黄瑞华,陈杰,王林云,刘红林,徐银学[6](2004)在《苏淮猪选育过程中繁殖性能及早期生长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苏淮猪是在新淮猪基础上培育的各方面性能更优良的新淮猪瘦肉系。本文对江苏省淮安市淮阴种猪场的苏淮猪自 1 998年下半年以来的育种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苏淮猪在经过杂交和几个世代的选育后 ,所形成的新品系在其繁殖性能、仔猪早期生长性能上有了明显的变化 ;育种群中苏淮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早期生长性能有其独特的遗传规律 ,这对以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启示

曹洪战[7](2003)在《优质猪选育方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优质猪育种目标的确定、杂交繁育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纯系繁育群育种方案的优化以及优质猪选育的其它环节四部分对优质猪的选育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目的在于为我国优质猪(产量高、质量优且安全的猪)的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提高猪肉产品的竞争力。具体的研究策略是:以差额法和系统分析法为基础建立模型,确定了优质猪目标性状的经济加权值和育种目标的简化综合育种值;模拟杂交繁育体系的生物经济学过程,构建优质猪的杂交繁育体系并进行优化选择;以基因流动法为基本方法利用确定性模型优化了优质猪杂交繁育体系纯系繁育群的育种方案;参考养猪实践提出了选育优质猪的其它环节。从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 (1)优质猪综合育种值应包括目标性状:窝活产仔数、达100kg 体重日龄、饲料效率、胴体瘦肉率和肌内脂肪含量,选择性状包括窝活产仔数、达100kg 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活体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为:窝活产仔数8.06 元、达100kg 体重日龄-0.87元、饲料效率-86.32 元、胴体瘦肉率10.78 元、肌内脂肪含量48.51 元。父本父系目标性状不包括窝活产仔数,母本母系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除窝活产仔数外的所有性状都比母本父系小1/2。边际效益与性状表现贴现值之积即经济加权因子。通过简化综合育种值的分析认为,肌内脂肪含量、饲料报酬和胴体瘦肉率作为综合育种值的性状最有意义。(2)在10 种杂交配套组合中,杜洛克×(大白×冀合白猪专门化母系B)经济效率和商品代猪肉质最优,两个外来猪种与一个含地方猪血统的培育猪种组成的三元配套组合最有可能选育优质猪。(3)在优质猪杂交繁育体系纯系繁育群育种方案优化时,育种规划期60 猪年(1 猪年=6 个月)最佳。在目前状况其它因素固定时,父本父系、母本父系和母本母系的育种群占纯系繁育群最佳比例分别是0.160、0.136 和0.088,育种群母/公比例20 较优,公猪使用年限2 猪年最好,提高性能测定费用会导致育种效益降低。纯系繁育群中育种群的规模不能太小,公猪数不能太少,以防近交衰退。在设定范围内三因素综合优化最佳状态(按育种群比例—公猪使用年限—母/公比例顺序)为父本父系0.185、2、25;母本父系0.139、2、25;母本母系0.104、2、25。综合优化后,父本父系育种效益提高127.03%,综合育种值年遗传进展提高49.43%;母本父系育种效益提高119.95%,综合育种值年遗传进展提高47.79%;母本母系育种效益提高93.67%,综合育种值年遗传进展提高45.19%。(4)选育优质猪还应保证肉品的卫生安全性、加强猪场的兽医安全、注重环保、加强猪场的经营管理以及从饲料和营养的角度改善猪的肉质。

李婧[8](2003)在《民猪产仔数候选基因研究》文中指出按照系统保种理论,一个品种确定保种目标之后即应实行目标保种。但对目标保种如何才更有效,迄今尚无充分研究。为此,本文即以民猪作为研究对象、以高繁殖性能作为保种目标,探讨分子遗传辅助进行目标保种的新方法,并用以指导民猪的保种实践。具体工作如下: 1、采用PCR-SSCP法检测了4个重要产仔候选基因——雌激素受体(ESR)基因、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基因、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的多态性,以在分子水平上重新认识民猪的种质遗传特性及其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民猪中,4个候选基因中仅ESR基因的基因型分布达到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与2000年的ESR和FSHβ基因分布情况作比较显示,群体遗传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即使ESR基因、FSHβ达到了平衡状态也不能保证其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下一代保持不变。 2、针对动物实验的客观实际,运用BLUP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动物候选基因基因型效应的混合模型分析法,包括单基因模型、多基因无互作模型及多基因合并基因型逐步剥离模型。应用提出的多基因分析法对民猪产仔数4个候选基因的基因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不考虑基因互作的情况下,4个候选基因效应均不显着(p>0.05)。②考虑互作时,ESR基因与FSHβ基因和PRLR基因的互作效应对民猪头胎总产仔数影响显着(p<0.05),其中,ESR与FSHβ基因的合并基因型中AABB型为最佳合并基因型;ESR与PRLR基因的合并基因型中AABB型也为最佳合并基因型;ABAB和AAAB分别为ESR与FSHβ基因、ESR与PRLR基因的合并基因型中的劣质基因型。其它基因效应均不显着(p>0.05)。 3、为了指导基因型辅助选配,运用BLUP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候选基因的遗传作用模式分析法,并分别采用单个候选基因效应分析模型、不剖分上位效应的分析模型和剖分上位效应的模型对民猪的产仔数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只考虑单个候选基因,FSHβ基因的显性效应与PRLR基因的加性效应显着(p<0.05),即FSHβ基因杂合型的头胎总产仔数显着低于平均值,PRLR基因的AA型为优良基因型,其它各项效应均不显着。②当同时考虑4个候选基因但不剖分上位效应时,FSHβ基因的加性效应也达到显着(p<0.05),即FSHβ基因的AA型母猪经产活产仔数显着低于平均值;③剖分上位效应时,发现不同基因对猪产仔数的作用模式不同。 本研究所提出的相关统计分析方法丰富了候选基因研究的理论,有关民猪的分析结果可以作为民猪优良基因的监测和分子标记保护的参考依据,进而指导民猪保种实践,因而既具理论意义,也具实践意义。

王希彪,王亚波,高健,张宝荣[9](2002)在《民猪纯繁与杂交的繁殖性能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对 198 1~ 1985和 1996~ 2 0 0 0年间纯繁与杂交的民猪繁殖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 ,无论纯繁或是杂交 ,民猪的繁殖性能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都有明显的降低。 1981~ 1985年民猪 3~ 8产经母猪纯繁的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为 14 .35和 12 .83,杂交时的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为 14 .70和 12 .94 ,而 1996~ 2 0 0 0年间纯繁时的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为 12 .6 3和 11.39,杂交时的产仔数分别为 13.0 7和 11.96。同一年代纯繁与杂交比较 ,繁殖性能没有明显差别

二、民猪纯繁与杂交的繁殖性能比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猪纯繁与杂交的繁殖性能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瘦肉型新品系晋阳白猪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选育目标的制定
    1.2 基础群的组建
    1.3 实行多世代半开放群体继代选育
    1.4 种猪性能测定项目和方法
    1.5 母本系繁殖性能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 分析
    1.6 2个候选基因与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1~7世代母猪繁殖性能的选育
    2.2 后备猪生长性能的选育
    2.3 1~7世代同胞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的选育
    2.4 5~7世代晋阳白猪繁殖性能的RAPD分析
    2.5 2个候选基因与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关于繁殖性能
    3.2 关于生长性能
    3.3 关于同胞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
    3.4 关于繁殖性能的RAPD及与2个基因的关联分析

(2)猪的A-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常用的分子遗传标记
    1.2 影响猪肌肉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1.3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
    1.4 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A-FBP 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相关性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A-FBP 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仔猪的腹泻及其遗传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猪群
    1.2 数据采集
    1.3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仔猪和母猪的近交程度与仔猪腹泻发生率的相关分析
    2.2 纯种仔猪与杂种仔猪腹泻状况差异的分析
    2.3 发生腹泻和未发生腹泻的哺乳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比较
    2.4 母猪近交系数及仔猪近交系数与其部分繁殖性状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3.1 仔猪腹泻发病情况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3.2 部分繁殖性状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5)猪NRAMP1基因与仔猪腹泻及其生产性状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猪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1.2.2 单核苷酸多态性
        1.2.3 QTL的定位方法
        1.2.4 NRAMP1基因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猪NRAMP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抗病性状的相关分析
        3.1.1 NRAMP1基因内含子1的SNPs分析
        3.1.2 NRAMP1基因外显子2的SNPs分析
        3.1.3 NRAMP1基因外显8子和部分内含子9的SNPs分析
        3.1.4 NRAMP1基因内含子1的SNPs与猪腹泻指数及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
    3.2 影响仔猪腹泻指数和生产性状的其他因素的分析
        3.2.1 影响长白仔猪腹泻及生产性状的的因素的分析
        3.2.2 影响大白仔猪腹泻及生产性状的的因素的分析
        3.2.3 影响民猪仔猪腹泻及生产性状的的因素的分析
        3.2.4 影响长民仔猪腹泻及生产性状的的因素的分析
    3.3 民猪仔猪腹泻及其遗传因素的分析
        3.3.1 仔猪和母猪的近交程度与仔猪腹泻发生率的相关分析
        3.3.2 纯种仔猪与杂交仔猪腹泻状况的差异的分析
        3.3.3 母猪近交系数与其部分繁殖性状的相关分析
        3.3.4 仔猪近交系数与其部分繁殖性状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关于猪NRAMP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腹泻指数和生产性状的关系
    4.2 关于其他因素对仔猪腹泻指数和生产性状的影响的分析
    4.3 民猪仔猪腹泻及其遗传因素的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苏淮猪选育过程中繁殖性能及早期生长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选育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数据分析与结果
    2.1 各世代猪群繁殖性能的变化
    2.2 各世代猪群早期生长性能的变化
    2.3 各世代猪群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3.1 关于繁殖性能
    3.2 关于生长性能

(7)优质猪选育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本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优质猪
        1.2.2 猪的育种技术
        1.2.3 猪的杂交繁育体系
        1.2.4 动物育种规划
    1.3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优质猪育种目标的确定
    2.1 前言
    2.2 估计综合育种值时目标性状与选择性状的确定
        2.2.1 确定目标性状
        2.2.2 确定选择性状
    2.3 目标性状经济加权因子的计算
        2.3.1 边际效益的估算
        2.3.2 优质猪配套系各专门化品系目标性状经济加权因子的确定
    2.4 简化综合育种值
        2.4.1 理论与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5 讨论
        2.5.1 肉质问题
        2.5.2 猪的繁殖力代表性状
        2.5.3 估计目标性状边际效益的方法
        2.5.4 育种目标数量化的不同方法
        2.5.5 性状的经济重要性比较
    2.6 小结
第三章 优质猪杂交繁育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3.1 前言
    3.2 理论与方法
        3.2.1 杂交配套组合各品系的生产性能
        3.2.2 杂交繁育体系评价的程序模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优质猪各组合效率分析
        3.3.2 各组合商品代生产性能
        3.3.3 各杂交繁育体系的结构
        3.3.4 影响杂交繁育体系生产效率和结构的因素分析
    3.4 讨论
        3.4.1 杂种优势与优质猪杂交繁育体系的选择
        3.4.2 中国地方猪种与优质猪的选育
        3.4.3 优质猪的指标
        3.4.4 多种措施并用选育优质猪
        3.4.5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本研究的结果
    3.5 结论
第四章 优质猪纯系繁育群育种方案的优化
    4.1 前言
    4.2 理论与方法
        4.2.1 选种方法
        4.2.2 规划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4.2.3 计算机程序
        4.2.4 纯系繁育群群体结构及基因传递模式
        4.2.5 用于育种规划计算的经济参数和遗传参数
        4.2.6 育种值估计的信息来源
        4.2.7 生物学和育种技术参数
        4.2.8 育种成本和投资参数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纯系繁育群目前基本状况
        4.3.2 父本父系(CC)的选择方案最优化
        4.3.3 母本父系(AA)的选择方案最优化
        4.3.4 母本母系(BB)的选择方案最优化
        4.3.5 繁殖性状的选择方法
        4.3.6 优化状态下各品系育种群的选择指数及其选择准确度
        4.3.7 在优化状态下的基因流动信息、基因传递矩阵及性状实现向量
    4.4 讨论
        4.4.1 关于遗传参数
        4.4.2 繁殖性状的选择方法
        4.4.3 动物育种规划的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性模型
        4.4.4 育种方案的优化程度
        4.4.5 目标性状的间接选择
        4.4.6 直接加性遗传效应、母体效应与窝产仔数
    4.5 结论
第五章 优质猪选育的其它环节
    5.1 保证肉品的卫生安全性
        5.1.1 采用早期断奶隔离分段式饲养系统新工艺
        5.1.2 提倡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
    5.2 加强猪场的兽医安全
        5.2.1 建立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
        5.2.2 制定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
        5.2.3 药物预防
        5.2.4 场址选择符合防疫要求
    5.3 考虑优质猪生产的无公害性
        5.3.1 农牧结合,生态养猪
        5.3.2 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5.3.3 控制恶臭及有害气体的污染
        5.3.4 人工湿地处理猪场粪污
    5.4 完善猪场的经营管理
        5.4.1 树立品牌意识
        5.4.2 重视科技力量
        5.4.3 讲究营销策略
        5.4.4 建立激励机制
        5.4.5 提高领导水平
        5.4.6 发挥团队精神
    5.5 从饲料和营养的角度改善猪的肉质
        5.5.1 合理控制饲粮脂肪
        5.5.2 调整饲养和营养水平
        5.5.3 添加适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
    5.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民猪产仔数候选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概念
    1.2 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
        1.2.1 纯统计学方法
        1.2.2 全基因组扫描
        1.2.3 候选基因分析
    1.3 繁殖性状QTLs研究进展
2 候选基因及基因型分布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群体
        2.1.2 仪器设备
        2.1.3 药品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现场采样
        2.2.2 DNA的提取
        2.2.3 DNA浓度和质量的检测
        2.2.4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5 PCR反应
        2.2.6 PCR扩增产物电泳检测与鉴定
        2.2.7 PCR-SSCP检测
    2.3 实验结果
        2.3.1 DNA的提取结果
        2.3.2 PCR-SSCP的结果
        2.3.3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2.3.4 民猪ESR和FSHβ基因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变化
3 候选基因的基因型效应分析
    3.1 方法
        3.1.1 表型值的剖分
        3.1.2 效应值的估计
    3.2 应用
        3.2.1 忽略候选基因座间的互作
        3.2.2 合并基因型的逐步剥离分析
4 候选基因遗传模式分析
    4.1 方法
        4.1.1 表型值的剖分
        4.1.2 效应值的估计
    4.2 应用
        4.2.1 采用单个候选基因效应模型
        4.2.2 采用不剖分上位效应的模型
        4.2.3 采用剖分上位效应的模型
5 讨论
    5.1 关于实验群体
    5.2 候选基因法及候选基因的选择
    5.3 分子标记方法的选择
    5.4 BLUP在候选基因分析中的应用问题
    5.5 候选基因的基因型效应分析
    5.6 遗传模式的分析
    5.7 影响候选基因效应统计结果的其它因素
        5.7.1 群体大小对QTL效应估计的影响
        5.7.2 亲缘关系的影响
    5.8 统计软件的使用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适合性检验的SAS程序
附录2 整理系谱的SAS程序
附录3 逐步回归分析的SAS程序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民猪纯繁与杂交的繁殖性能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四、民猪纯繁与杂交的繁殖性能比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瘦肉型新品系晋阳白猪选育研究[J]. 贺东昌,焦福林,李文刚,张元庆. 山西农业科学, 2010(06)
  • [2]猪的A-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相关性研究[D]. 李祥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0(09)
  • [3]优质猪杂交繁育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 曹洪战,芦春莲,吴克亮,吴常信. 中国畜牧杂志, 2007(05)
  • [4]仔猪的腹泻及其遗传因素的分析[J]. 顾永娟,王希彪,郑兆利,高健. 养猪, 2006(03)
  • [5]猪NRAMP1基因与仔猪腹泻及其生产性状关系的研究[D]. 顾永娟. 东北农业大学, 2006(02)
  • [6]苏淮猪选育过程中繁殖性能及早期生长性能分析[J]. 于传军,何正东,李学斌,刘今一,吴建海,韦习会,黄瑞华,陈杰,王林云,刘红林,徐银学. 畜牧与兽医, 2004(12)
  • [7]优质猪选育方案优化研究[D]. 曹洪战. 中国农业大学, 2003(08)
  • [8]民猪产仔数候选基因研究[D]. 李婧. 东北农业大学, 2003(03)
  • [9]民猪纯繁与杂交的繁殖性能比较分析[J]. 王希彪,王亚波,高健,张宝荣.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2(01)

标签:;  ;  ;  ;  ;  

纯种猪与杂交猪繁殖性能比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