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家教:现代父母的榜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榜样论文,家教论文,父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是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他的夫人燕妮,是伟大的女性、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常任秘书”和英勇无畏的伟大战士。他俩共有七个孩子。因为生活贫困,其中三个早年夭折,另一个叫穆希的爱子很有天赋,九岁时病逝。因而长大成人的只有三个女儿,即小燕妮、劳拉和艾琳娜。这几个孩子自幼受到了马克思夫妇的良好家庭教育,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素质均得到了全面发展。她们善良、正直、思想品德高尚,较早地树立了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为人类而工作的人生目的。她们酷爱学习,兴趣广泛,什么科学、艺术、文学、哲学、大自然及体育等,还包括外国语……这一切都唤起了她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自身的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经济条件,她们未受过高等教育。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之做了补偿。长大后,她们成为马克思的“秘书”、马克思主义的忠实宣传者、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家和英勇无畏的战士。
马克思的家教是非常成功的。他对子女的教育指导思想先进,态度积极,目的明确,目标远大,方法科学,积累了方方面面的宝贵经验。对现代父母的家教至今仍有普遍教益的有如下几点:
1、要有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气氛。这是培养孩子美好心灵的基础,是卓有成效地教好孩子的必要条件。从家教的实践看,要营造一个和和美美、温馨亲切的家庭气氛,关键在于父母之间的爱情忠贞不渝与稳定持久,在于父母的主观努力与齐心协力。马克思夫妇的爱情是建立在双方均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为人类事业奋斗的基础之上的。他们相互爱慕、尊重,相互理解谦让,相互关心与支持,苦乐共担,荣辱、生死与共。可以说,没有马克思就没有燕妮的伟大,而“没有燕妮,马克思就永远不会成为当今的马克思”(艾琳娜语)。正是这样的爱情,才能使他们的家庭持久保持团结稳定,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子女,促使父母与女儿之间及女儿相互之间彼此友好、融洽,相互热爱和支持。每当国际上或家庭内发生令人喜悦的事件时,全家人都为之狂欢和狂笑;倘若遇到什么挫折与困难,而不是埋怨、等待、灰心丧气或退缩逃避。通常马克思的家总是充满笑声,这是因为马克思夫妇都爱开玩笑,以笑取乐。这样和和美美而又生气勃勃的家庭气氛使得孩子们在家庭里面感到温馨亲切,这好似在孩子们细小的心田播下幸福之种,期待的正是含苞欲放的鲜花和将会丰收的硕果。
2、要以平等、友好与尊重的态度对待和教育孩子。这是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是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培养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从来反对专制和独裁,主张民主和平等,在家庭内部他反对搞家长制一堂言,提倡家庭成员相互间的平等与尊重,从不在孩子们面前摆出一副成年人的所谓英名姿态,更不以老子自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们,否则就会漠视孩子们的人格尊严,引起孩子们的消极反应,压抑孩子们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平时,孩子们要干什么,或者不干什么,马克思总是用请求的口吻说服他们去干;反之或劝道他们不要去干。对孩子们行为的是非曲直,马克思的态度如艾琳娜自己所说“是严肃认真”的,对是非曲直的明辨与解决,靠的是真理,而不是武断;靠的是说服,而不是压服;靠的是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威望,而不是可顺手操作的棍棒。总之,要靠孩子们的自觉与信任。
威廉·李卜克内西说“卡尔·马克思是一个温情脉脉的父亲,他能像一个小孩一样和自己的孩子玩上几个钟头。”的确,马克思在同孩子们玩耍时,一玩就是几个小时,并且总是带着几分孩子的稚气,与孩子们一道蹦蹦跳跳,逗笑取乐,有时竟蹲在地上,让孩子们跨在自己背上作马骑,竭力激起孩子们的欢乐劲。他对孩子们的种种友好态度,使孩子们从内心感到亲近亲切,她们视马克思为“朋友”,给马克思取绰号为“摩尔”(意指马克思黑面肤,黑发),平时不叫“爸爸”,而叫“摩尔”。力学上讲,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两者成正比。同样一个道理,做父母的越亲近孩子,孩子也就越尊重父母,而对子女教育作用越大。这是事实,也是活生生的辩证法。
特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孩子们少年时期,马克思就让她们关注国际工人运动的现状,并因此而成为了马克思家中谈话的主题。每当国际上发生重大政治事件时,马克思夫妇就会常同孩子们一起平等地交谈、议论、甚至争论。这种同志似的交谈,在更深层次上体现了马克思对孩子们的平等尊重,极大地激发和培养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马克思的孩子们也正式在这种同志似的交谈中逐渐锻炼成长和成熟起来的。
3、要把疼爱与严要求相结合的基本方法贯穿于子女教育的方方面面。基于父母与子女的直接血亲关系,任何一个身为父母的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疼爱自己的子女,这也是做父母的一种本能。马克思也是一般人,自然会疼爱自己的子女,但他超越寻常人之处,在于他把这种疼爱同无产阶级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而在为这一伟大事业的斗争本身就包含了为孩子们的幸福和未来的斗争。这是更高层次的爱,是疼爱孩子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与普通人一样,对孩子们的爱表现在多方面:在物质生活上尽力厚待孩子,尽管家贫如洗也要千方百计保证满足孩子们的衣食等各方面的基本生活需求;在道义上,尊重孩子们的人格、人权,平等地对待孩子,给孩子们自主权、自由权;在精神生活方面,与孩子们友好地相处,给孩子们以良好的教育,把善良、正直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教给他们,把高尚的道德情操传授给他们,为讲述自编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指导阅读有进步思想的古典名著,倾听孩子们的诉说,真诚地与之交谈,积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在娱乐、休闲等方面,马克思几乎将休闲时间献给了孩子们。他们带孩子们逛街、逛公园、步行郊游……在伦敦,有段时间,马克思贫困到付不起房租,租不上较宽敞的住房,即便在这种艰苦条件下,也不管全家人住所多么狭窄、拥挤,什么鸟啊、猫啊、狗啊等一类的动物,马克思夫妇都会允许他们玩。
诚然,马克思非常疼爱孩子的同时,历来十分重视对孩子们严格要求。“严师出高徒”,仅有对孩子们的疼爱,而无严格要求,那就会犯过分宠爱孩子们的片面性错误,其结果爱子会变为逆子,显然,这是绝对教育不好孩子的。为了教育好孩子,马克思在各方面规定了对孩子们的严格要求:为了培养孩子们动脑和酷爱学习的习惯,就规定了每天的阅读、背诵、做读书笔记、写纲要和心得体会之类学习任务;为使孩子们锻炼体力,重视体劳,恰当地安排了每天可干的家务活。琳蘅(马克思的仆人)曾把烹调技术教给孩子们,劳拉幼小时就学会了烘烤美味的包子,做可口的味汁品;为让孩子们懂得友情,关心人,尊重人,就教给孩子们以文明礼貌待人,逢节日,还鼓励孩子们把亲手制作的刺绣和编织之类的礼物赠送给马克思的朋友;在物质生活方面,无论在家境清贫或经济状况好转时,马克思从不允许孩子们有过高的或不切实际的要求。马克思一家历来贯彻简朴原则,琳蘅则是按简朴原则治理家务的好管家,马克思也正是按简朴原则教育孩子们的。每当孩子们犯恶作剧、故意与人为难或出于自私而发生错误行为时,马克思夫妇既没有大声训斥,也没有进行过体罚,但从不姑息孩子们的错误行为。他们对其错误行为的态度:一是严肃认真地进行说理批评;二是耐心地积极引导;三是热心地帮助纠正。马克思三个女儿也曾有过执拗和任性的脾气,经耐心教育之后改正得很好,她们都成了马克思朋友所喜爱的“朋友”。马克思的朋友有恩格斯、沃尔弗、列斯纳、威廉·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等,后来,她们和这些朋友一起,又都成为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
4、要坚持育人为主、智育为中心的全面提高孩子们素质的教育原则。这是教育子女的根本点,它关系到把子女培养成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
“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它体现了马克思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理想境界。早在青年时代就开始为此而进行奋不顾身的学习、工作和斗争的实践,早就吸引了燕妮,进而影响着全家。可以说孩子们从小就直接受到了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目的的教育。
马克思的家是一个特殊的革命家庭。这个家无论在巴黎、布鲁塞尔或伦敦,历来是西欧一些国家的革命领袖和革命者进行政治活动的中心,因而革命斗争的炽热气息常贯穿于在他一家人的全部生活之中。在这个家庭里,凡是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重大政治事件,马克思都让孩子们了解和参与,因而每一个重大政治事件都会引起全家人的关注、议论甚至是全力投入,自然,马克思作为先进的理论家权威和光辉战士的伟大形象,也就会深深地铭刻在孩子们的心田。勿庸置疑,马克思对孩子们的教育重在育人,即把德育摆在首位。
马克思也特别重视发展孩子们的智育,注意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学习兴趣,关心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而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又紧密贯穿了育人原则。在孩子们幼年尚未学会阅读之前,马克思按循序渐进原则,亲自把他喜爱的具有进步思想的古典名著读给孩子们听,或自编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艾琳娜回忆说,“象对我姐姐们那样,摩尔给我读完了荷马的全部作品,全部《尼贝龙根之歌》、《古德论》、《唐吉诃德》等等。”等孩子们长大一点时,马克思就转向培养孩子们每天阅读和动脑的习惯,指导她们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理解,学会背诵、记忆;学会作笔记、摘录或写心得体会。艾琳娜六岁时,就能背诵莎士比亚剧本中整场整场的台词。看来理解上的背诵是很有益的,它可以锻炼记忆,又可促进智力和情感的发展。小燕妮酷爱读书和理解背诵,想象力非常丰富,在众多孩子面前,她能发表完全自己想象出来的对包括世界上的古典名著、文学作品、哲学、自然科学、历史……的观感,其中还有马克思本人的著作,她们既是马克思著作的首批读者,也是所有读者中最年轻的。此外,她们还像马克思那样努力学习多种外国语言。马克思极力鼓励她们学习外语,并教给她们学习方法,她们把外国语言的学习同阅读古典作品原文结合起来,这样既学习了不少古典名著,同时也学会了多种外国语言。劳拉很早就把歌德的《浮士德》译成英文,后来又将《共产党宣言》译成法文;小燕妮曾将《资本论》译成法文;艾琳娜又将法文《巴黎公社史》译成英文,如此等等。她们都像马克思那样刻苦学习,一般也能掌握好几种外语。
马克思还十分热情地支持孩子们的体育锻炼以及其他方面的广泛兴趣。比如步行郊游,这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极好方法;体操既能增强体质,还可以使身体长得均匀;还有种花、养小动物等等。只要孩子们有兴趣,马克思都予以支持甚至参与其中。
威廉·李卜克内西说过,“学习,学习,这是马克思向我们发出的至高无上的命令……”马克思的孩子们由于条件限制,都没能享受过足够的学校教育,但由于极好的家庭教育,她们都自觉地听马克思的“命令”,如饥似渴地学习,努力从各方面培养学习的兴趣,并在工作中实践。结果,她们知识渊博,思想丰富,品德高尚,性格独立,富有文明教养同时又都具有绝对的花容月貌。
马克思的家教是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革命家庭中进行的。其实践经验虽有其自己的特殊点,但应当看到:马克思是人,不是神。马克思的家庭也是普通的家庭,其家教经验自然包含了普遍意义的东西。诸如上述:要有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气氛或尽善尽美的家庭环境;父母之间的感情要融洽,爱情诚挚忠贞,言行要以身作则,堪为子女表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应是平等友好关系,应互相尊重、相互关爱、支持;对待子女既要疼爱,又要严格要求;要贯彻育孩先育人的原则。在儿童早期就要注意灌输善良、正直和一切美好的东西。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和酷爱学习,特别要注意自小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兴趣和习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记耐心,不可急于求成;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全面发展。这些有益的成功经验,正是现代父母在家教中所必须吸取的。
马克思的家教是现代父母学习的光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