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是对人的教育活动,而人是有差异的个体,当我们面对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时,就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个人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个体研究并实施分层教学,以促进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中生;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学生个体发展
笔者是一名职高教师,教学对象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职中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参差不齐,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由于增加了实践环节,这点表现得尤其突出。要想使他们学有所长,必需在分层教学上多动脑筋多下工夫。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笔者总结积累了一些工作方法和经验,供大家参考和讨论,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由于完成这篇论文时,笔者教授的是《关系数据库系统Foxbase+》,举例也是以此科为主。)
一、给学生分组
这里的分组指的是给学生分层,并根据分层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
1.研究学生
每学年接到一个新的班级,只要是没有带过的学生,都要对他们进行分组。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摸底,可以通过他们以往的成绩和教师的评价,先形成第一印象,对学生整体形象形成一个雏形。还要进行问卷调查。设计一个问卷,让学生逐条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包括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及个人目标愿望等。这样可大致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目标。再进行一次近期学科测验,认真摸清每位学生的真实水平。通过卷面,具体分析各位学生的优势及劣势,对他们进行比较分类。当然,学生课堂表现也是笔者要掌握的一项重要依据,它真实直观地反映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2.分组
(1)自然小组:根据学生座位就近原则和男女搭配原则,形成自然小组。这些自然组,是平时学习生活及课堂合作和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当然,课堂下的讨论与交流,也是自然而然的。
(2)成绩组:根据学生成绩、能力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全班各方面综合评估最优,有创造思维能力,且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b层为基础好、自制力强、学习主动、每次考试都能及格的名学生。c层为学习基础差、自制力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按层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有优劣差异的词语。比如,因为课程是Foxbase+,所以取名为red-fox、yellow-fox、blue-fox等。
(3)互助组:我们需要从a、b、c各层抽调出相同比例的学生组成新的互助组,其中由来自a层的一位同学,担任互助组的组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用是协助教师帮助和辅导学困生并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业完成情况,如课堂秩序的维持、课后作业的检查、机房实践课的技能帮扶等。
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小组是随着情况变化和学生发展而动态变化的。
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分层次
1.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为了使层次不同的学生能够掌握适应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分层次教学的基础,这样做也同时注重了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不仅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重点、难点,而且还要了解、分析各层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准确、恰当地制定相对应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如“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共同的教学目标:学会用循环结构程序解决简单的循环问题。 不同的教学目标: a组:能利用循环结构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 b组:理解循环程序执行过程中各变量的变化; c组:简单了解循环程序的执行过程。当然,a组的目标是全体学生的学期目标,是一个长期目标。
2.分层次进行课堂教学
每一堂课必须根据教材知识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内容,采取不同的讲授方法,当新知识引出后,及时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进行简要的说明或解释,以引起学生注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做到目标明确。 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能通过生动有趣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对学习较为困难的c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并经常鼓励他们敢于发言,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对学科成绩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a组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同时引导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提升能力。还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综合运用三个层次的问题,让各层次的学生选择性地回答问题,都有机会主动积极地进入角色,从而有效地培养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注意通过课堂练习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初学数据库系统概念时,有的学生回答只要符合课本内容即可,而有的学生要能够回答出系统包括的内容及各自关系,同时引导全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课堂练习的设计也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难度或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各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于c组学生,设计基本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老师讲授或演示例子相近的题目。对于b组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对a组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完循环程序的三种结构后,可设计几组练习题,让学生选择掌握熟练的、个人惯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再总结和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和差异,使学生都得到启发和提升。课后布置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布置课后作业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的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作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可能在层次上有所变化,有的学生进步了,而有的则退步了,除了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外,以鼓励为主,把进步的学生及时地调整到相应的组别,使各组学生在学习上保持长足的劲头。
3.分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
每学期末,分别按自然组和成绩组对学生进行评价。自然组重点对学生的品德操行、生活能力、人际关系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来促成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成绩组重点对学生的学科成绩进行评价,从各组中评出最优生和进步生,达到优中选优,差中亦选优的目的,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让他们在自己的学业上都有所上升和突破,学到自己水平内的特长。体现在试卷和实操测试题中,明确地规定了题的选择性。而且,这样的评价,体现了差异性和鼓励性,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学到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
分层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实际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情感教学为前提、因材施教为原则、分类教学目标为评价依据,调动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提高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同时处理好课堂与课外的关系;全体授课与个体辅导的关系;分层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关系等。
总之,采用分层教学,要注重在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等环节上依层次制定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从而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后进生产生希望,优等生具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建立良好的你追我赶、人人争先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教学过程在无形中得到优化,学生素质在个体需要中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让学生都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王 雷,张淑苹.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任日金.分层次教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梁 威.分层评价为师生搭建成功阶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刘志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学生论文; 层次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课堂论文; 不同层次论文; 目标论文; 能力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