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践证明,科学的园林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利用园林中所有可用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增加园林稳定性,维护城市健康环境。基于此,本文简述了园林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对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及其植物配置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园林设计;原则;地域性;植物配置
导言:
园林在中国现代城市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植物不仅对改善城市的小环境非常有益,而且还能展现城市良好的精神面貌,这对树立城市的高品质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园林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园林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园林设计可以在整个园林行业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此,本文对园林设计的地域性及其植物配置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1园林设计的具体原则分析
1.1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主要是指审美性、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统一。所谓美,就是保证园林景观的建设,有效地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布局和造型具有一定的特色,景观色彩也应迎合城市居民的欣赏。鼓励人们在轻松愉快的风景中享受生活的美好,最终实现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目的。经济原则是设计者在构建景观要素时应充分考虑资本成本和高效率之间的平衡。有必要确保景观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并将投入成本保持在最低水平。以最少的资本投资创造最大的景观效益。适用性原则是指以乡土树种为主要树种,适合立地,适合生长,充分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温差等条件,确保植物更好地生长。进口园林植物应就地驯化,只有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植物才可选择作为工程苗,以避免因植被不当造成死珠现象,增加相关成本。避免生长条件导致园林植被死亡,增加园林设计资金投资风险。
1.2绿化原则
从理论上讲,现代城市园林建设的目标是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可持续、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通过将城市部分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景观,形成城市小生态系统,可以实现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在设计园林之前,设计师需要充分分析和理解园林的绿化功能,科学合理地规划园林的空间分布和植物分布。同时,根据合理的原则,尽可能丰富园林中的植被类型,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绿化功能,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分析
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主要表现为:(1)地域自然特征。然而,气候、地质、地貌、植被、水文条件等自然特征并不孤立地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自然特征,全面分析其使用功能、生态保护、艺术价值等。建立亭台楼阁,根据合理地形堆山治水,加强山水等自然景观与已建景观的完美融合,达到园艺设计中“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要求,更好的达到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2)地域人文特征。尊重和延续地域文脉是现代园林设计的重要特征。任何设计流派,无论其风格和特征如何,本质上都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由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需求决定的。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技术背景。目前,地域人文特征在园林设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在一些地区的园林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遗迹是历史留给后人记录和反映人类历史活动的珍贵标志。它们是人类在地域特征上的宝贵财富。它们在后世对历史活动和历史人物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在历史记载和传承中也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园林设计中应合理利用历史文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技巧
3.1因地制宜,与使用地点相符合
在选择植物时,应结合园林规划设计的位置,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植物。这是因为对于不同的植物来说,它们的生长习性也不同,所以它们在不同自然环境的不同地区种植时,其特定的生长条件和效果也不同。在园林设计和建设的全过程中,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合理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3.2对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合理组合
不同类型植物的合理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园林设计师在配置植物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类型植物的特点,并注意其稳定性。在以往的园林植物配置中,对植物的稳定性重视不够,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园林建设的成本。除了植物能否与生态环境相融合,它还指植物在特定气候下的具体反映。比如说在福建,夏季高温,适宜在此地种植的植物应该具有耐高温的特点,比如重阳木、香樟树等。一般来说,樟树的树皮粗糙但质地相对均匀,其自身的香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抗病虫害的作用。因此,种植樟树可以极大地保持生态稳定。重阳木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适用于土壤环境多变的地区种植。此外,它与樟树相似,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病虫害。鉴于此,将重阳木与香樟树搭配在一起,除了能够起到涵养水源、维持生态稳定的作用,还能够促使一种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得以形成。
3.3对空间的层次进行展现
在一些特殊的文化环境中,如纪念园林、历史遗迹、古典园林、宗教寺庙、风景名胜等。景观规划者和设计师应该通过配置各种类型的植物来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与环境的重新匹配应该进一步体现自然环境、建筑特征和人类的融合效果,从而形成具有不同风格和文化背景的人工植物群落,从而唤起人们在各种主观思想和宏观环境之间的意识,引起共鸣和联想。
3.4群植
天然乔木群落主要由乔木、灌木、花卉和植物组成,采用纯栽和混栽方式。天然林群落高度随意,密度密集,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它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而且可以获得壮丽的植物景观。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达形式,还可以与园林中的景观、建筑、道路、雕塑、喷泉等小块组合形成景观。由于空间的分离、过渡、整合等,所采用的花墙、花架、漏窗、落地窗等形式都需要用园林植物来装饰和点缀。山石水体是自然式园林的骨架,有了植物的装点陪衬,才会有“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的景象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园林道路用坚硬的材料铺成,除了必要的材料,道路两旁覆盖着树木和鲜花。游览路径也是用石头或踏脚石铺在草地上,从而达到园林环境的效果。一条曲折的路只有在没有必要的视线去阻挡它的时候才会有趣。因此,通过乔、灌、花、草的有机结合,园林植物可以形成植物屏障、框架和渗漏的景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项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示出非常强大的城市建设功能。围绕园林绿化工作进行的景观设计和根据地域原则进行的绿化环境要素建设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同时,园林设计需要优化植物配置原则,以保证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功能和绿化功能的双向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鑫泽,赵增耀,张子健,袁媛.简议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及其植物配置[J].建材与装饰,2017(35).
[2]文钦豪.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J].河南农业,2016(14).
[3]梁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分析[J].河南农业,2017(17).
[4]张晓光.地域特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5]刘国平,等.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中国绿色画报,2015.
论文作者:黄梦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植物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园林论文; 城市论文; 景观论文; 地域性论文; 特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