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黄庄矿业公司为新建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埋藏深,地应力大,地质条件复杂,首采面B102工作面开采期间断层较多,松软煤层的剖面形态均呈层状、似层状、凸镜状、在平面上呈带状或面状;煤层厚度不稳定变化较大,多数都呈不稳定状态,其厚度可以从几厘米到整个煤层,煤层中沿顶位置煤体松软,开采过程中出现煤壁片帮、顶板漏冒现象。采用综合治理安全开采技术,有效的保证了该工作面的正常生产,为软煤层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双突矿井;复杂地质条件;瓦斯防治;煤体加固;防灭火治理
1.概述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金黄庄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t/a,立井开拓,现开采-800m水平,主采二叠系山西组B2、C1煤。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埋藏深,地应力大,地质条件复杂,首采面B102工作面埋深800m,推采期间松软煤层的剖面形态均呈层状、似层状、凸镜状、在平面上呈带状或面状;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多数都呈不稳定状态,其厚度可以从几厘米到整个煤层。受重力和煤体自身构造的影响,煤壁片帮发生率也逐渐增大,自工作面开采至开采100m范围之内,出现了85m片帮,大范围片帮后,支架的顶梁及护帮板不能及时有效控制顶板,致使片帮程度扩大,甚至出现冒顶事故。
2瓦斯治理技术
2.1实行多方位、立体瓦斯治理模式
(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为防止上隅角瓦斯以及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超限,采取高位钻孔、底抽巷C1煤层卸压钻孔拦截瓦斯、采空区埋管、低位钻孔、超前顺层钻孔预抽等措施,通过多项措施,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回风流瓦斯浓度均在0.2%以下。
(2)拦截瓦斯补给源,减少工作面瓦斯治理强度,首采工作面下伏C1煤层(被保护层)施工卸压瓦斯抽采钻孔(间距20m×20m),拦截C1煤向B102工作面采空区涌入的瓦斯量,降低老空区瓦斯治理难度。
(3)强化老空埋管抽采,与工作面控风相结合,减少上隅角瓦斯涌出,首采工作面上顺槽安设一趟DN300的瓦斯抽采管,在上隅角处交替埋设2趟DN150管路进入采空区,并在管口处安装DN150立管,通过上、下隅角严密封堵,配合采空区管路大流量抽采,基本实现漏风与抽采平衡,有效的减少了采空区向B102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流中涌入的瓦斯量。
(4)高低位钻孔结合,提高抽采效率,针对B102工作面上端顶板破碎带以及工作面推采过巷帮钻场等瓦斯异常区域,优化设计1组2个低位钻孔,每组低位孔压茬施工,低位钻孔有效降低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
2.2实施增透技术、提高抽采效率
与安徽理工大学开展高压水力压裂增透技术研究,该技术实现了煤层较大范围内的卸压,提高了原始煤层透气性,瓦斯抽采速率平均提高了2倍,抽采达标时间缩短了40%。
2.3预抽钻孔设计
钻孔按抽采半径1.5m在控制范围内均匀布孔。钻孔开孔间距300~800mm,孔径不小于94mm,钻孔终孔穿过煤层底板0.5m。本着便于施工、设计最优、抽采效果好的原则,钻孔倾角应控制在50~80°。
3片帮、漏顶原因及对策
3.1片帮、漏顶原因
(1)矿井埋藏深,地应力大。
(2)构造复杂: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断层较多,在工作面掘进揭露了大、小断层63条,大量断层存在导致煤层厚度不稳定,煤层破碎,构造应力增强。
(3)煤岩层工程稳定性差:
B2煤直接顶岩层中夹有多层石英,分层厚度0.2-0.8m,容易破碎冒落,顶板不易控制,煤层上部有0.3~1.0m软分层,坚固性系数一般小于0.5。这是导致煤壁控制困难的物质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支护方法存在一定问题:
片帮后支架的伸缩梁不能及时有效控制顶板,致使片帮程度扩大,甚至出现冒顶事故。片帮漏顶后,顶板刹背不实,支架初撑力达不到要求,易造成支架倾倒。
3.2顶、帮控制方法
(1)由于煤层直接顶底板岩层不含水,煤层干燥,据取样测试,煤层含水率仅为1.5%。
(2)该煤层夹有泥岩夹矸,煤的灰分为17.9%,灰分成分为砂质泥岩,煤体中泥岩遇水能增强煤层的粘结性,有助于煤层稳定。
(3)实现了煤层较大范围内的卸压,提高了原始煤层透气性,瓦斯抽采速率平均提高了2倍,抽采达标时间缩短了40%。
4防灭火治理
4.1泡沫凝胶防灭火
(1)包裹煤体,隔绝氧气,封堵漏风通道与煤体裂隙,在采空区中注入泡沫凝胶,泡沫凝胶中的大量凝胶就能起到包裹煤体、隔绝氧气、封堵采空区漏风通道与煤体裂隙的作用,进而阻止煤的氧化反应,达到防止煤炭自燃的目的。
(2)吸热降温,降低煤体及环境温度,泡沫凝胶技术集凝胶、黄泥灌浆、三相泡沫、氮气和阻化剂的防灭火优点于一体,特别是继承了泡沫的扩散性能和凝胶良好的固水优点。
(3)降低采空区氧气浓度,抑制煤的氧化,窒息自燃的煤体,采空区煤氧综合作用造成煤炭自燃,氧气浓度过高,必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和放热速率。
(4)湿润煤体,增加煤体的湿度,泡沫凝胶用的发泡剂是经过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除了能够阻化煤体表面,同时,可以改善煤体表面的湿润性能,扩大煤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煤体吸收的水量。
4.2底抽巷减漏
(1)底抽巷破损严重区域进行维护整修,将顶帮破碎岩石挑落,重新铺网,利用混凝土进行填充。
(2)将废弃钻孔进行封堵,封堵深度不小于1.5m。
(3)废弃钻场及底抽巷通风部分进行全面喷浆,喷浆厚度为200mm。
4.3上下隅角封堵
针对上下隅角放顶困难、漏风量大的问题,采取在工作面上下隅角分段间隔垒袋墙,袋墙间隔为5m,同时在端头支架架后5-10m范围内放震动炮的方式进行预放顶,从而促使上下隅角顶板充分冒落,冒落破碎岩石充填于袋墙之间,袋墙周围形成密实区域,增大采空区漏风阻力,当进回风巷压力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采空区漏风大量减少,氧化自燃带范围前移并缩小,从而防止采空区浮煤大范围持续氧化发生自燃。分段间隔垒袋墙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结论
(1)可以有效地提高煤层整体强度,固化煤体及瓦斯防治,减少煤壁片帮和冒顶的发生,保证顶板完整,杜绝瓦斯超限及煤层突出带来的隐患,提高了工作面整体的安全生产系数,具有安全效益。
(2)有效地增强防尘效果、固化煤体,使得顶板冒落事故发生率降低近57%,工作面片帮量降低约53%,回风流煤尘量降低60%,为职工提供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
(3)实现了煤层较大范围内的卸压,提高了原始煤层透气性,瓦斯抽采速率平均提高了2倍,抽采达标时间缩短了40%,使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回风流瓦斯浓度均在0.2%以下,杜绝了瓦斯超限、煤层突出安全管理。
(4)矿井生产提供了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经验,消除了自燃发火危害和影响,其五课题的研究成果必将对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条件复杂松软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多数都呈不稳定状态条件下煤层的回采提供可借鉴之处,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也为我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大为.松软煤层煤壁浅孔注水防片帮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
[2]王家臣.极软厚煤层煤壁片帮与防治机理[J].煤炭学报,2007,08:785-788.
论文作者:朱法强,门雷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煤层论文; 瓦斯论文; 工作面论文; 采空区论文; 钻孔论文; 顶板论文; 矿井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