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西玉林 537000
【摘 要】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母婴危害影响巨大,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对母婴造成生命健康影响的妊娠合并综合症,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产儿的死亡。所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该病的发生率大约在5%-12%左右,通过数据调查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仅次于产科出血的二号孕妇生命杀手。但是该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但是许多研究都已经表明他与胰岛素抵抗、遗传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将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与病因进行研究。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高危因素;病因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76-02
引言:
妊娠期阶段的孕妇在一定几率上会患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为9.4%左右,且对孕妇及婴儿的影响较为明显。一旦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症状,发病后就会出现高血压等疾病状况,并影响母婴生命安全,甚至会导致死亡现象的发生。因此,做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及病因的研究,对确保母婴安全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流行性病学的调查分析
一般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关的因素包含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史、糖尿病、慢性肾炎等诸多因素,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1.1产次因素的影响
在初次妊娠阶段容易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Skjaerven等人从挪威医学登记的资料中发现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妊娠中出现先兆子痫发生的概率分别为3.9%、1.7%、1.8%,由此可见第一胎的发病率较高。
1.2年龄因素分析
在土耳其Cukurova大学的医学院妇产科里Demir等人对分娩年龄在19岁以内的妊娠妇女进行了资料回顾研究,发现有14.5%的人出现了妊娠期高血压与产科并发症现象,并认为青少年妊娠是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的高危人群,需要对他们进行重点关注。Skaznik等的研究则表明年龄等于或大于35岁的初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病风险增高。Vambergue多变量分析也表明母亲年龄是妊娠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过也有研究提出孕妇年龄仅与妊娠期高血压严重程度有关。
1.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史因素分析
如果孕妇在初次妊娠阶段就患上了高血压疾病,那么在第二次妊娠阶段再次患上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就会增加。
1.4孕妇低出生体重因素的影响
Innes等人在数据回顾研究中发现,孕妇的本人体重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概率为U型关系,不论体重过高还是过低都会造成发病风险的增加。
1.5妊娠间隔时间因素的影响
Skjaerven等人在研究孕妇妊娠间隔时间中发现,若间隔在10年以上,受母亲年龄等增大因素影响,随两次分娩间隔时间每一年的增高,OR为1.12。在未经纠正的分析中,性伴侣的更换对先兆子痫是个危险因素,但当经过纠正后,先兆子痫的危险度降低,OR仅为0.73。所以间隔越长,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越高。
1.6胰岛素抵抗、肥胖等因素
如果患者的葡萄糖调节功能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发生,从而使患者葡萄糖浓度得以维持,此时胰岛素就会刺激钠的重吸收功能,产生拟交感活性,导致血压升高。Hrazdilova在研究中发现,将年龄与孕妇体重影响排除后,使用Logistic数据回顾法对孕妇的妊娠状况进行研究,发现p-BMI与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蛋白尿的风险密存在紧密联系,并且妊娠期发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也与肥胖存在一定联系。
1.7多囊卵巢疾病影响因素
为了能使多囊卵巢疾病的患者可以排卵妊娠,Kashyap等人使用hHMG法实现了这一目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在PCOD的孕妇为31.8%(OR值为12.1,95%CI1.3-566.8),而在非PCOD的孕妇仅为3.7%,两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6)。故此认为在诱发排卵后的妊娠的PCOD孕妇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的高风险。Dale等报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PCOS组中发病率为11.5%,在对照组为0.3%。然后基于孕妇自身胰岛素抵抗分布状况分成两组,并出现了仅在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疾病的患者中先兆子痫发生概率出现增长,由此可以推断多囊卵巢疾病患者妊娠期发生高血压的原因可能与胰岛素因素有关。
1.8其他因素分析
除了上诉分析介绍的相关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还可能与钙摄入量不够、吸烟严重等因素存在关系。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研究
导致孕妇在妊娠期发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还没有调查清楚,当前对妊娠期孕妇高血压疾病描述的病因大概是受到遗传因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异常等原因造成的,以下将进行详细的论述分析。
2.1免疫机制分析
妊娠属于自然半同种异体移植,需要良好的母胎免疫平衡才可以实现,如果失衡就会发生免疫排斥现象,使妊娠出现病理现象。螺旋小动脉发育受到胎盘浅着床的影响,同时会使小动脉避管发生急性粥样硬化,由此可以说明HDPC与免疫有关。以下将对母胎之间的免疫平衡失调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是同种异体抗原超负荷现象。该现象会对子宫胎盘血管床的发育与形成造成明显影响,会让滋养细胞出现成熟障碍、使没有成熟的滋养细胞抗原性大于成熟型。
其次是母胎免疫平衡失调与封闭抗体的产量无法满足母婴需求,导致胎盘局部的滋养细胞表达TCX抗原与母体免疫反应的保护作用降低。
然后是HLA-DR4有可能成为直接的免疫基因,让孕妇无法有效的对胎儿组织抗原的呈递与识别能力出现下降,引发封闭抗体产生量减少及致病基因连锁不平衡现象。
再次是HLA-G基因的多态性。HLA-G是HLA-I类的分子抗原,他在妊娠免疫耐受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母胎界面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是HLA-I的主要分布区域,他能够与NK细胞抑制性受体相互结合,并对NK细胞杀伤胎儿的作用进行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也受到HLA-IDE 诱导影响,他可以保证TH1及TH2细胞的平衡向对妊娠有利的方向改变;它还能够有效的对T细胞毒性及外周血NK细胞进行抑制。如果在妊娠的中早期发生了胎盘局部的免疫排斥反应,就可能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并出现损伤,这主要都是由HDCP造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GoldmanWohl等认为,多数HDCP患者HLA-G的表达下降或缺失,导致HLA-G表达缺陷的滋养细胞易受到母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使其无法进入母体螺旋动脉,对血管重铸造成阻碍,胎盘浅着床现象逐渐出现,导致胎盘内部血氧短缺。在研究中还发现HDCP与HLA-G基因多态性存在联系。Bermingham等人观察出在HDCP的患者子代中HLA-G外显子8的插入/缺失的多态性频率存在显著的偏移。O’Brien等人通过小鼠实验发现HLA外显子3和HLA-G3转炉水平下降存在关系。HLA-G1不可以用HLA-G外显子缺失突变的纯合子进行表达,从而使HDCP危险发生的概率增强。当时也有人认为HDCP内不存在HLA-G基因缺陷现象。
另外是补体活化。孕妇血液中的补体被激活活化的状况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比较常见,并且C3、C4出现明显降低,补体激活后又激活了白细胞,白细胞随胎儿胎盘循环后破坏了血管内皮,造成了脏器受损。
最后是体液免疫与细胞出现异常。孕妇在怀孕期间正常的T细胞中二类细胞比例要倾向TH2,但是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则向TH1偏斜,由于TH1细胞锐增,导致细胞毒性因子被大量激活,他们可以诱导脂肪细胞分解、对肝脂肪酸的氧化功能进行影响,影响母婴健康。
2.2遗传的因素分析
现代大多学者认为易感染基因和HDCP发病存在一定关联。目前发现的易感基因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Fas/FasL基因、VLeiden基因、凝血酶原基因、凝血酶原调节蛋白(TM)、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线粒体DNA突变、脂蛋白脂肪酶基因(LPL)、载脂蛋白E基因、TNF-α基因、HLA-G、HLA-DR4、印迹基因等。
2.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滋养细胞的分化、迁移等有关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很多学者都认为与胎盘自身缺陷有关,这是因为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胎盘中观察时经常观察到滋养细胞侵入子宫受阻、侵入位置不合理、侵润性滋养细胞总量过少等现象。当前医学领域认为滋养细胞浸润能力发生问题的根源是黏附分子出现表型转换障碍、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表达中出现问题等原因造成的。
2.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期间胎儿/父亲的基因型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胎儿的基因中一半源自父亲,所以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父方因素逐渐被加以重视。侵袭性滋养细胞表达方的父方HLA-G与TCG-β等细胞因子会对母方蜕膜的自然杀伤细胞进行刺激,若刺激过度就会出现因子炎症性现象,绒毛胎盘在形成中就会被父母双方的特异性遗传影响。如果产妇初产血压正常,那么更换伴侣后在第二胎妊娠期发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就会高于没有更换伴侣的产妇30个百分点;若初产时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那么更换伴侣后的第二胎发患病概率就会下降30个百分点。
2.5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
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能因素是氧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介质及细胞毒性物质的产生。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血管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一氧化氮、血管舒张因子前列环素分泌减少,血管内皮收缩因子血栓素A2产生增加,会引起收缩因子与舒张因子比例出现问题,引发血压上升,产生一连串的病理变化。由于妊娠中胎盘具有特殊的作用,所以这些有毒因子有很大概率来自胎盘。因此胎盘血管内皮损伤引发HDCP发生的时间要早、概率要大。
2.6脂肪细胞因子可能是造成HDCP的病因
脂肪代谢障碍、胰岛素抵抗现象等是肥胖和HDCP都有的病理生理特点,而这些异常的病理生理状态都可能与称为“脂肪细胞因子”的因子有关。最近又发现了许多可以证明脂肪因子从多个角度参与了HDCP的发病过程,在研究脂肪细胞的时候,发现具有激素与受体的脂肪激素在12对以上,除已知的瘦素、血管紧张素Ⅱ、TNFα、PGE2及相应受体外,新发现的有甘丙肽、增食欲素、神经紧张素、黑色素浓集激素、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胆囊收缩素、神经肽Y及他们相应的受体,这说明多肽在脂肪细胞内的作用分为自分泌与旁分泌,他们可以通过血流发挥内分泌作用。
经分析论述,通过对最新的研究分析,可基于遗传与免疫视角对HDCP发病机制及病因进行一元化解释,也就是在多基因遗传影响下使母体对胎儿滋养膜抗原识别能力降低,导致防护性免疫反应变弱、排斥反应变强,让滋养膜细胞功能被破坏,致使浸润能力降低,引发胎盘浅着床现象,使胎盘出现血氧供给不足与局部免疫强化现象,造成局部氧化应激,脂质发生过氧化现象并释放大量自由基与炎症因子,使中性粒细胞被激活,让血管内皮直接或间接受到损伤,最终形成HDCP。但是造成HDCP的病因、高危因素较多,所以在未来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才可能得出准确结论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办法。
参考文献:
[1]申南;李光辉;张为远;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3年07期
[2]于曼;张建华;张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年07期
[3]罗欣;漆洪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代谢综合征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年12期
[4]邓庚;蒋卫红;李颖等;长沙市某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5]冯永亮;彭婷婷;王芳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出生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年02期
[6]田明;吴连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血清CRP、IL-6、TNF-α的水平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2年09期
[7]丛云凤;孙爽;管惊雷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1年17期
[8]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年11期
[9]蒋天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2年06期
[10]林其德;叶太阳;重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降压治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年12期
[11]陈宏霞;曹伍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相关蛋白A与胎盘病理改变的关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年01期
[12]胡金艳;郭红霞;胡水旺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正常孕妇尿液蛋白质组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年06期
[13]林建华;乐怡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低蛋白血症的诊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年04期
[14]彭峰;孙智勇;NF-κB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亲所生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 2015年35期
[15]周俭珊;黄海燕;叶红;Apelin/APJ系统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广东医学 2015年21期
[16]陈洁;腰硬联合麻醉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 2016年01期
[17]伍萍芝;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围生期微循环状态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6年01期
[18]杨东群;崔建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状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6年01期
[19]王桂梅;肖梅;任为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眼底改变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6年02期
[20]华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妇幼保健 2016年02期
论文作者:庞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高血压论文; 疾病论文; 妊娠期论文; 因素论文; 细胞论文; 孕妇论文; 胎盘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