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环合地产有限公司 浙江 宁波 315010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房屋建筑的优化与创新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建设工程在结构设计上常存在一些常见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鉴于此,本文阐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对策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措施探讨
设计是一个工程的灵魂,是整个工程建设的依据,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首先就要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做好前期的设计分析,根据经验找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建筑设计形态的多元性和创新性。但是,形态设计上的创新性与多元化并非想要就能实现,首先要考虑到建筑结构设计本身的安全与实效,就需要创新的融入,否则建筑的质量与安全就会受到影响,并且人们的正常生活起居、生命财产安全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1 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1.1 选择科学合理的基础方案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之前,应当充分考察建筑项目附近的地质地貌条件,从而选择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应当充分掌握高层建筑项目的结构类型,荷载分布,全面分析建筑的施工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理恰当的施工方法。
1.2 合理地选择计算简图
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的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突发问题,因此其结构的设计必须要依照计算简图,对于计算简图,必须要保证其准确性和合理性,在安全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计算简图。
1.3 合理地选择计算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因此作为一项计算机辅助运算工具,操作人员必须要掌握计算机的运行操作技术,熟练运用其计算功能,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提高运算速度。
2 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2.1 结构体系选用不科学
近年来,我国地震发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所以在经常发生地震的区域,结构设计的关键在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建筑材料。对高层建筑来说,发达国家经常发生地震的地方,大多使用的是钢结构,而在我国经常发生地震的地区,多使用的是混合结构或者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结构设计的时候,因为钢筋混凝土必将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如果侧移,因为钢框架的刚度不大,不但会让钢结构有一定程度的负担,起到的效果也不会太好,所以必须加大混凝土制土桶刚度或者是使用加强层把侧移量降低。
2.2 结构设计刚度问题
在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楼层竖向结构规则性与楼层的平面刚度问题,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因为每个设计人员各自拥有不同的设计理念,所以就产生了存在差异的设计,致使结构因为设计过程的不同,也使得经济指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设计人员没有采用正确的结构设计措施,在结构的设计上缺乏正确的观念,一味追求建筑外观上的独特新颖,忽视了抗侧移的刚度对高层建筑能否抗震影响很大,地基有很好的强度与稳定性,所以在这个时候,设计时必须要降低抗需刚度。
2.3 抗震强度问题
近几年,我国的地震灾害发生较为频繁,进而给我过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建筑设计师开始深入研究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结合地震灾害对我国建筑物造成的损失,我们可以看出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建筑结构的过程中没有全面考虑建筑物的抗震功能,其抗震性根本没有满足设计要求,进而频繁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建筑结构设计的对策
3.1 科学选用建筑结构体系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对建筑的稳定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我国高层建筑新规范中,对高层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层建筑有着很大的限制性,所以为了避免在后期的项目施工的设计阶段发生变动,必须严格限制高层建筑中的结构设计,科学选用结构体系。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高层建筑物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选择优秀的科学设计,加强高层建筑的上段部分的结构特点以及负载的分布,同时更要注意周围建筑物的特点,对其进行实地的考察与分析,做出全面综合的方案。在使用计算简图时必须注重科学设计的选择和使用,要做到真实、精确、客观,控制计算简图在合理的范围内。
3.2 合理选择结构刚度设计
进行结构的刚度设计时,在变形限值的范围内,在设计结构刚度时要尽量小,这样做会对共振的减少与抗震性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高层建筑的设计才有安全的保障。在岩基埋的较浅的地方或者是土地比较好的地方,基础要以桩基为基础,这样建筑持力层会落在岩层中,使得地基能够具有很好的强度与稳定性,面对这种情况时,建筑抗需刚度的设计就可以降低了,把结构极限的变形作为主要的控制标准。
3.3 注重抗震的设计
为了保证我国建筑物的抗震性,我国出台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并且不断修改,使建筑行业的抗震性做到有法可依。该规范对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物在地震程度较小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损坏的概率为65%;若是出现中度地震的情况,建筑物没有造成损坏的概率只有15%;而出现较大地震时,建筑物不会出现倒塌现象的概率仅为3%。在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成为其遵循的主要原则,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全面掌握其相关的内容,根据具体的要求来设计建筑结构,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此外,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师,首先就要保障有一个稳固的地基。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础,其抗震性能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其次,房屋的整体结构上要建造抗震能力强的结构。比如我们知道的一些几何图形具有稳定的效能,我们就可以将其运用在房屋的结构当中。规则、对称的建筑结构也能有利于保障房屋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地震对于房屋建筑变形的影响。再者,需要在房屋建筑中的一些小细节上注意到对于抗震的作用。比如房屋建筑结构的受力设计,以及局部薄弱角落进行必要的调整等,都需要我们关注到其对于房屋抗震能力的影响。
此外,我们国家对于房屋建筑抗震的标准有一些明确的规定,我们要保障
房屋的高度、宽度以及房屋建筑的密度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房屋建筑自身的抗震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避免相互碰撞而导致不必要的伤害。最后,保障房屋空间结构的整体性能,保障房屋竖向结构的刚度能够支撑住整个建筑,从而在地震来临时,能够对抗地震,减少变形甚至损坏。
3.4 提高设计的安全性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设计素质。土建工程的设计人员应加强自身对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这对提高土建工程的设计水平至关重要。
二是,设计计算严密。设计人员应考虑到每一方面的因素,核对好所有数据,使设计结果能够满足各种条件下安全要求,避免疏漏某一项目的安全设计。
三是,详细的设计图纸。由于设计人员与实际施工人员之间有较大的技术差距,因此设计人员应不怕麻烦,详尽、严谨地对一些细节加以说明,保证不同层次的施工人员都能看懂,从而提高工程质量避免错误理解图纸等不必要事故的发生。四是,加强监督管理。当设计方案通过审核后,设计人员应时刻与施工范围保持联系,保证实际建设中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改正。对施工人员提出的建议或问题能够认真对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事关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决定了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由于建筑结构设计综合性较强,而且比较复杂,因此还要合理考虑施工环境、气温、天气以及季节等各种因素。此外,设计人员应加强重视程度,提升自身设计水平,设计出安全经济的施工方案,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键良.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2] 张磊.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
[3] 陈欢.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3).
论文作者:丁立超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8
标签: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刚度论文; 结构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物论文; 《低碳地产》2015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