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民主思想_阶级斗争论文

民主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民主思想_阶级斗争论文

民主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民主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论文,辩证法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创始人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D082

2011年4月,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被称为当代最具国家影响力的评论家、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教授特里·伊格尔顿的一本书,书名为《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他认为,马克思始终强调民主的本地化、大众化和社会化,而不仅仅是议会化。伊格尔顿指出:“马克思本人以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身份开始自己的生涯,最终却成了一个革命者,他逐渐认识到了民主制度需要涉及很多变革。他以一个民主主义者的身份挑战了国家无上的权威。他并没有满足于苍白无力的议会民主制,而是全心全意地信奉着人民主权论。原则上他并不像列宁那样反对议会。但他也看到不能把珍贵的民主仅仅交给议会。民主应当落脚于本地化、大众化,应当贯穿于整个社会制度的方方面面。民主不应仅仅存在于政治生活中,还应当扩展到经济生活中去。”①应该说,伊格尔顿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的民主理论是丰富的。他还谈道:“马克思试图拉近国家与社会、政治与日常生活间的距离,方法就是将前者融入后者之中。这就是他所说的‘民主’。社会主义并没有否定民主制度,相反它是民主制度完善后的形态。太多的民主捍卫者却反感社会主义制度,这让人很难理解。”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民主思想,需要我们在新的条件下进行深入的总结。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在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他们不断探究民主的真谛,围绕着民主的含义、特征、本质、历史等多个方面构建了十分完整的民主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50年发表于《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第4期上的书评中就强调:“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如果这一点我们做到了,我们就能对付民主,否则我们就会倒霉。”③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利用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思想来阐明“民主的真义”,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一、民主的阶级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民主总是与一定的阶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超阶级和超国家的民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而国家之所以如此,“是在我们以后将要阐明的已经由分工决定的阶级基础上产生的,这些阶级是通过每一个这样的人群分离开来的,其中一个阶级统治着其他一切阶级。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普遍的东西一般说来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德国的理论家们对此一窍不通,尽管在《德法年鉴》和《神圣家族》中已经十分明确地向他们指出过这一点)”。④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认为民主是与阶级、阶级斗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民主阶级性的理论是十分丰富的,而且他们关于民主的阶级性理论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

首先,他们继承和发展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梯叶里、基佐、米涅等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认为法国历史发展中存在着阶级,历史的演进就是阶级斗争不断发展的结果。梯叶里作为法国历史编纂学的“阶级斗争”之父,在《法国史通信》、《研究历史的十年》、《第三等级的形成和发展史概论》、《法国革命史》等作品中分析了资产阶级形成的历史。基佐在《欧洲文明的历史》、《议会史》等著作中提出,法国的历史是充满着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不是什么理论假设,而是一种谁也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这些观点给了马克思直接的理论营养,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科学地阐明了阶级、阶级斗争理论。1852年3月5日,马克思在写给约瑟夫·魏德迈的信中,谈到了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理论贡献,以及与他们的不同,“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证明了以下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⑤

其次,民主的阶级性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工人阶级运动中总结出来的。在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间写作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恩格斯系统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性质、无产阶级的本质以及两者之间的阶级斗争,明确指出:“随着资本迅速向少数人手里集中,无产阶级的人数将按照几何级数增长,使整个民族,除了少数百万富翁,很快都成为无产阶级。”⑥其结果就是:“阶级分化日益尖锐,反抗精神日益深入工人的心中,愤怒在加剧,个别的游击式的小冲突正在汇集成大规模的战斗和示威,不久的将来,一个小小的推动力就足以引起山崩地裂。那时全国都将会响彻战斗的号召:‘对宫廷宣战,给茅屋和平!’那时富人们再想采取防备措施就太晚了。”⑦这些观点既反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基本状况,也反映了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民主的社会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民主制具有一般的社会性和公共性,即具有维护社会发展的基本秩序和履行一定的公共职能。民主制具有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民主制必须起到缓和或者降低社会冲突的作用,使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至于在无谓的斗争中自己和社会消灭;其二,民主制必须起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民主制动员社会力量,达成一定社会共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些难题;其三,民主制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确立起一种运行的规则和秩序,这种规则不断潜移默化于人们心中,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得以降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民主具有社会性的根据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再强调,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民主制也不例外。⑧民主制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按照合乎规律的经济发展的精神和方向履行其社会职能。

其次,这是民主制发展的必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民主制之所以能够取代封建专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主制能够承担起某些人民要求的社会职能。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强调,民主制是君主制的真理,君主制却不是民主制的真理。从君主制本身不能了解民主制,但是从民主制本身可以了解民主制。“必须使国家制度的实际承担者——人民成为国家制度的原则。”⑨“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只表现为一种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在君主制中是国家制度的人民;在民主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民主制是一切形式的国家制度的已经解开的谜。”⑩马克思认为,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了人民,而是人民创造了国家制度。在民主制中,不是人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为人而存在。这是民主制的基本特点。可以讲,随着民主制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它所承担的社会性职能会越来越广泛。

最后,承认民主的社会性,正是与承认其阶级性相一致的。民主的阶级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的。在阶级社会中,民主的阶级性起着决定性作用,阶级性决定着社会性。同样,社会性又补充着阶级性。民主制的社会性归根结底是为其阶级性服务的。

三、民主的历史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民主制从来都是历史的、具体的,没有超历史的、抽象的民主。民主的历史性理论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首先,民主是个历史概念,“这个概念每次都随着人民的变化而变化”。(11)因为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所以人民含义的变化就影响到民主概念的变化。列宁对这个问题有过解释:“从专制制度到资产阶级民主;从资产阶级民主到无产阶级民主;从无产阶级民主到没有任何民主,这就是民主发展的辩证法(过程)。”(12)这里讲的民主发展的过程就是民主发展的历史。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由于经济基础的作用,民主有原始社会的民主,有奴隶社会的民主,有封建社会的民主,有资产阶级民主,也有社会主义民主。民主就是逐步从低向高发展的。

其次,任何一种民主既有自己的历史内容,又有自己的历史形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民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恩格斯在分析平等观念的历史性时曾指出:“可见,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说它是什么都行,就不能说是永恒的真理。”(13)民主观念、民主制度也是如此,它们都是具体历史发展的产物。

最后,民主之间是有继承性的。民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古希腊雅典民主是从氏族社会中的原始民主演变过来的。资产阶级民主是随着中世纪封建社会中城市兴起、城市民主发展而出现的,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的出现,无产阶级民主的要求也就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否认民主之间是相互继承的,对于资本主义民主制中的一些好的东西,社会主义民主是可以进行借鉴的,但绝不会全盘照搬。

四、民主的所有制理论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做的那样相反。《资本论》以商品为研究起点来论证资产阶级是如何剥削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从而造成经济社会的实际不平等。这一经济社会的不平等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实质。恩格斯讲:“无产阶级抓住了资产阶级的话柄,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14)而资产阶级民主制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于民主与所有制之间的关系有很丰富的思想。

首先,他们认为私有制社会的民主实现程度取决于私有制的性质。在私有财产社会,自由这一人权的实际应用就是私有财产这一人权。他们指出,私有财产这项人权就是任意地、和别人无关地、不受社会束缚地使用和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这项权利就是自私自利的权利。这种个人自由和对这种自由的享受构成了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基础,这种自由使每个人不是把别人看作自己自由的实现,而是看作对自己自由的限制。由于私有制的这一性质,资本主义民主制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最多也是形式上的。

其次,他们认为由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决定,共和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后形式,而这一形式会为无产阶级专政准备条件。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指出:“它表明,在那些阶级构成发达、具有现代生产条件、具有那种通过百年来的工作而使一切传统观念都融化于其中的精神意识的文明国家里,共和国一般只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政治变革形式,而不是资产阶级社会存在的保守形式……”(15)1873年2月,恩格斯在《西班牙的共和制》一文中对这一问题作了系统论述。他指出三个意思:其一,资产阶级统治最完善的形式就是共和制。他说:“共和制终于在欧洲也表现为——而在美国事实上就是——它本质的东西,即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完美的形式。”又说:“共和制是资产阶级统治得到最后的、最完善的表现的那种国家形式。在现代共和制下终于不折不扣地实行在一切君主制下仍然受到限制的政治平等。”(16)其二,这种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并非完全自愿实行的,是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恩格斯认为,“但是,共和制这种最后的、最完善的资产阶级统治形式是由资产者自己以极其勉强的心情实行的:它把自己强加给了他们”。(17)其三,共和制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准备了条件。恩格斯强调说:“换言之,如果说现代共和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完善的形式,那么它同时又是那种使阶级斗争摆脱其最后桎梏并为阶级斗争准备战场的形式,现代共和国正是这样一个战场。”“现代共和制不是别的,正是为进行世界历史中最后一场伟大的阶级斗争而打扫干净的舞台,这就是共和制的重大意义之所在。”(18)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以来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中更加显示出其科学性和预见性。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西方人感到迷茫。“历史终结论”的始创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反思金融危机时也慨叹“历史似乎没有终结”,历史并没有止步于西式“自由民主”。日本政论杂志《中央公论》2009年9月号以《日本要直面中国世纪》为题,刊登了福山接受该刊专访的文章。福山认为:“客观事实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随着中国崛起,所谓‘历史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19)

那么人类的未来会怎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学者提出了曾长期在西方讳莫如深的、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未来即共产主义依然有效的问题。法国《世界报》2008年10月17日发表了法国著名理论家阿兰·巴迪乌论当前金融危机的文章。他认为,世界金融危机使广大民众认识到,人类解放的主题从来没有失去它的效应,而共产主义恰恰体现了人类解放的主题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毫无疑问,‘共产主义’一词正体现了这一主题,但却被贬低和侮辱了。但是现在,‘共产主义’一词的消失只是便宜了既有秩序的支持者,也就是当前危机大片中的演员们。我们要重新提倡共产主义,并使它更为明晰。这种明晰也是它一直以来的特征,就好像马克思在创立共产主义理论时说过的,共产主义用最激进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0)

注释:

①[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任文科、郑义译,新星出版社,2011年,第199~200页。

②同上,第200~20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30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2009年,第10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2009年,第496页。

⑦同上,第498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26页。

⑨同上,第72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995年,第39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第661页。

(12)《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56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年,第448页。

(14)同上。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第593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1985年,第166页。

(17)同上,第167页。

(18)同上,第168页。

(19)日本《中央公论》2009年9月号。

(20)法国《世界报》2008年10月17日。

标签:;  ;  ;  ;  ;  ;  ;  ;  ;  ;  ;  ;  ;  ;  ;  ;  

民主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民主思想_阶级斗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