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北京实验学校十年来的追求--使普通学生实现理想发展_素质教育论文

21世纪北京实验学校十年来的追求--使普通学生实现理想发展_素质教育论文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十年不舍的追求——让普通学生获得理想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实验学校论文,理想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坐落在北京海淀区恩济庄的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是全国首家由“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专家办学校”的新型实验学校,成立于1993年。10年创业历程,这所以新世纪命名的民办学校把它对素质教育的远见卓识和勇立潮头的雄心魄力豪迈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使普通学生获得理想发展”。这闪烁着素质教育光芒的办学口号,引领着学校的教育实践。它的内涵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所有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多年来,学校探索并逐渐形成了全新的办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树立了民办学校教书育人的良好社会形象。作为办学最早、时间最长、业绩最好的民办学校,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在首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示范作用,在探索中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中起到了实验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优质教育的辐射作用,打造了中国民办教育的品牌。

1 树起素质教育旗帜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的校训:“做豪迈的中国人”,响亮而具有感召力。它体现了新世纪教育对学生人生发展的终极关怀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与认同。这是张杰庭董事长提出来的,作为一个爱国的青年企业家,他从祖国的兴衰荣辱,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悟出来这样一个人生的“座右铭”。这里倾注了他对祖国的一腔热血,对莘莘学子的诚挚期望。张杰庭董事长说:真正的素质教育要从培养学生做人开始,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心、有创造力、有合作精神、能很好地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服务、能使强盛的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有作为的人,这就是“豪迈”的定义。“做豪迈的中国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了学校师生人生追求的纯洁性、高尚性;体现了学校办学思想的方向性、鲜明性;体现了基础教育的人本性、素质性。它实质上是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办学的总目标。

学校坚持“让普通学生获得理想发展”的教育理念,这是学生的培养目标。这一目标进一步分解成5项指标,即:基础性要求学生双基扎实,能力较强,学风纯正,成绩优良。全面性要求学生素质优良,全面发展,志趣广泛,适应性强。特色性要求学生学有专长,个性明显,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先进性要求优秀学生数量多,水平高;竞赛项目获奖多,级别高。持续性则要求学生终身学习,基础实,起点高;持续发展,进步快,后劲足。

这五个方面对“使普通学生获得理想发展”的教育理念作了诠释,体现了学校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培养成果的定位。民办学校招生时没有选择的优势,面对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学生。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使学校不能以任何托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学校把“理想发展”定位在素质教育的目标下,它的内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未来社会环境而生存,促进未来社会发展而工作。学校期冀的是: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成功。

建校之初,学校最早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这一提法至今在许多民办学校里流传。它主要解决的就是为谁服务,怎样服务,以怎样的态度去培养人的问题。“一切为了学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了一切学生”是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要义;“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学校把“三个一切”提高到是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把尺子;是衡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准绳;是检验师德和人格的试金石;是民办学校生存发展的法宝的高度来认识。“三个一切”成为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干部教师的思想境界、行为准则,确保了教育理念在具体工作中的真正落实。

观念是发展的先导。丁校长为此提出了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服务观念、人本观念、职业观念和市场观念”。服务是学校作为教育产业的产品,服务的态度、质量和效率是社会、家庭和学校衡量教育产品质量、评价学校工作的直接内容。人本观念主要体现在依靠教师办好学校和把学生作为主体服务好这两个层面上。职业观念要求校长和教师不仅要办好学校,提高效率,而且要“经营”学校,提高效益,把教育作为追求事业的职业。市场观念要求在教育市场的竞争中确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发展规模与办学质量的统一,超常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既不失时机,又积极慎重。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的传统为:求真、明德、务实的校风;勤学、深思、创新的学风;敬业、博学、身正的教风。在校风方面强调求真、明德、务实。这是学校的规范,工作的风格,言行的准则。它体现了做真人,学真知,求真理(求真);传统美德,优良品德,高尚师德(明德);教学扎实,管理踏实,发展稳实(务实)的内容。

对学生学风的要求是:勤学、深思、创新。它倡导的是学习的态度,求学的精神,善学的能力。它体现了学习勤快,求知勤奋,探索勤苦(勤学);读书思问,实践思理,总结思用(深思);情感爱新,思维求新,智力能新(创新)的精神。

对教师的教风则强调:敬业、博学、身正。这是从教的情感,施教的素养,执教的品格。它体现了热爱教育,忠于教育,献身教育(敬业);知识渊博,基础厚实,教学精深(博学);办学不谋私,执教不虚浮,立身不妄语(身正)。

以校风、学风、教风为主要内容的优良传统是学校的主流精神,基本氛围,是进行学校人文教育的隐性课程。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以校训为灵魂,以理念为内核,以宗旨为基点,以观念为主体,以传统为“外壳”,树起了特有的办学思想的旗帜。

2 特色铸就一流教育

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任何教育行为都是在教育思想指导下发生的。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应当在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中,逐步升华与完善。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正是把素质教育的观念贯穿于丰富的实践过程中,精心打造出五大特色:

以“做豪迈的中国人”为核心的做人教育特色

学校以“做豪迈的中国人”校训作为“做人教育”的依据和主线。以“学会关爱、学会助人、学会合作”为重点,以开好“做人课”为主阵地,以基础文明行为训练为突破口,丰富了做人教育的生动内容,形成了做人教育的基本模式,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校训设计的“国旗下宣誓”的誓词、国旗下的专题讲话和德育目标体系的建立,使做人教育具体化、规范化。自编《做人课》教材,开设做人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独创之举。“做人课”教材的推出和推广使“做人教育”实现了课程化,这是一门将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的全新的德育课程,它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结合,划分为《我与祖国》、《我与学校》、《我与家庭》、《我与社会》、《我与大自然》、《个人修养》六个范畴。这种列入课表、搬上课堂、反复循环的专题教育,教会了学生如何堂堂正正地做人,使学生在人格、道德、思想、政治、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

学校充分利用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名人荟萃、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多年如一日地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百位名人进校园”活动。每一位名人的成功之路都是一本青少年成长的教科书,净化了学生的心灵,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完善着学生的人格,他们从“名人”身上看到了“豪迈的中国人”的榜样,进而内化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学名人、做名人”在校内蔚然成风。

“主科渗透式,副科浸透式”的双语教育特色

学校在实行双语教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有着很好的外教资源,美国英语学会的中国总部设在校内,每年向学校派遣10余名具有国际教师资格认证的美籍教师,作为学校骨干教师,参与全校英语教学、双语特色教学及各类英语课外活动。近年来,学校组织的出国修学项目,成为强化英语交流能力的实地练兵。在出国前的培训中,学校结合学科教学增开交际英语,培养学生具有不同层次的双语认读、双语会话、双语写作、双语思维、双语交往的能力,以适应学生在异国的学习与生活。学校还精心设计了学生在异国的各类活动及生存训练,锻炼勇敢坚强的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与异国朋友和谐相处的性格。学校开创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区的交流项目,组织了8期留学团和夏令营,参加学生500多人次,教师53名。这些项目的开展,提高了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学目标,把双语教育界定为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强化外语教育,改变“哑巴英语”的弊病,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需求,适应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学校建立了校本特色的双语教材体系,在全校范围营造“辅科浸透,主科渗透,环境烘托”的双语教学氛围,逐步实现“英语介入—准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转化。目前,小学部英语实行分层教学,其他各科由副科到主科(语文除外)逐步推开浸透式的英语介入;初、高中部以副科为主,主科(语文除外)为辅,逐步推开渗透式的英语介入。小学、初中、高中部均开设了国际班(英语实验班)。学校设有英语角,每月一次的英语活动日营造了全员讲英语的浓厚氛围。

开设选修课,实行学分制的多元文化教育特色

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是为实现“使普通学生获得理想发展”办学理念而构建的校本课程,是主动适应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它着眼于充分挖掘、拓展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去充分发展的广阔文化背景,开阔他们的视野,给他们打开了解全球风云,通晓世界文化,感受现代科技的窗口。学校采用补种、嫁接、渗透、整合等方式,寻找多元文化课与现行课程的契合点,构建了包括学科类、拓展类、赏析类、兴趣类四大板块的课程模式,先后开设了20门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如“演讲与交流”、“欧洲著名油画赏析”、“交往国知识介绍”、“大苹果纽约”、“漫话北京城”、“大田植物栽培”、“篮球运动的技术与战术”、“网球运动的魅力”、“歌唱的艺术”,还有“藏书票的制作”、“网页设计技术”、“书法欣赏”、“形体与美”、“欧陆风情十字绣”、“物理科学实践活动”、“双语围棋社”等科目,从“大活动日”向“自选+学分制”方式的转变,把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交给了学生。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承担多元文化课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出版了《多元文化教育选修课课程设计方案选》,形成相对稳定的多元文化课教材,固化和发展了多元文化教育的成果。

以科普讲座、科技制作、兴趣小组为主要形式的科技教育特色

加强科技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学校坚持以科技教育为龙头,把科学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把学习科学发明史、学习科学家创新品质与做豪迈的中国人结合起来,从理想、意志、方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学校科技教育的特色,并经常组织科普讲座、科技节等活动,增大了科技教育的含量。

学校把“理想发展”诠释为全面发展加学有特长,通过各种活动对孩子的潜能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培养。组织科技、艺术、体育、各类学科社团和各类艺体训练队,对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并持之以恒的训练,造就出一批批特长生。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在各级艺术、体育、科技、学科竞赛中,学生获奖达1500人次。初中生张诗梦发明的“用于收集和排放污染气体的装置”申报了国家专利,获得了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和香港国际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金奖,并被选送参加在香港举行的世界发明博览会。学校曾在北京“金帆音乐厅”举办了“扬帆新世纪”的专场音乐会演出。在中国最高的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走进新世纪少年儿童书画展》,212名学生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将大胆的构思、斑斓的色彩、迷人的画卷展示在人们面前。

学校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嘉年华’学生文化节”。每届活动都有一个独特的主题。如“展示生命艺术,创造艺术生命”、“感受多元文化,展现全新自我”、“展示个性才华,感受学生文化”等。“嘉年华”已经成为校园的活动品牌,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阶段性成果的检阅;在学生心目中,它是学生时代一个终生难忘的校园节日。“嘉年华”活动中与《心灵呼唤》残疾人艺术团的同台演出,《多元文化一条街》档次可观的文化收藏品展览,《校园百景图》中充满新鲜时代感的创意,无不显示着素质教育的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构成了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以丰富人文精神为标志的校园文化教育特色

学校坚持以文化概念做教育,以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生观念、行为、习惯、风格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教育品质,实现办学理念。学校组织教师努力学习科学理论,要求教师把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选择性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新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形成教育创新的新态势。学校领导班子以不求舆论统一,但求舆论健康的民主意识,营造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舆论环境、人际环境、工作环境。学校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的校园里,古树参天,百鸟争鸣,芳草荫荫,鲜花满目,是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绿化委员会联合命名的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为强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学校发动师生为校内楼、堂、馆、舍冠名,教学楼冠名为:书缘堂、钟书堂、弘毅堂;宿舍的冠名有:萌园、明园、慧园;食堂的冠名是:麦香苑、稻香苑、稷香苑。楼群冠名提升了校园环境的人文价值。学校逐年完善制度文化模式,编制了《教职工手册》、《学生管理手册》,把规章制度的有形约束转化为师生的无形自律,促进了学校工作高效有序的运转。作为一项教育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在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校园中产生的育人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正日益深刻地显露出来。

3 体制创新创出效益

办学特色的形成,既要有特有思想为指导,也需有特殊的条件作保证,体制的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民办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产物,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注定其教育体制有别于传统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办学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成功运转的核心在于体制与机制。

教育房地产理论

学校董事长张杰庭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了“教育房地产理论”。他认为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仅靠投资积累办学是杯水车薪,不能根本解决教育经费问题,必须改变单纯的“输血模式”,推出一种全新的教育产业化理念,由企业出资,对原有条件简陋的学校进行扩建改造,提高空间使用率,根据房地产运作模式,充分考虑到投资教育的公益属性。保证并提高学校的原有教育用地。其余部分建高层公寓楼,部分解决教师住房,部分出售,临街部分出租,保证学校有教育以外的长期稳定的收入。这种“教育房地产理论”把教育从单纯输血机制变为兼有造血的功能。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就是“教育房地产理论”的第一块实验田。

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专家办学校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实施的是“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专家办学校”的政企结合新体制,是“投资教育,回报社会;办好教育,发展企业”的产教结合新体制。这种体制把社会的需求、政府的责任、企业的利益整合起来,把企业家的教育情感和教育家的产业思想整合起来,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全新体制。学校年年发展,不断提高。今年又投资数千万在北京世界公园附近开辟南校区高中部,以满足社会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

完整的锡华教育体系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属北京锡华未来教育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体,与其相适应,在锡华教育内部已形成了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出国留学、国际合作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显示了锡华教育的集团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特色。目前除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外,锡华教育还有恩济一园、二园、玉海园以及北京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亦庄园等四个幼儿园。锡华高中后教育由三个学院组成:一是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该学院由锡华企业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举办,系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大学。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院除招收北京学生外,还定向在全国各省市招生,定向的学生录取分数线可比学生所在省(市)一般本科录取线低20分。二是北京城市职业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毕业后除直接就业外,可到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再修本科和研究生学业,部分学业优秀的学生还可升本深造。三是北京管理研修学院。该学院为中外合作的教育机构,现开设了MBA硕士班和留学预科班。预科班的学生经考试合格者,可享受诸多优惠条件入白金汉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利兹大学约克圣约翰学院、约克大学约克学院等欧美名牌大学修学本科、研究生学业。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色明显,成果显著。学校教职员工锐意开拓,勇于探索,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莘莘学子积极进取,蓬勃向上,刻苦攻读,发愤求知,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学校实现跨越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已达1800余人。学校在高考、中考中成绩优良。历届初三毕业生参加北京市中考,半数以上的学生达到市、区重点校分数线,中考总分平均分、学科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均名列海淀区重点校行列。历届高中毕业生人人上线、全部录取,本科比例稳定在80%左右,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每年不断线。虽然地处教育发达、名校林立的海淀城区,学校仍成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热选的学校之一,报名与录取的比例曾达到27:1。家长们说,所以选择这所学校正是看中了学校的素质教育,看中了学校的创新魄力。学校重视教育科研,近年来,承担了《对创新教育与学生发展的探索》、《中学教师教学工作效益评价》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研究课题;是中国少年儿童研究会、中国少年儿童研究中心确定的全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特别委托规划项目《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是国家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创新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实验学校;被北京市教委表彰为《电化教育优类校》,被海淀区教委确定为《校园环境示范校》,学校在2004年要建成北京市《健康促进校》,并努力创建《示范校》。

2003年,学校进入办学的第10个年头,基本实现了“一年筹建学校,三年夯实基础,五年打造特色,第十年再上台阶”的预期目标。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任务历史地摆在了前面,为确保今后五年继续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制定并开始实施《新五年(2003-2007)发展规划》。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激励着全体师生在新的起点上再攀新高。全校干部师生决心以创建国内一流、高质量、有特色的中国名校为目标,树立学生形象,打造名师工程,坚持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科研,优化办学条件,提升现代技术,强化科学管理,拓宽资源开发,切实把民办教育做好、做大、做实、做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执着追求,永不止步。

标签:;  ;  ;  ;  ;  

21世纪北京实验学校十年来的追求--使普通学生实现理想发展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