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后教”理念下历史学科的“五环学习法”探讨--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迁”为例_经济论文

“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历史学科“五环学习法”探讨——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经济结构论文,变动论文,学科论文,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学后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自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钻研学习,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走向刚好相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教”在前,学生的“学”在后;而“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的“学”在前,教师的“教”在后。依据该理念,广东仲元中学构建“五环学习法”,具体包括目标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评议、反思拓展等五个环节。本文以笔者承担的广州市“中学名教师历史工作室”研修活动的公开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对历史学科如何开展“五环学习法”进行探讨。

      第一环:目标导引(教师)

      [环节理念]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这是每堂课要达到的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测的功能。教师既要重视既定目标的完成,更要注意生成目标的挖掘。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及表现。

      (2)通过“合作探究一”的材料解读,学生学会提取信息、史论结合等方法。

      (3)通过“合作探究二”的材料研读,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4)通过“历史时空”“历史短文写作”,学生构建历史主干知识体系。

      第二环:自主学习(学生,教师)

      [环节理念]

      学生按照导学稿学习目标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进行独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标示出来,以便合作探究中提出问题。教师巡视做必要的个别指导,或学生之间相互指点,以不影响他人学习为前提。(见表1)

      [新课导入]

      教师:4月2日是国际社会关注什么疾病的日子?(提示该疾病的主要症状:一是孤独离群,不与他人建立联系;二是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三是言语障碍突出)

      学生:世界自闭症日。

      教师:人会自闭,政府会自闭吗?(展示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对比的两组图[图略]与对比表[见下页表2])

      

      

      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市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进入近代史。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是历史的进步。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事实上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进程,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过程。”①一方面,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以及司法等多个领域遭到干预与破坏,使中国人从此踏上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道路。同时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打击和抑制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鸦片战争使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同时,引进西方机器设备,促进中国近代工厂的发展。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设计意图]

      通过世界自闭症日,联想到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自闭;进而推导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历史大背景——鸦片战争。

      [教学过渡]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②“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③李鸿章称中国近代社会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④

      第三环: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与第四环:展示评议(学生、教师)

      [环节理念]

      课前,利用小组共同目标把小组里的学生凝聚在一起,对自主学习内容进行评议小结,或提出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习能力。课中,小组代表对学习内容进行展示、点评,其他成员补充或反驳,让学生在交流甚至在争论中获得真知,在全班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场面,使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促使大家互帮互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对学生展示评议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有效的点拨和引导,教师要把机会让给学生,只在关键处指导。

      合作探究一:

      (原创题)

      自然经济解体是近代中国历史研究的重大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在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近代社会转型最主要地表现在使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过程中。”“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间,这种被动的工业化形成了‘两极产业结构’”。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⑤;滕建华、刘美平:《近代中国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的历史原因》⑥

      材料二 有研究认为,“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前提条件的形成过程。”

      ——费孝通《中国士绅》⑦

      材料三 “自然经济的解体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近代中国的商品化进程,但也引发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结构性失衡。”

      ——卢元伟《自然经济解体的另一种解读》⑧

      (1)材料一中“传统经济结构”“两极产业结构”分别指什么?“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的表现如何?

      参考答案:“传统经济结构”指自然经济;“两极产业结构”指传统农业和新式工业。瓦解的表现:洋纱输入,使“纺”与“织”分离;洋布输入,使“耕”与“织”分离;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2)材料二研究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商品市场、货币资本积累等,促使近代企业产生。

      [史料补充]

      

      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这会带来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以丝、茶为代表的农副土特产品出口量激增;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逐步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

      (3)你是否赞同材料三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同意。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大量外国产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的乡村手工业不可避免地开始衰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导致乡村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维持农民最低生活水平的经济机制不再发挥作用。乡村手工业品被洋货所取代,大量失业人口只能涌向本已劳动力过剩的土地之上。

      [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探究一”的材料解读,学生学会提取信息、史论结合等方法,了解自然经济逐渐瓦解的表现、原因及影响。

      [教学过渡]

      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⑨

      合作探究二:

      以下是关于评价李鸿章的几种观点:⑩

      观点一:“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

      观点二:“未改变中国之现状,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观点三:“中兴名臣……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

      观点四:“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1)材料中,哪一观点与清政府立场相近,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拓展学习]

      “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阶段”。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其主要表现为,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商品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今天所称的洋务运动有过好多名目,“同治中兴”、“同光新政”、“自强新政”、“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等等。(11)

      [史学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基本原则:

      (1)历史性原则:要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进行,绝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2)辩证法原则:评价要全面,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作用,又要认识其局限性。

      (3)阶段性原则:由于历史阶段的不同,同一历史事件所起的作用和结果就会不同,评价也就会有差异甚至相反。

      (4)史论结合原则:以史实为依据,脱离史实的空洞评价只能是空泛之谈。

      [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探究二”的材料研读,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第五环:反思拓展(教师、学生)

      [环节理念]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可通过做检测题、画知识结构图等方式),或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引发学生的思考等。

      

      历史短文写作:

      主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关键词:鸦片战争 自然经济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

      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00字左右。

      学生展示: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迫向世界打开,大量洋纱、洋布涌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最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来又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构成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师点评(提供思维导图、知识线索)

      

      [设计意图]

      通过“历史时空”“历史短文写作”,帮助学生理解重要历史知识点,梳理各历史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构建历史主干知识体系。

      实践证明,“五环学习法”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融为一体,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及现代学习观。同时,也重视发挥教师的有效点拨与启发,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①王显非:《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8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16页。

      ③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年。

      ④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⑤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3页。

      ⑥腾建华,刘美平:《近代中国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的历史原因》,《北方论丛》2003年第1期,第100页。

      ⑦费孝通:《中国士绅》,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⑧卢元伟:《自然经济解体的另一种解读》,《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第6期,第114页。

      ⑨(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69页。

      ⑩改编自2013年广州市“一模”历史卷第16题。

      (1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页。

标签:;  ;  ;  ;  ;  

“学后教”理念下历史学科的“五环学习法”探讨--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迁”为例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