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型流通企业改革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企业改革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商品流通领域是中小企业分布最广、类型最多的行业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商品流通体制得到了根本性改革,各种经济成份的中小流通企业发展迅速,在促进生产、搞活流通、繁荣市场、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通过深化改革,国有中小流通企业已经大大改变了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正在以新的面貌走出困境,发展壮大起来。
一、基本状况
据财政部国有资产年报统计,1997年我国国有商贸企业111323家,其中,贸易业106520家,占95.7%;餐饮业3501家,占3.1%; 商业经纪与代理业1302家,占1.2%。按照行业制定的标准划分, 在全部国有商贸企业中,大型企业1881家,占1.7%;中型企业16442家,占14.8%;小型企业93000家,占83.5%。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中小型流通企业的改革主要是围绕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涉及产权制度的改革;一种是不涉及产权制度的改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国有民营、公有民营在租赁、 承包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在80年代初、中期,国有中小流通企业主要采用租赁、承包等形式,至90年代初期,逐步向国有民营、公有民营方向发展。这种形式是以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组人员、自主分配、自负盈亏、定额上交为基本内容,既保持了承包、租赁经营的有效办法,又吸纳了集体、个体企业的灵活经营机制,从而使许多原本亏损或微利的企业扭亏为盈或增盈,有的甚至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2 )组织形式日趋连锁化。90年代初以来,我国开始发展连锁经营,并有力地带动了中小流通企业组织形式的改组和改造。目前,全国连锁企业达到1150多家,连锁店铺21500多个,经营额达到1000亿元。 这些连锁店大部分是中小企业通过正规、特许、自由等连锁形式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了商品市场新的增长点。(3 )产权制度得到了改革。企业主要采取联合、兼并、转让、出售、拍卖等形式,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有些地区中小企业的改造达到80%以上。
目前,通过各种形式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国有中小企业转换了经营机制,开拓了发展空间,增强了竞争实力,呈现出比较好的发展势头。一是产权制度混合化,打破了过去国有单一的格局,出现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共同投入的势头,形成了混合型的产权制度,企业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大。二是组织形式规范化,建立了一批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私有制以及个体企业,组织结构得到优化,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流通渠道市场化,改变了过去“一、二、三、零”的传统经营体制,围绕市场需求,向生产、科技、金融、外贸等领域延伸,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四是经营方式多元化,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展各种营销,经营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从整体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散、小、差”的问题仍然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了放而不管,一放了之的苗头,管理法规也不够健全,等等。这些问题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予以解决。
二、改革思路
国有中小企业下一步如何深化改革,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应当认真按照党的十五大“抓大放小”的方针,切实做好“放”的文章。要根据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放活经营方式,使企业能以最低的经营成本,取得最佳的经营效果;二是进一步放活组织模式,使企业的组织结构能以最好的形式,适应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需要;三是进一步放活产权制度,使企业成为规范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为了做好这些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打好两个战役,采取六项措施。
两个战役:一个是城市国有中小流通企业的改革;一个是县及县以下国有中小流通企业的改革。城市中小企业比较多,其中中型企业占有一定的比重,并在城市商品流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改革主要是围绕产权制度、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三者进行,但以产权制度和组织模式改革为主。产权制度改革需要一手抓股份制,促使一部分发展快、潜力大、效益好的中型企业,通过公司制改造,走集团化、规模化的路子;一手抓股份合作制,通过资本与劳动的联合,将所有者、生产者和经营者融为一体,建立新型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组织模式改革,主要是通过连锁、代理、配送等,对现有中小型食品店、副食品店、餐饮店、百货店等进行改组改造,形成新型的连锁、配送组织形式,建立新型的经营网络。县及县以下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要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的改革。产权制度改革要按照多元化发展的思路,把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紧密结合起来,主要是发展完善股份合作制,并且可将大部分长期亏损、位置偏僻、无发展前途的小企业卖给职工和其它经营者。经营方式改革要加快完善租赁、承包、国有民营、公有民营等形式,使之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并可通过特许、加盟以及委托管理等方式,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发展连锁经营,向广大农村市场开拓延伸。
同时,需要采取六点措施:一是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商品流通领域的中小企业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在促进生产、搞活流通、稳定社会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改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改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主要是在政策法规上进行引导、监督、协调、服务,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中小企业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有些中小企业发展很快,特别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以后,一些中小企业形成了较大的组织、资产和经营规模,迫切需要相应的新型企业制度。因此,在今后的改革中,还需要通过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来推进中小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使它们能够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发展。三是发展现代营销方式。中小企业规模小,但比较灵活,在价格、广告、渠道、促销等方面,采用现代营销方式有一定优势。比如,连锁经营中的特许经营、自由连锁、合作连锁,还有各种专卖、代理、配送等方式,都应积极引导采用,使其能够不断开拓更大的市场。四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中小企业要发展,关键措施之一,就是要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尤其是通过改组改造形成经营网络的,更要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装备改造,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运行效率。同时,还要加快建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不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五是培养现代经营人才。中小企业的经营人员素质普遍比较低,这已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必须通过培养、招聘等途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六是开创现代市场环境。这个环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法制环境,就是尽快建立有关的法律法规,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它们健康发展;第二是政策环境,要对中小企业实施必要的政策支持,帮助它们尽快走出困境;第三是服务环境,要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它们的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各种服务,真正为它们排忧解难;第四是保障环境,要建立健全社会生活、医疗、就业保险制度,为企业的竞争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保障条件。
三、发展趋势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为21世纪企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决定》继续强调了“抓大放小”的方针,并且进一步明确“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这对今后中小企业的改革开放无疑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中小流通企业,将会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因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商品流通行业将成为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国有流通经济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将集中力量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建设,相当一部分行业要改革开放,让更多的非国有经济进入,为它们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同时,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也将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所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流通企业将在现代化、市场化、制度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一是经济成份趋于多元化。今后我国中小流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将进一步趋于多元化,并形成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其中,国有中小企业仍将继续发展,但发展形式会出现很大变化。第一,国有独资企业会大大减少,主要是集中在粮油、食品、煤炭等行业的极少数批发企业上;第二,国有控股企业将出现一些,主要是大中城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餐饮企业;第三,国有参股企业将大大增加。在非国有中小流通企业中,除了股份合作制企业将进一步发展外,个体私营企业也将大大发展,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尤其是县及县以下地区,这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发展会更快。
二是经营范围趋于多元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的经营范围将会越来越大,不断向新的领域延伸。在商品贸易方面,中小企业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中小企业还是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将为搞活流通、繁荣市场发挥积极作用;在资本贸易方面,实行股份制的中小企业,将全面进入这个领域,筹措资金,运营资本,交易产权,调整存量,优化结构等,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在技术贸易方面,中小企业将在引导、组织、开发、交易等环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支持促进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这将成为中小流通企业一个主要经营领域;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小企业具有很大优势;并会边发展、边提高、边完善;在电子商务方面,中小企业由于网点多、行业多、潜力大,今后随着科技发展和行业结构调整,电子商务必然会成为重要的经营内容。
三是组织类型趋于多元化。下个世纪初,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商品流通体系,中小流通企业的组织类型也将发生较大变化。主要是:(1)连锁型。大量中小贸易、 餐饮、服务型企业通过连锁经营,将形成区域或全国性连锁网络,尤其特许连锁将成为中小流通企业连锁的主要形式。(2)集团型。 随着我国大型流通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其中一些集团型企业将利用控股、参股、联营、委托经营等方式联系一批中小企业,吸纳这些企业成为集团的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3)产销型。 今后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会在长时期内保留和发展一批前厂后店自产自销有特色的中小企业。(4)代理型。由于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 今后将在全国城乡地区出现一批代购、代储、代运、代租、代包装、代配置等专业化的流通企业,并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5)单体型。 今后大中城市单体型的专营店、专卖店、将继续得到发展,但在专卖的品种、范围、档次上会有一个大的突破,专业化水平将明显提高。
四是营销方式趋于多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多元化,中小流通企业的营销方式将越来越多。它们将围绕专业化,采用专业技术、专业渠道、专业品牌、专业人才,对专门的消费群体进行专业化经营;围绕特色化,通过特色商品、特色文化、特色环境、特色服务,积极开拓特色市场;围绕新颖化,利用新的经营理念、新的科学技术、新的营销模式,不断往新的经营领域延伸;围绕精品化,以一流的品质、优质的服务、完善的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且各种营销措施将更加贴近不同的细分市场、消费群体和经营对象,中小流通企业为民、便民、利民的优势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