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党校党性教育的路径选择论文

红色文化融入党校党性教育的路径选择

○王立培

[摘 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坚持文化自信,弘扬红色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强烈的新时代意义。坚定文化自信,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党校党性教育之中,一要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党性教育作用;二要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党性教育途径;三要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党性教育环境。

[关键词] 红色文化;文化自信;党性教育;教育培训

一、红色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兴旺,文化必然兴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主义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养分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和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红色文化近百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符号文化成果,它不仅包括红色遗址、红色纪念地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物质文化,也包括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等以精神形态存在的精神文化,还包括以理论政策、法规制度等制度形态存在的制度文化。特别在精神红色文化方面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如五四精神、红船精神、铁军和南昌起义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全民族伟大抗战精神等。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是红色文化的弘扬与延伸,充分体现了理想信念、奋斗牺牲、创新开路、不畏强敌、团结守纪、万众一心的丰富内涵。

这些红色文化作为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精神、优良的文化传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它既是对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有力见证,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党性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素材。

红色文化自信不是简单地喊口号和发指令得来的,而是必须建立在红色文化自身的理论魅力和发挥作用的实践基础之上。事实上,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历史,不仅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华彩篇章,而且迎来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在理论魅力上,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同各种主义和思潮的竞争乃至斗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文化表达;其坚定的人民性立场、雅俗并举的理论风格,获得了人民大众的高度认同;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实践性品质支撑着中国共产党由弱而强、由简而巨,红色文化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实践基础上,红色文化产生于一个国家从落后挨打走向独立自主,从后发跟跑走向并跑赶超甚至引领时代的伟大实践。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不断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些伟大的实践,都为红色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政治支撑,也获得了有力的制度化保障和民心基础。

二、新时代坚定对红色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一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方针。加强对本地红色文化基地、红色旧居、革命老区遗址特别是散落在民间的红色文化遗迹等物态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把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同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进行提炼、归纳和总结,形成具有我们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探索和构建以红色资源为依托,集物、事、人、魂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还要运用现代传媒手段丰富红色文化展示形式,制作出反映我们当地红色文化历史的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声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为党性教育的开展提供素材、载体和场景。二要整合资源。根据党校党性教育目标确立红色文化教育主题,从实际出发探索红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切实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党性教育有效融合;善于发挥优秀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建立和完善省内外培训基地联系点,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去省内外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党性教育和实践体验;整合红色文化教育师资力量,加大党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积极选派党校骨干教师进修培训,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升党校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特别要加强专职教师的选拔培养,积极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党性教育师资队伍,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宣传,确保党性教育的质量。三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性教育。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党校党性教育内容体系,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进党课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政育人功能。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应该加强对旅游会展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强化各界之间的联系,探索出一个符合我国现状的管理制度,同时,还应该加大政府的主导力度,加快会展建设在各地的发展速度,并且要广泛集中群众的力量。以群众为基础,较强日常的管理及监督力度,增强管理效果。

(2)音美学科兼课、占课现象比较普遍,加之音美教师缺乏,势必导致考试学科挤占音美学科,开课不足或开课不规范。

三、将红色文化融入党校党性教育的路径选择

红色文化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开发红色文化就是开发党的政治优势,发展红色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就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利用红色文化就是要以革命先辈为标杆,查找自身不足,剖析问题根源,找到改进措施,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宗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把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可歌可泣的光荣史,深深根植于党员干部的心坎里,从而进一步激发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拼搏意识,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滋生蔓延。

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党性教育是党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在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党性教育,不仅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而且对于提升党校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必须充分重视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党性教育价值,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对策,让党校成为传承发展优秀红色文化的精神高地,切实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为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理论支撑。

1.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党性教育作用

坚定对红色文化自信,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利于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利于更好地宣传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促使人民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紧密团结在一起;有利于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础。坚持文化自信和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大力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宝贵的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侧面,转化为人们共同自觉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夯实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础;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文化自信和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着力促进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国际交往中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提升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党性教育途径

首先,要创新培训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有目的、有意识、有选择地引进党性教育理论课,采用系统讲解、案例分析、讨论互动、体验参与、情景模拟等教学形式,开办红色课堂,举办红色文化教育专题讲座,激发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使教学变得生动、感观,从中增强党性教育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要针对不同干部群体和岗位需求,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高培训针对性;要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头想、带头讲、带头用,用红色先进典型引领工作实践。其次,要创新培训渠道。充分发挥红歌 、红色读物、红色旅游、红色影视等载体的作用,提升党性教育感染力;利用网络、QQ、微信、微博等新型信息沟通工具,提升党性教育实效性。三要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党性教育只有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才能切实强化情感体验,提升信仰境界,实现党性教育的目的。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色景点、红色教育基地以及重走长征路等红色实践体验活动,通过看、听、想、悟,达到思想上和心灵上的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骨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能够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活动。在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中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性锻炼。特别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走访革命先辈、寻找红色记忆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了解。要开展自我教育实践活动。要善于引导学员在红色体验中见贤思齐,对照反思,做红色基因的自觉践行者和传承者。

3.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党性教育环境

要不断拓展和创新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创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校园环境。党校作为干部党性教育的主阵地,其校园文化环境也是党性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党性教育实效性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是在充实校园文化上下功夫。要把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园内张贴红色标语、悬挂党的领导人和革命先辈的名言警句、树立红色雕像等,打造红色文化特色载体,营造一种直观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展现党校“姓党”的风采,发挥党校红色物质文化的视觉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在建立和完善校园制度文化环境上下功夫。要结合实际,将红色文化精神纳入校训、校规和管理中,制定严格的规范教师和学员的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治校、治教、治学,为党员干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规范作用,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制度保证。三是在充实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上下功夫。要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到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之中,充分依托校园网络平台,打造“互联网+红色文化”新空间,以红色文化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内涵引领校园风尚,为党员干部思想境界、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的提升提供精神养分。为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资政育人的重要保障。

近几年来,基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公益众筹平台与日俱增。不同于传统的公益机构直接线下捐钱的方式,公益众筹平台采取的是线上线下联动,捐助形式多样的“互联网+公益”模式,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把公益活动往精细化、全民化、广覆盖式方面发展。但随着公益众筹平台的发展掀起热潮后,基于互联网发展隐藏的不足也突显出来。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优势使其深受资本市场的青睐,但其依托互联网发展又使之成为法律上的监管盲区,容易陷入舆论危机。下面以“轻松筹”平台为例,结合线下调研报告来具体分析该众筹平台的现存问题并给出解决对策。[1]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责任编辑 周 巍)

标签:;  ;  ;  ;  ;  

红色文化融入党校党性教育的路径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