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到农村自然环境和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农网10kV配电线路和设备与城市的运行环境差别较大,更容易出现故障问题。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提升对农网10kV配电线路和设备常见故障的诊断技术。本文就农网10kV配电线路和设备常见故障的诊断进行分析,以期为配网的稳定运行贡献微薄力量。
关键词:农网;10kV配电线路;故障;诊断方法
引言
随着乡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网10kV配电线与路也在农村地区大面积的进行铺设,有力推动了农村用电的稳定性和基本电力供应量。但是10kV配电线路在农村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很容易引发各类电力故障。常见的有雷电引起的线路烧毁、大风和鸟害引起的短路故障、设备老化引起的运行不稳定等。为了避免这些故障的发生,需要在后期提升线路运行的管理水平,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并保证执行力度,从而提高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农网10kV配电线路和设备常见故障类型以及原因分析
1.1自然灾害引发故障
在10kV配电线路以及设备中,由于自然灾害而引发故障情况比较多见,其中,这种自然灾害多指雷电,尤其是对于丘陵和平原地区,受雷电灾害影响较为严重,而且发生故障面积较广。另外,在农网建设过程中,由于防雷设备质量存在不合格现象,大大增加了雷电对农网线路和设备的影响,加上一些农网10kV配电线路和设备使用时间较长,缺少维护工作,导致很多设备在绝缘性能上得不到很好保障,一旦出现雷雨天气,农网配电线路很容易出现雷害故障。
1.2农网设备自身出现故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大大带动了我国农村发展,让很多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家庭中用电设备的数量和功率都有所提升,这种情况下,给农网线路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负担,由于农网10kV配电线路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设置较大功率的用电传输,加上传输电荷效率得不到提升,容易造成设备过载运行而出现故障。除此之外,在农网配电线路和设备的维护工作中,由于缺少相关专业人员,容易导致农网在维护和规划中出现不合理情况,很多设备也得不到及时检修和更换,造成很多设备出现老化现象,严重威胁到电网正常运行。
1.3外界因素引发的故障
在农网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到很多恶劣环境考验,比如说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在加上农网在架设过程中并没有做出合理规划,很多架设线杆出现在地势较为低洼的环境中,一旦出现山洪现象,容易造成线杆倒塌,从而影响了农村电网的正常运行。另外,在很多线杆和电塔上,存在很多鸟巢和蚂蚁巢穴等,这些都很容易引发新线路短路现象,从而影响电网正常运行。在公路旁和一些山脉中,电网线路的建设高度较低,并没有达到相关架设标准,而且还缺少防护措施,经常出现大货车和农网线路剐蹭以及树木压线现象,这些外界因素对农网正常运性造成很大影响。
1.4接地故障
在农网运行过程中,接地故障也较为常见。在接地故障发生过程中,不会引起农网线路跳闸,并且可以持续运行2h以上,但是如果这种故障发生时间过长,则会导致相关设备的绝缘性能遭受破坏,最终引起跳闸,让整个农网线路停止运转。在接地故障排查和维护中,想要在第一时间发现比较困难,尤其是在白天阳光充足条件下,及时有相关设备接受到了相关信号,也很难在几十公里的农网线路中准确找到故障位置。因此,这种故障情况一般都在晚上来进行现场勘查,因为在接地故障发生过程中,在线路上会产生少量火花,在夜晚中肉眼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由于夜间工作,对修复工作的实施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修复工作未能及时有效实施,则会导致整个农网线路停止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故障诊断方法
2.1低压脉冲行波诊断法
低压脉冲行波法为线路故障检测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低压脉冲行波法的应用,可检测绝大多数配电线路运行故障,高效检测线路故障,普遍应用在多种领域。低压脉冲行波法应用在配电线路故障检测中,事先将脉冲电压输进被测电缆中,当配电线路有故障出现,将产生故障点,如果当脉冲与故障点相遇,由于不满足阻抗条件,产生了1个低压反向脉冲,利用测试仪器,可将其捕获。脉冲由发出至接受的整个过程存在时间间隔,以低压脉冲行波法求解,使用X=Vo△T/2作为距离求值公式,V、△T分别表示脉冲传播速度、为脉冲与反向脉冲时间差。据此,测出故障点距离,快速诊断故障。在使用这种方法检测出现的故障时,一般先要辨识反向脉冲的极性,认定故障种类。
2.2直闪行波诊断法
当配电线路出现间歇性故障,使用直闪行波法进行诊断,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将直闪行波法应用在诊断间歇性故障诊断中,使测试高压发生器与电缆故障测距仪配合应用,以直闪行波法原理为依据,对配电线路产生的间歇性故障,做出及时有效的认定。
2.3监测定位诊断法
监测定位法,在线路支点多发故障区,设置故障探测器,动态监督、管理定位点,如果故障检测器发出指示,工作人员结合检测线路参数的变化,做出分析,明确故障所在区域,马上修复所在故障点。
2.4被动定位诊断法
被动定位法,使用的主要方法包括行波方区段查找法与阻抗法等,可快速查找故障,迅速维修配电线路故障,避免电网重大损失,阻抗法突出表现为,极大节约了系统维护成本,行波法应用在故障检测中,尽管这种方法的准确性较高,然而检测时间不容易把控。
2.5主动式定位诊断法
主动式定位,使用了交直流综合注入诊断法、中性点脉宽注入诊断法、S注入诊断法。当配电网出现故障时,运用主动式定位诊断,先要明确故障的出现,接着通过信号定位故障点。交直流综合注入法的应用,对出现的故障区域,监测效率不高,浪费时间与精力;中性点脉宽注入法应用在监测中,面临一定安全隐患;S注入法的应用,可高精度定位。
2.6智能定位诊断法
智能定位方式,主要利用线性,针对线路中出现的故障,使用该方法,分数据识别线路故障,定位效果好,然而当前这项技术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进步空间较大。配电线路、输线线路二者间的差距较大,配电线路中分支了许多小支,如果配电线路系统中的电流较小,往往使用这项技术。当系统线路有单相接地故障出现,以拉开故障线路的方式精确定位故障区域。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农网10kV配电线路和设备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从而导致线路运行出现问题,并引发这种故障。为了提高农网运行质量,就必须找到故障根源,并制定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并提升日常管理水平。在设备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增强巡查力度,将安全隐患有效避免,还要对线路中故障和老化设备及时更换,确保农网线路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赵抗抗,赵成峰.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原因及防范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2(24):133-134.
[2]符文俊.农村10kV配电变压器故障分析及防护措施[J].河南科技,2012(08):69.
[3]刘海仙,余光立.试析10kV配电线路状态检测与检修技术要点[J].经营管理者,2016,28:472.
论文作者:王德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故障论文; 线路论文; 农网论文; 设备论文; 脉冲论文; 过程中论文; 低压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