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2018,正走向不可持续之路?
○ 文/林益楷
目前,全球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趋势与《巴黎协定》升温控制目标相背离,中美两国应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危机。
近日,BP召开《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以下简称BP年鉴)发布会。对能源行业从业者来说,BP年鉴公布的2018年世界能源消费情况令人鼓舞:全球能源消费量达到138.65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2.9%,其中各种化石能源品类消费均有所增长。但是,化石能源消费增长也刺激碳排放量增加2%,达到336.8亿吨的历史高位,创下2011年以来的最快增速(相当于全球乘用车保有量增加1/3带来的碳排放量)。
在全球气候变暖恶果日渐显现、气候变暖日益引发关注的当下,2018年全球能源行业碳排放的大幅反弹是让人失望的。发布会当天,斯宾塞·戴尔先生在演讲中用了一个略带悲观的题目:“能源2018:通往不可持续之路”。同时颇为无奈地说:“未来很让人担忧。”读完BP年鉴,笔者有三个方面的突出感受。
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渐行渐远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去年10月发布的报告认为:
要实现《巴黎协定》升温控制目标,全球能源系统必须加速低碳化转型。但目前全球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趋势却呈现出与《巴黎协定》升温控制目标相背离的图景:2018年全球能源消费仍在快速增长(多数机构报告预测到2040年全球能源消费将增长30%至40%),这预示着全球碳排放仍将保持持续增长。例如,埃克森美孚预测2040年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仍将达到360亿吨,与IPCC的期望值差距巨大。
尽管近年来可再生能源飞速进展,但由于可再生电力整体规模仍然偏小,且全球电力需求仍在较快增长,全球非化石能源发电(36%)和煤炭发电(38%)占比基本上与20年前基本持平。与10年前相比,全球电力领域碳排放增加了将近15亿吨。
在公路工程正式开展前,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障公路施工技术价值能够充分得以发挥的必要条件。此期间先要从确认施工材料做起,明确相应集料必须按照磨耗率、石料等级、压碎值、粘结力、饱和水抗压强度等具体指标是否达到公路工程标准要求,做材料检验设置;对相应所需进场的矿粉、石屑等进行属性、功能分析,粗集料检测则按照颗粒尺寸、松软性、供货合同等做对比分析,确保施工材料质量完全满足公路施工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数量、供应情况、分配信息做合理设定,注重原料使用、存放操作专业性,合理划分运输路线;以此完成施工材料准备工作。
无电力脱碳化的电气化作用有限
值得关注的是,德国能源署原署长斯蒂芬·科勒近期也撰文对电气化进行了反思。他认为,仅用电力作为工业、建筑供暖和供冷是不可行的。电动汽车并不是实现无二氧化碳排放机动车的唯一途径。天然气、沼气和未来的氢气与电力一起构成了多种能源的综合体,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提供电力、热量、冷量和机动车能源。
从斯宾塞·戴尔的介绍中还可以看到另一个危险的趋势。2018年全球能源消费激增,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多个地区极端气候增多(去年美国出现的酷热或严寒日子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最多的;中国和俄罗斯在2018年也出现更大的温度波动)。气候异常可视为偶然现象,但也有人担心这与全球气候变暖存在联系。如果这一假设被证实,那意味着人类将面临“能源消费增长—碳排放增加—酷热严寒天气增多—能源消费更快增长”的恶性循环,全球气候治理形势将变得更加艰巨复杂。
国内学者在城市地理因子对入室盗窃案件发案数量影响的研究中提到,城市中街道宽度、房屋楼层、房屋入住率、绿化程度、安保情况、商场学校的密度、路灯的设置、道路建筑拐角的监控等都与入室盗窃案件的发生成正相关。合理的规划建设将对入室盗窃案件的发生数量产生抑制作用。作为公共安全治理的主体,公安机关也应积极参与城市的规划工作,为建设更加安全的城市贡献力量。
1.2.1 样本采集 抽取孕妇外周静脉血8ml置于EDTA抗凝管中,8小时内分离血浆后分装保存于-80℃冰箱。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再电气化和发展可再生电力是新一轮能源转型的重要特征。从BP年鉴披露的数据来看,尽管2018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增速高达14.5%(远高于煤电的3%和气电的3.9%),但无法弥补其他化石能源发电带来的碳排放增加,去年全球电力系统碳排放增长了2.7%。
斯宾塞·戴尔先生在演讲中对电气化战略进行了反思,认为没有电力脱碳化的电气化作用有限。而电力系统去碳化仅依靠发展可再生能源远远不够。根据BP测算,要实现电力系统碳排放不增加,全球可再生电力规模需要在过去3年基础上再增加1万亿千瓦时(相当于2018年中国和美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这显然难度极大。实际上,部分国家近期由于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调整,可再生能源发展开始出现阶段性的放缓迹象。
综上所述,推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推进电力系统脱碳化,积极探索发展风光可再生电力、推进燃料转换(BP认为可再生电力翻倍的碳减排效果与将10%的煤电机组改为气电机组的效果类似)、“化石能源发电+CCS”等多种电力系统脱碳化路径。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电气化并非能源转型的全部。我们要从节约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生物质能源(包含脱碳天然气)、氢能等其他能源多方面入手,提供一个更加多元化的低碳转型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一般是指患者的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凝聚,引起患者疼痛[1]。临床上患者患有血栓的患肢会产生剧烈疼痛,但疼痛无蔓延趋势,同时,患者在行走过程中有加剧的趋势,这种症状往往出现在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后[2]。所以在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中采用合理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所以本次研究中采用手术室术中护理对我院中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于镜湖隐士方干生平的史料很少,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中考证方干生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方干的卒年当在光启元年至二年间(885—886)。[1]400方干归隐于镜湖的最早时间,据吴在庆先生《方干生平系诗》一文考订,应当不晚于会昌三年(834),[2]本文从之。
很显然,如果没有更加激进的政策出台,人类社会正在与《巴黎协定》制定的目标渐行渐远,未来面临的气候风险也会逐步增大。
中美遏制气候变暖有重要影响
●尽管2018年,可再能源电力增速高达14.5%,但仍无法弥补化石能源发电带来的碳排放增加。供图 / 视觉中国
从BP年鉴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到,中美两国在能源生产消费以及碳排放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能源消费情况看,两国能源消费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40%左右。
从碳排放情况看,美国2018年燃烧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达到50.17亿吨,占全球比例的14.9%。同年中国燃烧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为94.196亿吨,占全球比例的28%。中美两国碳排放占全球的比例高达43%。两国过去一年碳排放均有所增长。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在全球能源消费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未来在能源领域和碳排放方面采取的举措,对遏制气候变暖具有决定性影响。
当前,中国是《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提出了碳排放在2030年前后达峰并争取尽早达峰的目标。而特朗普政府却退出了《巴黎协定》。根据EIA新近发布的能源展望报告,美国到2050年碳排放基本保持稳定,仅比目前下降4%左右。
当前中美经贸摩擦仍在持续,一些机构还有对两大经济体全面“脱钩”的悲观判断。仅从全球应对气候变暖进程来说,笔者认为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在日益紧迫的全球气候变暖危机面前,人类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放弃成见,消弭纷争,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危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唯一正确选择。
责任编辑:周志霞znzhouzhixia@163.com
标签:不可持续论文; 斯宾塞论文; BP论文; 可再生能源电力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论文; 再生电力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化石能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