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论文_张现磊,律静

基于信息技术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论文_张现磊,律静

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省德州市 253034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也在逐渐深化,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初步完成了信息化教学改革,但各地区职业教育教学受限于外部环境等,表现为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差异很大,且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职业院校相关分管教学领导和研究员需要高度重视上述问题,不断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新探索,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引言

社会的创新演变和信息科技的变动,对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让教育工作得到全面、有序地开展。探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确保教学管理走向秩序化、规范化。教育管理工作的和谐,引导职业学校内部的学生了解和掌握职业技能,开拓明朗的发展空间以及未来前景。

1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与“真”利用的冲突

现实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顺应国家要求,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大量配置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平台、智慧教室、多功能录播室等设施,提高了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办学条件。但是,教师和学生可以真正采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与学的少之又少,利用率也偏低,上述情况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信息化教学的初衷相矛盾,也产生了不必要的教育资金和教学资源浪费,不利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信息化的推进,影响了学院深入开展职教改革。

1.2教师过于重视信息化的课堂表演程度与学生实际学习收获的冲突

当前,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意程度,多角度多形式突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化的作用,因此从备课环节准备教学PPT到授课环节展示信息化,偏重于教学过程的演绎,把教师的作用放在首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太关注自身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收获与效果不了解,不利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新型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造成教学PPT设计量过大、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例如教师为了设计一堂高水平、高质量、信息化的示范课,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设计教学PPT,却忽略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违背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

1.3缺乏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开发团队

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需要相应专业学科实践技能的标准规范,因此要建设更优质的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需要一支包括职业教育理论专家、行业企业专家、计算机开发人员、以及一线学科教师等教育教学方面人才组成的系统化协作团队。然而,很多职业类院校的资源建设只依托于学科教师或是网络开发公司,开发出来的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必然存在不足。

2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要点

2.1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和优化教育教学模式

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以现代化教学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人本主义的教学观点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能,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偏于被动地接受教材内容,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时代下,微课、微视频、合作学习等方式的运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设计和优化,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搜集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技能、运用技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我们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例:信息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从以下几点进行: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等。任务提出,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借助信息化平台,发布教学任务。任务分析,学生接受任务,了解任务需求,进行任务分析和讨论。任务实施,教师指导和启发学生,学生制定实施计划。任务评价,任务完成后,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2.2对职教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

对职教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要采取“有先有后”和分层次培训的形式。由于职教教师年龄、学历和专业背景等因素的不同,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的速度和程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可以先让在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培训,进而引领信息技术素养较低的教师进行培训,这种“有先有后”的培训形式会带来很好的培训效果。此外,还可以根据职教教师的年龄、学历和专业背景等对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例如,对于50岁以上的老教师重点培训他们能够熟练运用电脑、幻灯机和投影仪即可;而对于年轻教师必须要求全面掌握并积极探索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

此外,建立外部激励机制,鼓励职教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实践中体会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而转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消极态度和认识。职业学校可以规定,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职教教师可以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优先申请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的科研项目等。职业学校还可以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对职教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从而提高职教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端正职教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态度,进而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3创建数字化课程平台,补充教学内容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数字化课程平台。以该平台为依托,推出视频、动画或是音频等比较普遍的授课项目。利用电子书将不同科目的知识点或是技能点进行呈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字化电子书的支撑为B/S架构,彻底放弃了纸质教材。全体学生每个人手中都拿到了教材终端,课堂上利用终端能够对教师课件进行下载,处理纸质教材没有办法处理的现实难题。利用教材终端,也能够对实训软件进行操作。

2.4丰富考核元素,创新教育教学考核与评价模式

课程考核与评价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掌握技能和检验教师授课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对教学过程具有诊断、反馈、评价等功能。尤其是职业院校,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目标,就必须摆脱应试教育影响,教学考核与评价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注重教与学全过程的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例如,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结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在教学平台寻找相应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复习,网络教学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将其作为学习过程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结束语

为更好地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深化信息化教改,探索与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途径是十分必要的,可用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适应当前职教改革的新形势。采用上述信息化教学改革手段,在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已经初见成效,重点提升了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和学习效果,为学院的信息化教改提供参照。

参考文献:

[1]李军.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信息技术教育,2007(2):67~69.

[2]季荣军.浅谈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J].职教天地,2017(4):15~16.

[3]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88-95.

[4]王正青,唐晓玲.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动力逻辑与推进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1):94-100.

论文作者:张现磊,律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基于信息技术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论文_张现磊,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