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_环境保护论文

中国加入WTO后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_环境保护论文

中国加入WTO——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保护论文,中国加入论文,机遇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WTO (即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之后,中加也达成了有关双边协议,表明了中国加入WTO 的最大障碍已经逾越,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

中国加入WTO,以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将会面临哪些挑战? 又会有哪些机遇?进而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环保将面临的挑战

中国加入WTO,从环境保护来讲,面临的挑战体现在多方面, 概括起来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1、环保要求会成为新的贸易壁垒。

加入WTO,中国将得到WTO各成员国的最惠国待遇,进而为我国融入国际经济社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发达国家(也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纷纷对进入市场的产品明确规定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70年代末,首先由前西德推出、现已由美国、西欧等20多个国家实行的“环境标志”产品制度。所谓环境标志产品,即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以及处置、处理过程中,都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的产品。诸如,对环境和人体无害或危害很小,丢弃后易于处置,且达到一定回收利用价值等。正因为如此,环境标志产品受到人们的青睐,并被称之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表现之二就是已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于1996 年正式发布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由于这一标准在规范企业或组织的环境行为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既有利于促进世界贸易,又推动了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故被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所响应,并把ISO14000国际标准称之为绿色的护照。现全球通过ISO14000国际标准认证的企业或组织已有1万余家,其中发达国家所占比例最多。

而我国,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对其产品还没有实行环境标志的要求,获得ISO14000国际标准认证的也为数不多。这种情况如不尽快改变,中国加入WTO后,则会因这些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的制约, 使我国的一些产品被拒之国际市场之外。

2、环保法律、法规亟待与国际法律接轨。

虽然我国现已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 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 项环境标准,基本形成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督体系。但是,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有关环境标准,一方面尚存在一些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问题,如有些规定或条款并没体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有的法律规定其部门色彩又较浓等。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环保法律配套欠缺,且与国际环保法律的接轨不够。如关于削减和淘汰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在我国法律中至今未涉及到等。

上述情况或问题,不仅不利于我国依法加强环境与资源的保护,而且会被国外的跨国公司所利用,影响和危及我国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如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颁布实施前,大批国外的洋垃圾入境,就是钻我国法律的空子。同时我国的一些产品将因不符合有关国际法律和标准的规定,而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如欧盟已要求进口的纺织品必须符合其新制订的环境保护标准,否则不得采购,也不准进入欧盟的市场。

3、环保产业面临严重冲击。

环保产业在我国尚属于新兴产业, 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存在15 ~20年的差距。这不仅表现在我国环保企业小而分散、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而且商品标准化、系统化和成套化程度差,没形成规模效益,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国在世界环保产业市场所占份额目前仅占1%, 就是明证。

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的环保产业企业及其产品, 将以其科技含量高、质量好的优势进入我国市场。那样的话,不但会削减我国环保产业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而且国内的市场也将受到巨大冲击。

4、国民的环境意识不适应。

自1983年环境保护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应当说,我国民众的环境意识有了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综合决策能力也有所增强。然而,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环境意识还比较低。而中国加入WTO后, 将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环境保护热的升级,如不迅速提高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是难以适应的。尤其是那些不重视环境保护,依然沿用高能耗、高物耗、重污染的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的地区和企业,势必被市场淘汰。

二、大好的机遇

1、激励和加速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加入WTO 后,由于可以打破以往欧美国家向我国技术出口的管制,从而会改善我国从发达国家获取高新技术和产品的条件。为改变我国环保产业落后的状况,就可借此从发达国家引进科技含量高、质量好的环保产业技术和装备。同时,还可以学到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提高我国环保产业的总体水平。

另外,中国加入WTO, 必将面对跨国公司形成的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了生存与发展,又将激励和促使我国的环保产业和企业努力增加知识含量,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与此同时,我国的环保产业企业将积极重组或联合,使产业和产品上水平,上档次,并形成规模效益。

2、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现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比较普遍实行的环境标志产品 以 及ISO14000国际标准的认定,就目前来说,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确实是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但从全球环境保护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虑,毕竟是有益的。何况,我国已积极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不仅先后分批颁布了一系列环境标志产品,而且已经有130 多家企业或组织通过了ISO14000国际标准的认证。尤其是国家环保总局在苏州新区实施区域ISO14000 标准的基础上, 已决定在全国46 个环保重点城市开展ISO14000标准国家示范点的创建活动,这必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区域管理机构和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扩大其国际影响,增强参与国际贸易、招商引资和市场竞争的能力,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中国加入WTO,为打破绿色贸易非关税壁垒, 也将激励我国各地区和企业努力达到环境标志产品的要求,以及获得ISO14000标准的认证。其结果,自然会进一步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3、加快我国环保法律与国际的接轨步伐。

中国加入WTO,国外的公司将更多进入我国, 并千方百计利用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为保障我国环境权益不受破坏和侵犯,我国政府将会加快对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的修改完善,尤其是在填补环境法律空白和与国际接轨方面,会作为重中之重对待。 如已经针对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将明显增多,可能会向我国转嫁污染,以及以往较少考虑外贸对环境与资源可能造成的影响危害等情况,拟修改、完善和出台相关的环境政策、环境法规和环境标准。

4、激发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

因为环境意识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公众的环境意识又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思想基础。所以,我们应十分重视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并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力度。与此同时,也必须注意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与国外的环境交流与合作,这不但促进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而且对促进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加入WTO,中外贸易会有更大发展,而中外的环境往来、 交流也会更加频繁,尤其是发达国家其严格的环保要求,注重环境的理念,以及他们公众比较成熟的环境意识和已显现的绿色文明氛围,都将进一步激励和促进我国的企业,公众去努力提高环境意识,并自觉参与到防治污染、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动中去。

标签:;  ;  ;  ;  ;  

中国加入WTO后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_环境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