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1]2002年在《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首先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的发展及研究应用状况,然后针对目前国内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生产的薄弱环节,为了开发新型品种,我们采用类似氯乙烯悬浮共聚的方法,以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作为共聚单体,获得了醋酸乙烯酯含量在4~15%左右的疏松型氯乙烯—醋酸乙烯醋共聚微颗粒树脂。在悬浮共聚体系中,着重研究了二元及叁元复合分散体系及其用量比、水油比、醋酸乙烯酯的初始浓度及温度等因素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付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证实了所得产物的分子结构不是氯乙烯(VC)和醋酸乙烯酯(VAc)的混合物,也不是单体各自均聚物的混合物,而是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扫描电镜(SEM)测试结果表明,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的颗粒特征呈棉花球状,具典型的疏松型树脂特征;并用聚合物溶液的粘数表示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哈克流变仪测试表明,该树脂的稳定性较差,在较高温度下加工时,必须加入热稳定剂,这为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寻求合理的成型加工条件提供了依据。树脂的主要理化指标基本上达到了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生产企业的企业标准(见附表1.2)。研制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的主要特点是从“内增塑”方面改善了聚氯乙烯的性能,而且可以通过投料比控制共聚单体的含量,从而适应特殊用途的要求。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复合分散体系还较好地解决了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在共聚反应过程中的粘壁和结块技术难题。本研究的成功将为宜宾天原集团有限公司增添了新的品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前景。
向宏文[2]2014年在《氯乙烯—醋酸乙烯—马来酸酐乳液共聚及共聚物结构/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氯乙烯-醋酸乙烯酯(VC-VAc)共聚物是重要的氯乙烯共聚物品种之一。随着乙酸乙酯等环保、低极性溶剂在涂料中的应用,要求作为黏结组分的VC-VAc共聚树脂在这类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而且涂层的附着力要大。提高溶解性的主要方法是提高VC-VAc共聚物的组成均匀性;提高附着力可通过加入第叁单体马来酸酐(MAH)共聚来实现。针对国内VC-VAc-MAH乳液共聚工艺、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研究少的现状,论文首先研究了VC-VAc二元乳液共聚,在此基础上对VC-VAc-MAH叁元乳液共聚动力学、共聚物结构和溶解性能等进行了研究,为工业生产该类树脂提供基础。首先,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乳化剂A为复合乳化体系,进行VC-VAc二元乳液共聚,采用粒径分析仪、扫描电镜(SEM)、核磁共振扫描(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A)、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乳液以及共聚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共聚物组成的变化和共聚物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VC-VAc乳液共聚合速率较快,诱导期和自动加速现象不明显;不同转化率共聚物的实测VAc含量比Mayo-Lewis方程预测值小1%-1.5%;乳液聚合法共聚物的溶解性能优于悬浮法,采用半连续投料工艺制得的共聚物溶解性优于一次性投料,且连续投料次数越多,溶解性能越好。其次,考察了4种引发体系对VC-VAc-MAH叁元乳液共聚反应的影响,发现APS和APS/亚硫酸钠/硫酸铜体系引发聚合反应时聚合速率比二元共聚时速率慢,且在转化率较高时会发生破乳现象;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或过氧二苯甲酰(BPO)引发聚合反应时,乳液稳定性差,用AIBN作引发剂时还会发生爆聚;采用新型水溶性引发剂A引发聚合反应时,反应过程平稳,乳液稳定性好,转化率也较高,是较为理想的引发剂。以水溶性引发剂A为引发剂,SDS和乳化剂A为复合乳化体系,进行VC-VAc-MAH叁元乳液共聚,动力学研究表明,增加引发剂用量可以增大聚合速率;提高反应温度,使聚合反应速率增加,而共聚物平均分子量降低;SDS和乳化剂A对聚合速率和共聚物平均分子量的影响不明显;增加VAc的初始投料比例会降低聚合速率,对共聚物的分子量影响不明显;增加马来酸酐投料量,聚合速率和共聚物分子量都会下降。最后,对VC-VAc-MAH叁元共聚乳液及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共聚物乳胶粒子平均粒径随着SDS和乳化剂A投料量的增加而减小;叁元共聚时所需的SDS用量明显要比二元共聚时大,使用乳化剂A作助乳化剂时可提高乳液稳定性;共聚物玻璃化温度随着共聚物中VAc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共聚物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性随着VAc含量增加而提高,使用半连续投料工艺得到的共聚物溶解性优于一次性投料工艺;共聚物的附着力随着马来酸酐的含量增加而提高。
范宜军[3]2013年在《氯乙烯—醋酸乙烯酯掺混共聚树脂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试验生产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掺混树脂为目标。从氯醋掺混树脂的历史发展、社会现状的背景出发,结合氯醋掺混树脂生产技术特点,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与特种树脂装置技术人员共同进行了氯醋掺混树脂的试验开发。本项目采用悬浮法聚合工艺,利用技术中心10L聚合釜,在原有掺混树脂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聚合终止压力降实验,确定了分散体系选择对均聚掺混树脂的影响,为氯醋掺混共聚树脂试验做好基础数据准备工作。然后在研究均聚掺混树脂的基础上通过对VAC含量,分散体系及用量、聚合温度等调节,确定了制取氯醋掺混树脂的VAC用量,分散体系及使用量、聚合终止压力降、聚合温度等因素对成品树脂中醋酸乙烯酯含量,聚合度,粒径大小与分布以及吸油等其他方面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60.5℃聚合温度下,按照0.72%/0.54%/0.2%/0.4%(明胶/E50/CD266/十六醇)配置分散剂,制取的氯醋掺混共聚树脂质量稳定,符合项目的目标要求,基本达到进口树脂SA1062/7同等水平。
薛之化[4]2013年在《国外典型特种PVC树脂的性能、用途和制备方法(续1)》文中指出通过查阅大量国外的专利和论文,总结了以下4类特种PVC树脂的性能、用途和制备方法:①只以氯乙烯为原料,通过不同的成粒过程或不同的聚合条件制备的特种PVC树脂;②由多种单体共聚而成的PVC共聚树脂;③通过接枝改性制备的PVC接枝树脂;④对PVC树脂的侧基或端基进行化学改性制备的特种PVC树脂。
王祖芳, 黄东, 贺盛喜[5]2013年在《氯醋共聚树脂研究进展及国内外生产概况》文中指出介绍了氯醋共聚树脂的发展及研究概况,列举了国内外氯醋共聚树脂主要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
钱明生[6]1993年在《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文中提出本文综述了氯乙烯—醋酸乙烯醋共聚物的产生及兴衰,由于悬浮(分散)系统不能使物料充分分散致使氯—醋共聚物树脂的制备要比均聚物和其它共聚物困难。氯醋共聚物制备的方法有悬浮法、乳液法和溶液法。本文详细介绍了悬浮法生产氯醋共聚物及氯醋共聚树脂的产率、质量。
薛之化[7]2013年在《国外典型特种PVC树脂的性能、用途和制备方法(续完)》文中认为通过查阅大量国外的专利和论文,总结了以下4类特种PVC树脂的性能、用途和制备方法:①只以氯乙烯为原料,通过不同的成粒过程或不同的聚合条件制备的特种PVC树脂;②由多种单体共聚而成的PVC共聚树脂;③通过接枝改性制备的PVC接枝树脂;④对PVC树脂的侧基或端基进行化学改性制备的特种PVC树脂。
程翔宇[8]2014年在《二元共聚PVC树脂的结构性能以及薄膜加工研究》文中提出PVC树脂中由于存在着极性基团,分子间作用力强,致使其加工性、耐冲击性能差,限制了它的应用的范围。本文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对聚氯乙烯进行改性研究,在氯乙烯链段中引入了醋酸乙烯酯链段,制备了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颗粒,并对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制备了无毒、增塑的软制品薄膜。通过对树脂颗粒进行核磁共振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合后的产物是两种单体的共聚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共聚树脂的玻璃化温度随着VAc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Fox方程计算值基本相符。由于醋酸乙烯酯单体的引入,使混合单体与水的界面张力变大,分散能力变弱,导致树脂平均粒径变大。随着醋酸乙烯酯含量的增加,树脂的粘度指数下降,树脂的增塑剂吸收量降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与纯PVC相比,共聚树脂的颗粒粒径较大,树脂表面褶皱较多,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皮膜,树脂疏松程度下降。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受热时稳定性较差,易分解,在加工时必须要加入热稳定剂。通过研究发现对于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热稳定剂的稳定效果排序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稳定剂>稀土稳定剂>钙锌类复合稳定剂。通过对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薄膜的加工工艺研究发现,由于醋酸乙烯酯中酯基的存在,共聚树脂无法采用双辊开炼塑化成型。采用单螺杆挤出经叁辊压光机压延成型,随着VAc含量的增高,树脂的混料温度及螺杆熔融塑化温度逐渐降低,可见醋酸乙烯酯链段的引入,大大降低了树脂的熔融温度。通过对其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醋酸乙烯酯链段具有良好的内增塑,增韧作用。与DOP相比,柠檬酸叁丁酯(TBC)与氯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具备良好的相容性,对人体无毒害,采用TBC增塑能够制得环保、无毒、透明及柔软的薄膜制品。
佚名[9]2018年在《天业集团一发明专利获授权》文中提出由天业集团兵团聚合工程中心申报的发明专利"一种含羟基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的制备方法"正式通过实质审查,并下发了"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该发明提出了一种含羟基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的制备方法,使用本发明制造的含羟基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白度高,溶解液无色透明,可应用于各种高档油
张月芳, 奚顺芳[10]2014年在《氯醋糊树脂的合成试验》文中提出通过氯乙烯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试验,研究了单体的投料配比、加料工艺、聚合转化率等对氯醋共聚糊树脂中醋酸乙烯酯含量以及树脂性能的影响规律,掌握了在10 L聚合釜中制备高醋酸乙烯酯含量氯醋糊树脂的聚合工艺。
参考文献:
[1].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的研究[D]. 李军. 四川大学. 2002
[2]. 氯乙烯—醋酸乙烯—马来酸酐乳液共聚及共聚物结构/性能研究[D]. 向宏文. 浙江大学. 2014
[3].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掺混共聚树脂的研究与开发[D]. 范宜军. 华东理工大学. 2013
[4]. 国外典型特种PVC树脂的性能、用途和制备方法(续1)[J]. 薛之化. 聚氯乙烯. 2013
[5]. 氯醋共聚树脂研究进展及国内外生产概况[J]. 王祖芳, 黄东, 贺盛喜. 聚氯乙烯. 2013
[6].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J]. 钱明生. 聚氯乙烯. 1993
[7]. 国外典型特种PVC树脂的性能、用途和制备方法(续完)[J]. 薛之化. 聚氯乙烯. 2013
[8]. 二元共聚PVC树脂的结构性能以及薄膜加工研究[D]. 程翔宇. 北京化工大学. 2014
[9]. 天业集团一发明专利获授权[J]. 佚名. 氯碱工业. 2018
[10]. 氯醋糊树脂的合成试验[J]. 张月芳, 奚顺芳. 聚氯乙烯.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