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呼吸内科 安徽淮南 232000)
【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病人心理问题的有效护理措施,旨在通过心理护理方法,提高护理的作用的效果。方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3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针对心理问题,采取特殊护理方法的3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信心与治愈率情况。结果:心理护理对于肺结核患者的自信心恢复与治疗效果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不同心理问题的患者,运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起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能够有效提升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消除肺结核患者可能感受到的歧视心理,对于提高患者自信心和治愈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肺结核;心理问题;护理措施;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197-02
引言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这类疾病一般治疗过程缓慢,患者住院时间长,药物容易有不良反应,加之长期治疗的经济压力,容易给患者本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肺结核患者经常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的问题,如孤独、悲观、抑郁、恐惧、情绪不稳定等不良心理状态,如果这种心理问题过于严重,就会对疾病治疗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基于这种情况,对于肺结核疾病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应该注重心理问题护理,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文研究中,使用的资料为我院近些年治疗患者的资料。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诊的38例肺结核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诊的38例肺结核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包括男21例,女17例;年龄11~73岁,平均年龄为51.06±13.77岁;对照组包括男23例,女15例;年龄12~71岁,平均年龄为49.03±10.2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具体心理护理方法如下:
(1)悲观、焦虑及恐惧等心理状态:很多首次治疗肺结核疾病的患者,由于之前对该疾病了解不多,没有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往往是感到非常害怕,觉得自己是得了非常严重的疾病,基本上是谈“痨”色变的状态;还有一些病人,在住院过程中,由于进行化疗,尤其是在化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更容易变得悲观、失望,恐惧心理蔓延,失去了治疗勇气和信心,不能安下心来治疗,觉得自己的疾病已经是不治之症了。针对以上心理问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常规的护理工作之外,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关怀和呵护治疗。运用良好的神态和语言表达,让患者的心理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安抚。将肺结核疾病的治疗方法、成功案例详细的介绍给患者,增强他们治疗的自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介绍治疗过程,逐渐培养患者治疗耐心,配合医生展开后续的治疗,从而不断提升治疗的效果。
(2)工作与婚姻的心理顾虑:患者在得知自己患肺结核疾病后,在思想上一时承受不住,表现为顾虑重重,精神恍惚,出现萎靡不振等情况。患者对工作失去兴趣,觉得做什么都没用,同时,害怕失去婚姻,担心遭受家人冷落。针对这类心理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医院护理人员尊重和照顾患者的情绪,体贴关怀患者,让患者感受生活的温暖。告诉患者这种疾病经过治疗,是能够继续工作的,而且做好控制,也不会传染给家人。引导患者正确的对待和处理他们的家庭关系以及工作问题,让患者能够敞开心扉,不再那么患得患失。只要他们能够保持积极治疗的乐观心态,主动配合治疗,还是有很大可能康复的。
(3)家庭生活经济负担的心理顾虑: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中断治疗等因素而使病情又复发、恶化而再次就诊;有些病人在生病期间家庭易出现矛盾,生活上出现波折,往往会给病人造成很严重的精神创伤,甚至使病人绝望的心理,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耐心向病人讲清治疗不及时或中断治疗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以引起病人的重视,使其安心治愈。
(4)性格怪僻或孤独的心理顾虑:由于老年肺结核患者体弱,因生理功能衰竭而在性格上的改变,如固执、烦躁、沉默、迟钝及行动不便或身边无子女,致使病人易产生厌倦不满等暴躁情绪,遇事不冷静,性格怪僻或孤独。因此,护理工作者要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潜在的积极性,用恰当的语言增强病战胜疾病的信心来加以疏导与解释,使病人从孤独、精神不快等心理障碍中解脱出来和使病人情绪稳定,调动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5)病人“怀疑”的心理顾虑:一向认为自己很健康他们,当听到自己得了结核病后,首先感到不可能,怀疑医生可能是诊断错了,表现为不相信我们医务人员,不在乎医务人员对他们的嘱咐;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正视现实,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治疗信心,帮助他们制定各种计划,早日使病人恢复健康。
(6)有并发症病人的心理顾虑:晚期重症肺结核病人往往都有并发症,如肺心病、大咯血、肺气肿、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认为有无并发症直接反应病情的轻重,加之疾病折磨的痛夺,因而产生种种变态心理,如不及时给予消除,则严重影响疗效。我们主动向病人说明疗效乐观的结果,使其坚定治疗信心,说清有关合并症与原发疾病的关系、预后、转归,尤其说清积极的方面,消除其思想顾虑。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使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采用t检验,P<0.05设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信心恢复率为55.3%(21/38),观察组为94.7%(36/38);对照组患者治愈率60.5%(23/38),观察组为92.1%(35/38)。两组的患者信心恢复情况与治愈情况,均有比较显著的差异(P<0.05)。
3.讨论
肺结核疾病患者大都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住院治疗期间,除了要做好常规的护理工作,还要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压力、负担情况,采用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法,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患者治疗疾病的自信心。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这对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护理要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医院相关护理人员要做到如下几点:
(1)展现出医务工作者的良好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精神,用热情周到、贴心细致的服务,温暖、感化肺结核患者,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心理护理要有一个科学的推进步骤,不能急于求成;
(3)同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理解家属的心情,做好重要事项的嘱咐和和指导,在家属的配合下,心理治疗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4)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做好倾听,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倾诉,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总之,心理护理要全方位的为患者考虑,通过缓解其方方面面的精神压力和情绪负担,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提高治愈率,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
【参考文献】
[1]王登秀,刘刚.肺结核病人心理状态对治疗的影响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3-20.
[2]刘文君,李鸿槟.护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服药执行率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16-06-22.
[3]苏文.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09-25.
[4]苑爱荣,李剑波.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08-15.
论文作者:王雪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4
标签:患者论文; 肺结核论文; 心理论文; 病人论文; 疾病论文; 心理问题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