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蓓[1]2004年在《工程建设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模型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经济大潮的来临,商业环境和管理模式的变革,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处在这一考验的前沿,其管理改革和生存发展成为企业的主要矛盾。 中国工程建设企业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相比,存在着管理体制、法规制度、运营机制、产业结构、技术装备水平及市场竞争力的不同差距。本文针对工程建设企业的现状和特点,以传统价值链理论为基础,总结其价值链管理思想的探索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其在信息技术,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等新经济环境下的改进方向;进而阐述了虚拟价值链的形成,价值链管理优化等核心问题。 研究中引用波特以“实现企业利润”为企业最终目标及其价值链构成的合理内核,借鉴“虚拟价值链”的理论观点,对新环境下的施工企业价值链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对比分析了不同企业的价值构成特点、管理模式、产业结构流程、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等诸多方面的特征优势,按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提出了中国工程建设企业与国际管理惯例接轨,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八大途径。 在本文的价值链管理模型中,重点阐述了只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和进行企业创新才能不断增强中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成本企划、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两者的融合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成本企画和价值链分析,必须培养职王的成本意识;将成本管理的方法措施融入企业全面管理之中;优化施工方案和作业链;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并按FIDIC条款规范企业行为。 最后,本文对企业价值链管理发展趋势、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了工程施工企业价值链管理模型中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研究的问题。以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张杰[2]2007年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制造业企业管理模型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以及制造业个性化定制时代的到来,制造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受到同行业企业竞争的影响,也会受到来自于自身管理上的制约和挑战。在新的发展趋势下,客户关系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制造业企业只有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和完善自己的管理模式,构筑独特的差别和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综合运用了产业集群理论、关系营销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企业组织结构理论等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作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制造业企业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当前制造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所处的市场特征,揭示了企业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管理的必然性。同时,结合制造业企业自身特点,借鉴一些世界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制造业企业管理模型。最后,根据实际案例加以分析。制造业企业,特别是目前居于主体地位的国有大型制造业企业来说,其发展快慢、竞争力高低影响着我国整个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竞争格局。因此,探讨我国制造业企业管理模式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该方面作一些探讨,为该领域的理论发展添砖加瓦。
杨晓林[3]2010年在《工程建设总承包商与分包商合作关系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未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然而,建筑业企业的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和竞争模式严重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改革已经成为建筑业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改革,改变传统的建筑业企业纵向一体化生产模式;通过改革,推行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精益建设。目前,建筑业企业的生产模式已经逐渐转型为总承包商、专业分包商和劳务分包商的总分包合作生产模式。然而总分包合作生产中出现许多问题,如何认识这种合作关系,如何通过合作管理来提高合作绩效,如何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实行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工程建设领域的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规范研究、案例研究、经验研究等研究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技术方法,结合建筑业的行业特色和实际需求,站在总承包商的角度,对工程建设总承包商与分包商关系进行研究。本文运用价值链理论、资源能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博弈理论分析论证了工程建设总分包合作关系形成的内在动力和深层原因,得出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的最优关系是合作关系的结论。然后,对精益建设生产管理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精益建设对总分包关系管理的需求。进而从总承包企业的战略管理角度,利用建设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理论为指导来分析总分包关系的特征,作为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影响工程建设总承包商与分包商合作绩效的要素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在理论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总承包商与分包商合作质量与合作绩效、合作影响要素,建立总分包合作影响要素及其相关关系的概念模型,然后在全国范围内工程项目上广泛开展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影响要素的验证性研究,验证证明了观念与文化、合同契约机制、沟通与冲突解决机制、能力配置与激励机制、协作配合机制与合作绩效的关系与作用路径。工程建设总承包商与分包商的合作关系是以总承包商构建建设供应链为基础的,因此,本文以精益建设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为指导,从总承包商角度研究总分包合作关系管理。首先研究总承包商对分包商管理,构建了分包商关系管理模型,对选择管理、协调管理和绩效评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重点研究了精益建设的分包商评价指标和基于灰色聚类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分包商评价方法,并案例应用证明其有效性。合作不是单方的行为,总分包合作成功不仅需要总承包商对分包商进行管理,还需要总承包商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内外部进行整合。因此,本研究提出总分包合作关系整合的概念,运用精益建设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从整合途径入手,对信任机制、反馈机制、整合重组机制和委托代理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设计了基于成熟度模型的总分包合作绩效评价方法,将精益建设与总分包合作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总分包合作成熟度管理来促进企业逐渐提高精益建设水平。本研究将精益建设和建设供应链管理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建筑总分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丰富了精益建设和建设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尤其是总分包关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促进建筑经济与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改革,推进精益建设生产方式,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通过总承包商与分包商的充分合作,增强工程建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张海涛[4]2006年在《企业信息能力的培育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对企业信息化、尤其是企业信息化的评价与测度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企业信息化与企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以及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的分析,结合企业能力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企业信息能力、信息价值链、信息化企业叁个全新的概念,并对它们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和深度研究。首先,分析了企业信息能力的内涵、性质、形成机制、维度、结构、功能与作用。其次,研究了企业信息能力价值的涵义,并建立了经济学模型;从价值链理论和企业流程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信息价值及其增值机制、信息技术与企业价值增值;进而研究了信息价值链模型及其增值机制和策略;研究了企业信息能力的价值形成的机理,并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分析。第叁,在确定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方法和系统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信息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制造业企业信息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研究建立了评价模型及其具体测度过程。第四,在对企业信息能力再认识的基础上,应用平衡计分卡和价值链理论建立了企业信息能力的培育模型,并从学习型组织培育、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结构重组、企业流程优化、系统集成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五,根据前面的研究结果,描绘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信息化企业,并对其内涵、外延、特征、结构、运行模式、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后,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论文研究方向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
韩沚清[5]2005年在《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里·胡佛在其着作《愿景》中精辟地指出,企业竞争归根结蒂是顾客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从顾客出发,即从顾客对企业的认可出发——顾客接受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这就要求,企业欲为顾客接受,就必须创造和提供顾客满意的价值,因而为此付出的代价——成本,也就不能离开为创造和提供顾客价值的一连串的活动——价值链,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正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体现。 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从价值创造出发,终于顾客价值最大化——成本投入为了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又必须投入成本。这一变化使得企业成本控制应该从价值链分析出发首先确定其成本定位,进而从价值创造和价值提供两个不同的视角进行成本控制,从而实现“价值创造——投入成本——创造价值”的良性循环。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第一,通过现代价值链理论及成本控制理论分析,探讨并提出基于价值链的成本观和成本控制观,从而为价值链成本控制奠定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价值链成本概念研究也为价值链成本会计基本框架的构建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二,将其与传统成本控制及其他现代典型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必要的比较研究,从而探讨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基本特点,进而使其能够得到更好地应用;第叁,结合企业成本控制实际进行必要和适当的实证研究,以期验证价值链成本控制基本原理及其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作为一种尝试,对基于价值链的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论文以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为主,结合各部分研究需要灵活结合其他研究方法,从纵向角度运用发展的方法对成本控制的历史演变和价值链理论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从横向角度运用综合方法对其现状进行透视,以便在探索成本控制和价值链理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价值链成本控制的理论基础,从而力图最终建立起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及应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除引言部分外,本论文其他各章的内容分别概括如下。
屈玉阁[6]2015年在《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化已经深入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态势,竞争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大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坚力量,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发展不仅取决于资源、资本数量与规模,更取决于信息和知识的积累。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型企业在资产、数量等方面具有一定规模,但其发展受到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获取子公司运营过程信息程度的制约,表现为不同信息结构对应的集分权管控模式,以及管控模式对应的流程结构,影响了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改变了大型企业信息结构,导致管控模式的变化,并引发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改变。良好的企业运行机制是促使企业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增强内在活力和对外应变能力,实现发展良性循环的机体保证。因此,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企业运行机制管控模式、企业信息能力、企业IT能力、信息化对企业运行机制结构与功能影响等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研究文献现状存在的不足开展研究。首先进行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与管控模式分析,确定大型企业信息结构、管控模式、流程结构、运行机制结构与功能等之间的关系,明确论文基本研究思路;分析信息化对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和管控模式影响;制定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设计目标和原则;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整体架构,包括叁部分内容,第一,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并分为五个子系统;第二,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运营保障支撑架构;第叁,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然后,阐述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流程维度与结构有序度,描述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运营架构向IT运营保障支撑架构提出战略和业务变化需求管理流程,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业务架构五个子系统服务组件。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信息能力模型,包括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流程层面微观信息能力、信息系统集成与投资建设形成的大型企业宏观信息能力、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大型企业群决策信息能力等叁项内容。构建以企业级元数据为索引的大型企业数据保障支撑,建立基于云计算SaaS模式和SOA服务组件形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系统保障支撑;基于云计算IaaS模式,构建包括计算机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设备虚拟化等两项内容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技术平台保障支撑,从而完成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保障支撑整体集成架构相关内容研究。综合论文各章节研究成果,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实现过程。最后,以中国联通信息化建设案例,实证分析信息化对中国联通运行机制提升效果;以中国联通大ERP系统为案例,对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微观信息能力、宏观信息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以中国联通科技创新评审过程为样本,对基于信息共享环境的大型企业群决策信息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得出结论: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本质是一个信息交换和调整的过程。大型企业信息结构决定管控模式,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结构与功能取决于管控模式。优化信息结构是增强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级元数据能够建立有序、高效的小世界网络拓扑形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信息共享环境提升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控制能力,大型企业将逐渐采用集权的管控模式。以客户为中心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是信息成本最低的运行机制形式。采用服务组件的运行机制业务架构,以及采用SOA服务组件的IT保障支撑架构,能提升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的动态适应能力。信息共享环境改变企业运作流程拓扑结构,提升企业流程运行效率;一般情况下,采用星形拓扑形式的信息系统集成效能最高;信息化建设投资提高大型企业技术进步指数和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要素整合环境;信息共享环境增强大型企业群决策能力。云计算模式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建立动态扩展IT支撑环境。中国联通信息化实践证明,信息化极大地增强促进大型企业运行机制功能。通过研究,本文创建信息化与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互动的新架构;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微观、宏观以及群决策等叁个层面信息能力模型,首创谱聚类与改进HITS算法相结合的大型企业多属性群决策新方法;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流程结构维度,创建以元数据链接形成的小世界网络拓扑形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信息结构;构建大型企业IT运行保障支撑架构模型,设计大型企业运行机制整体数据保障支撑结构,研究基于SaaS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应用保障支撑方式,说明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IT技术平台保障支撑形式。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对大型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企业运行机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并促使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高效有序进行。
王华[7]2005年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混乱、质量低劣、风险损失严重等问题已成为危害项目利益相关者各方权益的重要问题。其根源在于工程项目组织设计与管理缺乏系统观点,未形成系统分析、系统管理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因此一旦发生危机,组织就会呈现出无序与混乱,使项目出现投资失误、增值无望等严重后果。论文选取工程项目组织内部与外部主要利益相关者情况下的工程项目组织系统,引入管理耗散结构系统思想研究项目组织创新。在运用组织创新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集成价值链管理等现代组织管理理论论证工程项目组织创新的要素、基本方法与途径基础上,建立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熵流概念模型。同时阐明了工程项目系统中组织熵流的基本作用机理、作用过程。论文还从系统论角度分析影响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混乱的因素、管理有序的因素,并设计一定的组织创新途径消减管理熵增过程,引入负熵流使组织从不稳定状态进入有序状态,提高组织自我更新、抗干扰、自学习的能力。其目的是建立复杂适应性工程项目耗散结构系统。可操作性方面,论文将工程项目组织设计过程定义为多维偏好分析的线性规划技术,建立工程项目组织耗散结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利用理想点法探讨了工程项目组织设计方案的选择、优化。论文还针对对工程项目耗散结构系统有序与协同性及对工程项目组织创新的绩效改进具影响性的组织创新途径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组织治理与委托/代理链优化。分析工程项目组织不同的委托/代理结构对系统有序度的影响并提出项目组织中委托/代理链优化的基本原则、方法、路径;——建立全寿命期工程项目供应链组织协同决策机制。构建并探讨工程项目供应链组织全寿命周期协同决策支持体系与组织模式;——针对工程项目组织需要特殊的项目知识管理系统的内在要求,分析了工程项目全寿命期协同决策框架下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联盟的构建机制及相应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最后,论文在总结现代工程项目组织绩效代表性评价方法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朱广君[8]2007年在《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个性化不断加快,现代产品技术和管理技术快速发展,导致企业竞争环境的巨大变化,与之相应的价值链战略也在不断演进发展。建筑企业要完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需要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克服体制束缚,结合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战略创新。论文在对比国内外建筑企业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展开建筑企业价值链研究,强调价值链增值中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首先在分析建筑企业价值点、价值流与价值链的基础上,分析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建筑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再造的必要性,提出了价值链管理战略及其综合模型。接着,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中关键的优化配置作用,提出建立高效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在企业中整合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关键环节。将建筑企业协同管理的理念融入到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电子商务、客户管理中,提出施工项目协同管理价值增值体系,建立建筑企业的信息管理平台,最终达到价值链增值目的。最后,在分析建筑企业价值链核心能力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包括价值链能力、能力提升途径、能力评估等各方面的成熟度思想,以成熟度等级来评估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价值链增值的成效,并进行了增值效益实证分析,提供了预期的改善目标和建议。本文研究中的建筑企业侧重施工总承包企业,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就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及增值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①界定了建筑企业价值链内涵,在分析建筑企业价值链的基础上,指出利用信息技术对建筑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再造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模型。②在企业外部价值链方面,从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中优化配置作用,提出建筑企业基于IT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及其增值过程模型。③在企业内部价值链方面,从项目实施的角度,强调价值链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出了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协同管理价值增值体系(CPCMVS)。④在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的评价方面,分析了建筑企业价值链核心能力,提出了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成熟度方法,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雷彬[9]2016年在《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质公园计划萌芽于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称UNESCO)的《地球记忆权利的国际宣言》,21世纪初UNESCO正式启动和推进“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实施,截至2015年12月,全球共有120家世界地质公园。我国于2000年开始正式建立地质公园,现拥有241家国家地质公园,33家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是全球拥有世界地质公园数量最多的国家,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计划建设和全人类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的不断发展,地质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目的地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许多地方为了发展旅游经济,片面追求旅游收入的增长,借用地质公园这块金字招牌大力开发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产品,大肆招揽游客,陷入了“重开发、轻保护”、“重创收、轻科普”的怪圈,导致地质公园出现定位模糊、特色不鲜明、地质遗迹保护不力、地学科普浮于形式等许多问题,背离地质公园建设初衷,阻碍了地质公园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旅游需求快速增长,旅游市场空前繁荣,旅游行业竞争日益复杂激烈。旅游业竞争力问题一直广受关注,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旅游竞争力问题的探讨有增无减,旅游竞争力理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完善。与国家、区域、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热度相比,关于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景区竞争力的研究相对不足,对地质公园竞争力的研究则更加稀少。地质公园的自身特色何在,核心竞争力与吸引力是什么,怎么发现和挖掘自身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培育和打造核心竞争力、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地质公园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国外地质公园的研究主要围绕地质公园与社区参与、地质公园与地质旅游、地质公园与科学环境教育、地质公园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等相互关系展开,突出地质公园在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方面的意义;国内关于地质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质遗迹资源、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地质公园影响和效益研究等方面。通过对旅游竞争力、地质公园相关文献的综述研究发现,关于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比较多,对地质公园竞争力的研究非常少,国内外关于地质公园竞争力的相关理论体系尚未构建,从价值链的视角对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微乎其微。价值链理论由竞争力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它是分析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工具,通过解构企业生产运营各个环节,从中发现企业价值活动中的核心优势和薄弱环节。从价值链视角对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展开研究,在丰富地质公园理论和指导地质公园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将价值链理论用于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梳理融合价值链、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在分析地质公园价值链活动基础上,建立地质公园价值链模型,探讨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构建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探讨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模式,以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对其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为研究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系统回顾和梳理价值链、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旅游竞争力理论,对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划分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历程为探索期、起步期和发展期,目前我国地质公园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初期;我国地质公园竞争力的主要优势条件包括:幅员辽阔、地质遗迹资源种类丰富、科研和开发价值大、国家重视和政策支持、优良的旅游市场基础、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等;主要的问题和障碍有: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竞争激烈复杂、区域发展不平衡、媒体关注度低、民众认知模糊、管理条例法规缺失等。2、通过比较不同行业价值链差异,根据地质公园特点,构建了适合地质公园价值链结构模型,基本价值活动分别为公园规划管理、地质遗迹保护、地学旅游开发、地学科普教育、公园宣传推广交流,辅助价值活动为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研发、公园创新活动和资金管理等,主要价值目标为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在分析研究波特竞争力钻石模型、旅游地竞争力C-R模型、D-K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对地质公园价值链结构模型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核心资源要素、公园管理能力要素、资源管理能力要素及公园保障能力要素,并对四大因素的特点、内涵及影响程度进行了详细描述。4、在对地质公园价值链及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上,综合国家地质公园申报验收标准、世界地质公园自评估和中评估相关指标,构建了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以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为目标层,以资源禀赋竞争力、资源管理能力、公园管理能力等3项核心能力为准则层,以区位条件、地质遗迹资源、地质遗迹保护、地学旅游开发、地学科普教育、营销推广能力、科技研发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等8项能力作为指标层,进一步筛选确定出与客源地主要距离、人均GDP、公路覆盖密度等33项评价方案层。5、根据评价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和数据特征,构建了经典模糊C-均值聚类(FCM)评价模型和模糊分层积分评价模型,对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分别确定各级指标权重。以湖北黄冈大别山、北京房山、内蒙古克什克腾、黑龙江镜泊湖、福建宁德等12家地质公园作为比较实证评价样本,运用两种评价模型分别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得出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偏弱,资源禀赋竞争力较强,资源管理和公园管理能力较差,其中地学科普能力和公园营销推广能力相对最弱,其他各项指标也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提升和改进。6、根据地质公园发展特征,结合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地质公园在探查期、起步期、发展期、巩固期、停滞期和衰退期等不同阶段应采取的动态培育策略。并根据扬长补短和木桶原理,提出从地质资源监护、地质旅游开发、公园营销推广、公园研发创新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培育,形成有机循环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体系。7、以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对公园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从游客旅游期望和体验视角,进一步分析了公园核心竞争力状况。调查发现,游客对大别山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生态环境、水体景观等自然景观资源评价较高,评价较高的还有公园的安全保障、配套服务、导游讲解等方面,在交通便利性、环境卫生、旅游费用、地质解说、互动体验、博物馆建设、公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评价较弱,需要重点加强改进。8、综合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比较评价结果、游客旅游期望和旅游体验的调查评价结果,结合地质遗迹特点及公园发展实际,总结出公园目前核心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地质遗迹保育不够、旅游产品过于单一、地学科普水平低、营销宣传力度不够、公园管理体制不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信息化建设较弱和创新不足等,并分别从地质遗迹监护、地质旅游开发、地质公园营销和管理创新四个层面提出公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策略。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价值链理论应用于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构建了适合地质公园的价值链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建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动态和静态两层面探讨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研究首次将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及培育模式应用于具体案例分析,分别通过比较实证对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进行检验,并从游客视角对实证对象进一步评价分析,得到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本文研究技术路线、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地质公园相关理论研究,同时对地质公园建设管理的实践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田心[10]2012年在《基于供应链的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建筑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能源与资源消耗最大的施工环节,如今,资源与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显着,这些影响逐渐给人们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如何扭转社会经济增长伴随环境效益负增长的现状,如何缓解全球环境形势日趋恶化的现实,如何使建筑行业摆脱对环境与资源的巨大影响,可以从绿色施工上展开研究。现实的环境下绿色施工的实施并不容易,它受到了诸多问题的限制,论文在绪论部分的最开始提出了建筑行业施工的现实背景和绿色施工发展存在的问题,提炼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使得论文具有问题研究的针对性。绪论部分还总结了与本论文有关的国内研究现状,并提出论文研究的基本假设,设定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论文在理论研究部分,分别介绍了绿色施工的相关理念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依此分析绿色施工融入供应链管理的可能性,阐明供应链管理为绿色施工带来的优势,并依据供应链管理模型思想构建绿色施工供应链管理的整体系统模型,为论文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指导。绿色施工供应链管理实体模型的构建是论文的重点部分,分别针对绿色施工供应链信息管理、绿色施工核心企业内部价值链管理和绿色施工供应链协调管理叁个方面。构建良好的信息管理体系,作为绿色施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基础,构建绿色施工核心企业内部价值链管理体系,优化绿色施工核心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升核心企业综合竞争力,构建绿色施工供应链协调管理体系,处理与合作企业的业务关系,提高绿色施工供应链整体实力,叁个管理体系共同作用,完成绿色施工的具体要求。论文最后引入财务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概念,建立针对绿色施工供应链管理的效益评价体系,评价管理模式在施工项目中运用的绩效,考量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优势。从整体上看,全文以建筑行业施工环节为出发点,站在施工管理的角度,结合绿色施工理念与供应链管理理念,深入探讨绿色施工供应链管理的可能性,并建立合理的绿色施工供应链管理模式,目的在解决如今绿色施工的实际问题,运用供应链管理知识促进绿色施工的普及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工程建设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模型及其应用[D]. 陈蓓. 武汉科技大学. 2004
[2]. 以客户为中心的制造业企业管理模型及应用[D]. 张杰. 吉林大学. 2007
[3]. 工程建设总承包商与分包商合作关系管理研究[D]. 杨晓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4]. 企业信息能力的培育与评价研究[D]. 张海涛. 吉林大学. 2006
[5]. 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D]. 韩沚清. 山东农业大学. 2005
[6]. 基于信息化的大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D]. 屈玉阁.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
[7].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创新研究[D]. 王华. 天津大学. 2005
[8]. 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D]. 朱广君.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9].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研究[D]. 雷彬. 中国地质大学. 2016
[10]. 基于供应链的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研究[D]. 田心.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标签:建筑科学与工程论文; 工业经济论文; 价值链理论论文; 成本控制论文; 成本控制管理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工程总承包论文; 绿色施工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建筑信息模型论文; 工程信息论文; 经济论文; 地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