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煤田地质局资源环境调查中心 河南郑州 450000;
2.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国家在发展过程当中越来越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就是因为地质灾害的产生会对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产生地质灾害的原因是自然原因或者人为原因,而往往两者结合的原因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根本因素。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环境不断恶化以及气候的改变,越来越多地区出现了很严重的地质灾害,同时也有很多地区受到地质灾害的极大威胁,要想解决地质灾害带来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防治,这样才能保证地区繁荣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防治与利用
引言
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人类愈加频繁的各项活动改变了自然环境,使地质灾害得以产生。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具有更加严重的地质灾害,而且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容易出现在山地丘陵地区,不但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具体研究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问题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的相关论述
1.1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概述
首先,地质灾害:受自然界变异和生物活动的影响,我国自然灾害现象频频发生,地质灾害是其中最为频繁出现的其中,其通常是指由于自然地质结构及相应板块的运动,或由于人为地质作用,导致地质环境恶化,进而导致资源,生命和经济损失的一种灾害。灾害发生时,人们往往无法提前感受到任何征兆,且地质灾害强度及受灾规模都相对较大,面对灾害时,人们只能尽最大力量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给我国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是地球演化的结果,通过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等在能量和物质基础上相互作用,发生能量交替和流动,最终形成相对平衡的地质环境体系。地质环境有两大特点,一是开放性特点,地球表面各个圈层都与地质环境相关,二是周期性特点,从渐变到缓慢,再到突变和灾变,地质环境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呈现一定周期性的变化。一旦当地质环境处于突变阶段,就很有可能引发出地质灾害。
1.2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联系
首先,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具有制约作用。地质环境是发生地质灾害的载体,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危险程度等都会受到地质环境中各种条件不同程度的制约。另外地质灾害形成的必要条件主要是地质环境中的地貌地形和岩石组合等;另外,地质灾害会影响地质环境。地质环境的变化是由发生的地质灾害引起的,在地质灾害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会重塑和改造地质环境,其中即时性和长期潜移默化性是这种作用的主要特点。而且地质环境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作用是不可逆性的。
2.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2.1调查区划体系
调查区划体系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对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地质环境进行调查,并对其潜在风险进行分析,随后进行风险区划,对不同的地点发生灾害的可能性以及灾害程度进行定点预测,进而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环境利用提供相应的依据,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必要的帮助。
2.2监测预警体系
监测预警体系主要由技术方面和行政方面组成,该体系可以直接影响到地质灾害防治的效果。其主要是在地质环境发生一定变化的时候,及时监测,分析灾害发生的隐患,随后及时做出防灾报警信号,为防灾避险工作提供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搬迁治理工程体系
主要是在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发出的信号的基础上,对所指定的灾害隐患区域的危险点进行综合分析,如果确认其危害性较大且发生的概率也较大,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即搬迁避险或者其他合理的灾害预防或消除措施。如果条件具备的前提下,灾害治理、灾后重建以及地质环境利用等可以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灾害防治和环境利用的双重目的。
2.4应急处置体系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体系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的条件上,以重大灾害应急处置为出发点,逐步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使其能够迅速响应救灾,并有效降低灾害损失。
2.5科学技术研究支撑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质灾害防治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为了更好的制定出一套完整、高效的灾害防治体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支持,如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地质灾害成因和内在机理的研究,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模拟和仿真系统的开发等。
3.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建设
地质灾害防治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地质环境的稳定可以直接影响到人类生存安全,因此为了维护地质安全,就必须加强对地质环境稳定与变化的研究[1]。
3.1区域地质环境利用的评价
区域地质环境利用的评价要综合考虑其自身特点。在地质勘查和环境调查中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分析判断其地质环境的安全情况。通过区域地质环境利用评价体系准确监测区域地质环境利用状况,展开分类建设,合理利用地质环境。加强地质环境利用可以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与程度。在开展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评价的实用性与可行性。此外,在充分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控制监控以后,还应完成当地的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
3.2构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确保地质的安全性,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风险和地质环境安全的研究,建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具体来说,该体系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工程地质环境的实际质量评价;第二,地质环境中的工程容量评价;第三,工程地质环境的功能区分评价;第四,治理的风险调控评估和地质灾害防范。在对区域地质环境应用的实际评价中,应充分考虑该区域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环境调查,从而有效分析该区域地质环境的具体情况,使得该地质环境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减少灾害的发生[2]。
3.3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
加强工程地质环境的安全评价:地质环境安全包括地质结构、地质成分、外部形态和工程性质等。加强对工程地质环境的安全评价,有利于规避工程风险,保障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性,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相关部门应树立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将人类生产行为与自然改造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相关人员在评价环境前需搜集与地质环境有关的信息和数据,综合数据提炼出对工程地质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并完善,提高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效率;第三,注重地质环境安全中技术层次,包括建设工程区域地质安全评价、建设工程场址地质安全评价以及建设工程单体地质安全评价。
结论
简而言之,就我国目前形势而言,地质灾害增大于减,防治工作日益严峻,地质灾害防治逐渐成为社会与科学上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危害,以及防治工作的历史意义,积极分析地质灾害现状,发现规律,建立有效的防治机制防治地质灾害。此外,在防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地质环境的利用,选择有效的措施,推动社会发展[3]。
参考文献:
[1]周慧,浅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6(10):236-237.
[2]刘小聪.浅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
[3]孟红锐,浅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地球,2018(zl)
论文作者:刘涛1,李新峰2,李峰1,张盛艳1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地质论文; 环境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灾害论文; 体系论文; 发生论文; 评价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