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一)第10页(2007年1月第3版,2015年6月甘肃第1次印刷)【学思之窗】引用了这样一则史料: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密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教材的编者依据这则史料设计了两个思考问题:
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与该教材相匹配的《教师教学用书》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原因: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反映了: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事无巨细,皇帝独裁;3.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此问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编者引用这段史料的主要用意在于说明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但仔细研读史料不难发现:秦始皇“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表明他认为事态并不是十分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按理说这是符合秦始皇意图的,他应该高兴才对,但事实恰好相反,“始皇帝大怒”,理由是有人泄密了他所说的话。那么为什么他的话不能泄密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所引史料并未揭示。
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我们发现,《史记》在记载这个故事之后有这样一句话:“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表明秦始皇的行迹非常诡秘,对他的这种行为《史记》在同一段史料做出了明确的记载。有人对秦始皇进言说他求长生不老药之所以不能得到,因为“类物”作梗,须“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皇帝要经常秘密出行以便驱逐恶鬼),“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所住的宫室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不死之药或许能够得到)。为了能得到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至此,整段史料的意思完全明白了,秦始皇之所以不让别人泄密他所说的话,主要是因为泄密者说了他的行踪,影响了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和成仙。这则史料反映了秦始皇的迷信和残暴,显然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并不是要表达的核心意思。
那么这段史料引用过程中问题出在哪里呢?实际编者在引用的过程中省去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对史料断章取义,我们看到的不是一段完整的史料,而是部分史料,使原文的意思伴随着编者的主观意图发生了改变。因此,我们在引用史料培养和考察学生解读信息和分析能力的时候,学生能否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除了学生具有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所选的史料必须尊重原文,科学准确,不应因为我们的主观意图人为地对史料进行加工歪曲,使其失之于实。否则,与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背道而驰,是十分有害的。
作者简介
王义,男,1976年生,甘肃镇原人, 中学一级教师,西北师大历史系毕业,学士学位,现为甘肃省金昌市一中教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方向和德育原理方向研究,主持和参与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多篇。
论文作者:王义 符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史料论文; 始皇论文; 丞相论文; 史记论文; 皇权论文; 金昌市论文; 编者论文; 《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