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西北裸燕麦产业链制约因素分析_农业论文

冀西北裸燕麦产业链制约因素分析_农业论文

冀西北莜麦产业链的制约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莜麦论文,产业链论文,制约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河北省“三农”问题总体上得到了有效缓解,然而,在冀西北张家口和承德两地的农业经济依然没有明显的起色。在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之后,莜麦产业的区位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如何发挥该地区资源和环境优势,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益已经或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一、冀西北地理经济特征与莜麦生产概况

冀西北是国家级贫困县连片地区。2012年河北省39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16个位于该地,占河北省贫困县总量的28.2%,其经济贫困程度与甘肃陇西地区相当,因此,研究该地区具有普遍性意义。

特殊地理区域出产优质的秋莜麦。该地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阴山山脉横贯全区,北部是内蒙古高原南缘,地势平缓,南部是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山川河流盆地交织密布。许多耕地处于海拔1100米以上,雨热同季,气候冷凉,无霜期短,非常适宜莜麦生长。这里常年劲风不断,空气颗粒物扩散较快,几乎没有来自工业、水源、农药、化肥等方面的污染,出产的莜麦近于天然绿色产品。

市场对莜麦制品需求良好。除去产地粮饲消耗外,新消费增长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饮食消费结构改善带来的增量。平衡膳食的理念开始为人们广泛接受,莜麦产品作为特种杂粮,在主营养成分上不逊色于小麦、玉米等,又具备防病保健的功能,正在逐渐融入传统的饮食文化中。二是“富贵病”“慢性病”人群的迫切需要增强。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胃溃疡等患者人群在不断增长,他们对此类产品的需求正在由潜在转变为现实。随着新产品的开发,莜麦产品的口感、多样性、方便性在提高,以及能够促进儿童生长和延缓老年人衰老等作用被广泛认同,需求也在飞速增加。

显然,冀西北莜麦产业不仅是一种农业特色生产能力,更是一种稀缺农业资源,其农业资源的专用性非常明显。

然而,在“一退双还”政策实施后,适宜耕种的土地大幅度减少,养殖业也受到较大限制。这种相对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却出现了种植面积减少,土地撂荒和改种经济作物的趋势。近五年来,主要种植区内粮食播种面积约为17~20万公顷,总体呈10%~15%的下降趋势,其中,莜麦播种面积由65%~90%下降至50%~70%之间。生产能力维持在15~30万吨,有45%~50%供给商品化深加工。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产业链增值幅度较小的状况。莜麦产业链上下游冷热不均,在风险和利益分配中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合理机制。

二、莜麦产业链节点企业间形成的约束因素

1.直接收益低,生产积极性低,限制了间接效益发挥

(1)莜麦种植相对收益在下降,且极不稳定。当地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年份间降水不均匀,以干旱居多。生产多采用广种薄收方式,土地综合利用率和生产率较低。资料表明,五年来,主产区4个县农民最高人均纯为3000元,最大增长幅度为1000元,远低于河北省2009年5149.67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但是,莜麦是与当地生态环境适应性最好的粮食作物,种子和秸秆可商用,生长期耐旱喜凉,雨热同步,收割后留平荐免耕,有利于防风固沙和保持土壤水分,也有利于作为青储玉米的换荐种植,其生态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较为明显。

然而,其经济效益却严重制约着生态效益的发挥。靠天吃饭,产量低稳定性差。对康保县调查显示,截止到2011年连续6年里,平均产量维持在40~60公斤/亩,个别年份甚至无法收回籽种。尽管原粮收购价格上涨速度较快,2006-2011年混合小麦与莜麦单位收购价格由1∶1.16扩大到1∶1.8。但依照实际收购价格,取华北地区冬小麦平均产量(500公斤/亩)和莜麦最高产量(100公斤/亩)所获得销售收入作对比研究,其收入的相对增幅仅为7%,没能体现出特殊农产品的稀缺性。

政策补贴缺失。莜麦种植没有政策补贴,而小麦种植享受约80~100元/亩的种粮直补(以河北为例)。许多乡镇在上报粮食播种面积中含有一定的小麦项目,而实际播种面积几乎为零,其原因是在变相享受国家小麦直补优惠政策。

2000年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在8年后,将由原来享受的每亩折合约160元的补助降至约90元,伴随着物价的快速上涨,农民的收益补偿受到较大的影响,转种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更加现实。

(2)种植业替代效应明显。农户将有限的农业资金转投到收益较高的种植上,如错季蔬菜、青储玉米、胡麻等。将最优质的劳动力从农业转变为劳务输出。调查发现,五零村或六零村普遍存在,田间生产处于维持状态。有部分劳务为就地雇用,其所拥有的土地一般进行了转租。在水利条件较好的村镇,蔬菜、青储玉米、马铃薯等经济效益较好作物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规模。

显然,莜麦市场价值未被生产者关注,农户生产积极性在下降并简单无序地流出,种植规模在缩小,生产要素和技术投入在降低。替代性种植又带来了生态上的巨大隐患。

2.异地加工推高物流费用,农企缺少合作。统计显示,加工地,不生产莜麦,距主产地平均达80公里。加工能力是四个主产县总量的80%,大量原粮集散由无数小运输企业来完成。低价值农产品在大量零担运输后,每公斤原粮增加0.1~0.2元的物流费用,原粮成本被大幅度推高。

3.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创新不足。企业多达163家,属于“小作坊粗加工”状态。在加工较为集中的苏家桥镇,产品主要为莜麦面粉、燕麦片和莜面方便面等大宗产品,从事莜麦面粉加工的企业有127家,年产值0.5亿~0.6亿元。有10家燕麦片加工企业,年产值达0.6亿元。显然,企业的创新和深加工能力较弱,产品的增值空间很有限。产品改良和适于外运包装方面改进较少。

4.农户与加工企业缺乏合作。种植户规模小,耕作方式落后,互助合作较少,政府提倡的莜麦种植协会未产生作用。农户不掌握议价权,其原粮直接出售给中间收购商。加工企业没有形成一定的行业性共识,缺乏大型的具有组织上下游的核心企业,他们只注重本企业的市场销售,未将正确的市场信息传递到种植户。因此,出现农户不断减少种植面积,加工企业一味压低收购价格,吸引来自外地的低品质莜麦,在制品中违规添加玉米或小麦粉等现象,从而进一步降低原粮带来的成本压力。这样就导致了两者间风险转嫁、利益独享的依存方式。

5.蔬菜种植外部效应破坏了当地生态规律

由于蔬菜种植中品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技术管理、运输保鲜方面投入大,政府放宽了承包者的限制条件,大量的外地经营者和当地的公务人员成为实际承包者,错季蔬菜种植面积迅速达到莜麦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该地生态较为脆弱,蔬菜种植带来了扬沙扬尘的可能性,还带来了地下水位在快速下降,以上外部性已经危及到下游的京津地区的饮水和空气清新度。

错季蔬菜政策使“一退双还”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当地政府开始严格限制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这种依靠错季蔬菜来提高农民收入没有持久性,也不具备产业资源工的优势。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到莜麦种植的多重效益。

6.对特色资源的认识不深刻

特色农产品具有独特的地理和品质属性,扩大其市场知名度,提高其增值幅度等工作需要一系列的运作机制。

一是政府在产品开发上资金投入有限。莜麦产品的品类深度开发一致依靠当地的科研部门,每年以立项形式由省科技部门下达资金在50-100万元,但是在成果到市场应用的过程需要更大的投入,在此方面,当地政府、加工企业投入几乎为零,也没有引导工商资本加入高端产品开发的政策。

二是引导性消费力度小。莜面加工已经形成了多种方式,尤其在成型上花样较多,相伴还出现了多种辅助加工工具。然而,莜麦制品在饮食上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或者说富有较浓的地方文化,忽视这一点会造成消费上的无形瓶颈。其实,人们在获得特殊营养保健同时,还得到了渗透在加工过程中的文化美的享受。如果产品销售上伴有一种文化层次上的输出,那么,消费者的接受会更加快捷。

三、整合莜麦产业链的几点对策

1.提高政府对产业链的关注和投入。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指导这一种特色农业资源,如果将效益提高局限于种植户、加工企业或某一特殊环节来考虑,那么,它不会超出一般农业产业的概念,提高农民收益也无从谈起。政府扶持的重点企业要发挥出组织莜麦产业链的作用,在种植户、加工企业、产品开发、物流及销售等环节上,建立起合作关系,做到信息透明、准确、及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以产业链条来参与市场的竞争。

莜麦产业如同其生长的环境一样极具弱质性,政府对一项产业核心的、基础的投入还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积极推动莜麦生产与小麦生产享受同样的直接补贴,消除“一退双还”一期后补贴降低所带来的影响,增加莜麦产业发展外部的积极因素。

2.鼓励工商资本进入莜麦产业链。特色农业资源也要不断地开发与利用,需要不断地注入资金,创新产品,适应市场。在莜麦面粉、莜麦方便面和燕麦片的基础上,应该吸引民间工商资本进入该领域,加大更新设备和技术的力度,开发出如莜麦面包、蛋糕、方便营养粉、饼干等适应面更广的产品。

3.培育新的销售体系,将健康普及、旅游和消费体验相结合。莜麦产品的市场消费是拉动产业的源动力,做为特色农产品消费就需要富有特色的文化来引导。第一,农产品承载特色文化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对文化灵魂的把握还是要靠“人”。如果将简单的劳务输出转变为承载特色文化方式的输出,那么,就能形成莜麦制品、特色文化和加工方式集成在一起,形成特色的餐饮文化,进而再与输入地的文化相适应,使得接受的速度大大加快。第二,特色产品来源于特色的文化地域,冀西北莜麦生长地区是特殊的农牧交错地带,从古至今在军事、政治及人文历史等方面非常富有特色,尤其在有效的退耕还林还草之后,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如果企业将旅游、消费体验和健康普及有机结合在一起,那么,一定会形成绿色的消费动力。

总之,要摆脱一般农业种植业观念的束缚,提高为特色的农业资源来经营,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手段来组织莜麦产业,一定能获得新的提升。

(联系电话:0431-7979497)

标签:;  ;  ;  ;  ;  

冀西北裸燕麦产业链制约因素分析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