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教育家论文_朱应峰

我眼中的教育家论文_朱应峰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凤城街道东风小学 朱应峰 271199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教育家办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每每此时,我都会问自己,何为教育家?他们从教的理想、奉行的准则、躬行的信念又是什么?我眼中的这位教育家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被称为“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力行“教学做合一”,被尊为近代的教育圣人。他的教育情怀,他的治学境界,铸起了永恒的教育丰碑!他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关键词:课改;教育家;教育理想

第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公的大事是什么?他的大事就是办好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秉承这样的理想与信仰,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避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着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他在《第一流的教育家》文中极力批评政客的教育家、书生的教育家、经验的教育家,提出一流教育家的两条标准: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他说,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他极力倡导试验精神,引导教育同仁树立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的精神。“大丈夫不能舍身试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这就是陶公“大事”追求、“大事”操守与“大事”信念。

第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是爱的艺术。陶公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爱,爱得纯然,爱得炙热,爱得恒远。对于教员,他特别提出要有信仰心、有责任心、有共和精神、有开辟精神、有试验精神,而这一切的源自他对教育、对学校、对学生满腔热忱的爱。他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上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到“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如果没有对教育全心全意的爱,就没有这样的实践与认知。这正是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注解与见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理应拥有陶公的纯粹与决然,把“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把“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的教育真谛,贯穿到教育的始终,落实每节课、每名学生身上,办今日之学校,使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之教育,让每名学生都拥有真实的体验、完整的教育生活。

第一,“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是他力行“教学做合一”教法的基石。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先生的三点标准与原则:一是其责任在教学生学,二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是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时至今日,回归我们的课堂,这样的思想、方法依然受益无穷。新课改竭力推行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还有从一碗水、一桶水到常流长的教师素养与积累,不都是陶公“教学做合一”的推进与再现吗?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陶公的“教学做合一”,我们的教育先贤们都在践行着“以学为主、以生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陶公在《从野人生活出发》一文中,用最朴素的事实,告诉世人如何做教学。他说,山上有狼,我们必得学习打猎。地上有蛇,我们必得学习治毒。聚蚊成雷,我们必得学习铲除蚊子的方法。生活生存之道,就是教育教学之道。“我们这里的教育从野人生活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指引他向着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探索、行进。

董必武这样评价陶行知: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圣人、先贤、教育家,我们当踏着他为我们修筑的阶梯继续攀登,学习他“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理想信念,学习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学习他“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智慧,向着一流教育家的目标,信守初心,乘风远航,踏实前行!

论文作者:朱应峰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我眼中的教育家论文_朱应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