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重庆 400038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2例急腹症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分为A组(47例,应用局部麻醉方法)、B组(50例,应用硬膜外麻醉方法)、C组(52例,应用全身麻醉方法)、D组(53例,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四组急腹症患者的麻醉优良率。结果:A组急腹症患者优良率为95.74%(45/47)、B组急腹症患者优良率为94.00%(47/50)、C组急腹症患者优良率为94.23%(49/52)、D组急腹症患者优良率为96.23%(51/53),各组急腹症患者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急腹症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和手术水平。
关键词:急腹症患者;麻醉方法;临床手术
急腹症是临床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麻醉急腹症占急诊手术的80%左右[1]。急腹症发病急且病情重,往往伴有以下几种状况:(1)水、电解质失衡;(2)继发性出血;(3)感染性休克等[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202例急腹症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A组中有35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2.36±5.22)岁,平均发病时间为(15.11±6.36)h。B组中有36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2.44±5.08)岁,平均发病时间为(15.15±6.32)h。C组中有39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2.40±5.15)岁,平均发病时间为(15.17±6.28)h。D组中有38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2.38±5.12)岁,平均发病时间为(15.16±6.30)h。
1.2方法
所有急腹症患者在麻醉之前均需做好麻醉准备,如:心理护理、麻醉用药护理、禁水禁食、肠胃减压、抗休克等。再根据急腹症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麻醉史进行麻醉用药,对于手术较为简单的急腹症患者,可以采用A组方法。对于手术前呼吸功能和血液功能正常的急腹症患者可以采取B组方法,对于手术较为负复杂且时间较长且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C组方法,对于肌肉松弛度比较高、手术时间比较长且镇痛效果比较强的急腹症患者可以采用D组方法。麻醉常规用药有:(1)丁卡因;(2)罗哌卡因;(3)利多卡因等。对急腹症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时,由于其要求见效快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通常将几种麻醉药物联合应用(才使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诱导、布比卡因进行麻醉维持等)。
1.3观察指标
分析四组急腹症患者的麻醉优良率[3](肌松度好、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情绪稳定且未出现疼痛感为优,肌松度良好、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轻微牵拉反应但是能够忍受且未出现疼痛感为良,肌松度一般、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明显疼痛感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A组急腹症患者优良率为95.74%(45/47)、B组急腹症患者优良率为94.00%(47/50)、C组急腹症患者优良率为94.23%(49/52)、D组急腹症患者优良率为96.23%(51/53),各组急腹症患者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四组急腹症患者的优良率分析(例/%)
3.讨论
手术前倘若没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全面的准备,往往会因为出现麻醉并发症而导致急腹症患者意外死亡[4]。基于此,麻醉师应该根据急腹症患者的基础病情特点,再做好各项检查工作,为急腹症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最终显著提高急腹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麻醉效果。在手术前,根据急腹症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来选择最为理想的麻醉方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麻醉医师可以根据以下方法来加以判断:(1)针刺皮肤——通过询问急腹症患者的针刺疼痛感来判断阻滞平面或者麻醉效果;(2)试温法——通过询问急腹症患者对温度的刺激感知度来判断麻醉效果[5]。麻醉急腹症患者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注入药液3ml~4ml后需仔细观察急腹症患者的血压水平,一旦出现血压大幅度降低情况时需立即停止注射,再采用升压药物加以维持;(2)观察血压稳定状况,倘若急腹症患者未出现蛛网膜下腔阻滞反应才能够进行下一次给药;(3)手术过程中需加强临床反应的相关观察,根据急腹症患者的反应和手术所需时间来追加麻醉药物剂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各组急腹症患者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方法具有延长麻醉时间特点,对呼吸肌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小,但是对麻醉技术操作要求比较高。全身麻醉方法具有安全度高特点,不会产生呼吸抑制作用,但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因此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多。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方法可实现良好的麻醉效果,规避用药量大的缺陷,但是一旦未合理操作会导致呼吸衰竭。
综上所述,根据急腹症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和手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罡,郑建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急腹症手术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132-133.
[2]田海平,郭林选.对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的影响进行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0):60-61.
[3]倪勇,高峰,白露等.丁丙诺啡对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的镇痛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5):3808-3810.
[4]张扬,冯勇,商瑜等.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7,36(5):520-523.
[5]沈黎红.全麻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在急腹症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1):148-150.
论文作者:陈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急腹症论文; 患者论文; 方法论文; 手术论文; 优良论文; 统计学论文; 率为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