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从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出发,重点对地质灾害的特点,现状,防治等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地灾监测防治
1丹凤县地质灾害现状
1.1地质灾害分布现状
我县目前的地质灾害包含滑坡、泥石流、崩塌三种类型共威胁1386户、5049人、7553间房屋,77亩耕地,企事业单位3个,潜在财产损失达1.18亿元,272处,威胁100人以上的安全隐患点有7处(其中:崩塌3处,泥石流10处,滑坡259处)。全县地质灾害可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面积492.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0.2%,主要包括土门-竹林关、寺坪、花瓶子、铁峪铺高易发区,重点是312国道和西合铁路沿线的滑坡、崩塌与皇台铜矿尾矿库溃坝;中易发区面积120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9.6%,主要包括竹林关(原东岭)-龙驹(原月日)区、蔡川(留仙坪)-武关(原北赵川)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面积736.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0.2%,主要包括商镇-武关区、峦庄(原桃坪)、庾岭镇太白村-龙驹秋树坪低易发区。目前还没有较大的地质灾害点,应加强防灾意识,规范人类活动,每年雨季加强观测,避免陡坡、陡崖崩塌造成损失。
1.2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现状:
根据全县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包括勘查治理简易工作治理,共8处,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简易工程治理。目前工程全部完工,完成投资1380万元。累计清理疏通河道2000余米,抢通便道1500米,开挖疏通堰塞湖1处,清理泥石流堆积物35万余方;全面完成排洪渠工程,修筑排洪渠挡墙4000余米(双侧),硬化河床2000米;完成水毁耕地修复工程,平整修筑高标准石坎梯田200余亩;修筑滑坡体防护挡墙500余米,开挖根基、削坡卸载等移动土方8万方;修建高标准拦挡坝3座,拦砂坝2座;完成泥石流遗址建设和1500米通村道路路面硬化及绿化工程;完成2座道路桥梁及1500米河堤护栏工程。泥石流和滑坡体群治理基本完成。
2地质灾害监测
2.1建立规章制度与管理机构
我县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建立县、镇(街道)、行政村三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做到专人负责,明确责任,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发布汛期防灾预案,突发性地灾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灾性、险性巡查,建立灾性和汛期值班制度。
2.2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建设覆盖全县和重要地灾隐患点的县、镇(街道)、行政村三级群测群防体系,落实监测责任人,发放防灾明白卡卡,在易发区设立获救牌,张贴宣传画,开展培训工作,增强基层群众防灾避灾的意识。
2.3监测方法
2.3.1变形监测法:通过监测点的相对位移量测,了解掌握地质灾害的演变过程。
2.3.2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法:通过监测灾体中拉裂两侧相对张开、闭合变化,了解地质灾害体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
2.3.3目视检查法:通过定期目视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无异常变化,了解地质灾害演变特征,及时发现斜坡地面开裂,剥脱落,地面鼓胀,泉水突然浑浊,流量增减变化,树木歪斜,墙体开裂等微观变化,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信息。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问题:
3.1地质灾害频发工作量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县地处秦巴山区,域经内沟壑纵横,山岭连续,河谷纵横,交通不便利,导致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量大面广,工作现状复杂多变,给防治工作带来难度。
3.2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不强。对地质灾害宣传工作的力度不够,至使一些普通的群众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没有概念,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淡薄,缺少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随着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发生,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3.3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环薄弱。由于地理位置和条件的差异,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无论在人员配置上和技术支持上,都达不到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标准要求,而有的地方受利益影响,只注重效率,忽略了技术要求,致使出现一些新的地质灾害。
3.4防治资金投入不足,工程治理经费缺口较大。目前,多元化、多渠道的社会投资体系尚不完善。企业地质灾害防治投入的主动性未得到充分发挥,以破坏地质环境为代价的生产建设投入理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依然不足。
3.5现政策与地灾治理存在冲突。根据《陕西南移民搬迁需安置》政策要求,需安置的户数量较大,搬迁安置工作过程中矛盾日益突出。
4如何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1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与人员,加强技术力量,配备仪器、设备,不断提高地质环境监测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县区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系统,对地质灾害防治做到县、镇(街道)、行政村三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将在册的276处灾害点全部纳入监测网络之中,进一步提高监测水平、完善监测手段、充实监测内容。
4.2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监测系统
在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各部门要密切全作,逐步成成防汛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网络,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
4.3加大科普和监测人员宣传培训
要积极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使危害区内群众懂得地灾防治的重要性,基本掌握识别滑坡、山脚塌、泥石流等赏风了地灾害的知识,增强公从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地质灾害监测人员充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水平,提高防治工作监测人员的监测水平,为群专结合,群测群防打好坚实基础。
4.4积极争取资金支持
积极向上级争取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专项资金,切实解决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所需经费,使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隐患得到有效治理。争取资金支持,购置新型的监测设置,推进地灾防治工作向上推进。
4.5加强移民安置工作
按照《陕南移民安置管理办法》的要求,针对受地质灾害危胁区域内人员为搬迁对象,针对人员分散,地质条件差,不适宜人群居住的,并遭受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威胁的村民,进行整体搬迁,对于威胁人数多、且较为集中,地质环境相对较差难搬迁、工程经济可行的地质灾害点采取工程治理进行防治。
4.6加强矿山地质灾防治工作
要全面掌握矿区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遏制矿山地质灾害发展,对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监测的监督,促进矿区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以在建矿山和生产矿山必须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发生地质灾害或留下灾害隐患,重点做好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闭坑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逐步加大恢复治理工作力度,消除矿山地质灾害的隐患,发展矿区地质环境,加快绿色矿业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搞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以综合治理,合理规划。
参考文献
[1]丹凤县”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丹凤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论文作者:周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工作论文; 地质论文; 隐患论文; 丹凤县论文; 泥石流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