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机械工程学校 山东 烟台 264000
职校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总体是好的,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行为习惯养成相对缺乏。部分学生存在网络上那种“精神上无根、伦理上无情、学业上无求、交往上无礼、生活上无序”的问题,更有个别学生对理性教学、正面引导存在叛逆情绪。大多数中职学生是中考的失利者,带着无奈的心情进入了职校,对学习的态度并不积极,往往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更多地忽视文化课程的学习,甚至轻视德育课程的学习。一些家长也认为职校就是学点技术,找个职业,对德育学习没有什么期待。有些学校也出现了德育课教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往后靠”的现象。
我认为,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特殊的群体,其德育教育不容忽视,中职学校在教授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
一、将德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做到教书育人
赫尔巴特曾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有学者把学科德育称“各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道德教育”。学科德育主要是指将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从而实现各科教学与品德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德育形式。
从当前德育改革工作的总体趋势来看,专业学科的德育有助于打破德育课程的灌输化、知识化和专门化,从而使德育成为所有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共同使命。那么该如何更好地在学校中开展学科德育呢?
1.各科教学应当把握好“教学的教育性”特征。“教学的教育性”,即教学不仅是教知识,而且是培养品德,道德教育是各科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各科教学不能只关注本学科的知识传授,还需要去关注品德教育。以品德教育为一个基本的导向,这不仅是配合德育课程的工作,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总体目标。对整个德育工作来讲,只有把课内和课外、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学校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德育工作的整体目标。
2.各科教学应当重视去挖掘本学科中的价值因素,实现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有机融合。合理的做法应当是:各科教师把学科知识中与道德相关的因素通过间接的、隐性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无数个满含智慧与道德的典故、事件或者鲜活的人物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他们的道德品质发展也就会受到相应感染。这样的道德影响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同时效果也会更加持久、更加显著。
3.不同科教学都应该增强学科自身的德育生活性与欣赏性原则。欣赏性原则就是要让德育成为一个可欣赏、可享受的审美、立美过程,就是要让美的法则成为德育活动的一个准则。学科德育还需要注重生活性原则,各个学科的德育活动要尽量避免知识化、概念化的做法,坚持德育的生活取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生活情境、突发事件中展开。
二、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老师,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师范效应。所以,在强化德育的时候,要积极发挥老师的示范性特点,身教要重于言教,要从自己本身做起,由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教育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己不正,何以正人”,要想学生能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有的老师缺乏应有的品德修养,在学生面前一套,在学生背后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当学生无意中看到时,老师的威信就会大大地打了折扣。例如,要求学生穿着与发型时,我们个别老师仍做不到;叫学生去为灾区捐款捐物,而老师却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等等。当学生注意到老师不讲诚信、虚伪的一面,他们的内心就不会受老师教育的影响,只有这些良好的道德和行为在老师身上表现了,在老师身上实现了,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用行动去实践,才会从内心发掘真善美。要想学生真正听师言、从师行,光靠老师的权威是不行的,是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只有当学生感觉老师是他好朋友,当他是心灵的知己,才会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如何融洽师生关系?我认为,有两点:
1.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那些不良学生的长处,适当地表扬,从而可以打开他们身上的求得成功的缺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家庭等等,和他们一起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一个生活的好伙伴。
3.要遵循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的原则,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切忌不分场合训斥谩骂。有可能你的一次出格的言行,让这个学生受伤一辈子。相反,老师适时的表扬和激励可能会使他受益终生。
三、班主任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在学校管理当中起到枢纽的作用
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一定要坚持自我完善,不断自我提升。所以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当中,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和能力的提升,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对待学生方面应该再多些关心,再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所有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感到温暖,从而受到感动有所进步。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教育方式,早日在中国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更好地为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一腔热忱。
中职学校为社会输送人才一般为初中级技术人才,这样就注定中职教育的就业基层化趋势。基层工作都很辛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扎实工作的思想品德尤为重要。中职学校应以学生的满意就业和企业的满意用人为己任,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让社会满意我们的学生,使我们的中职学校生源有保障。
论文作者:张翠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各科论文; 学科论文; 中职论文; 品德论文; 《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