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策略论文_高志锋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策略论文_高志锋

(四川省天全县始阳中学)

摘要:法治素养是指人们对法律的知识内化、实践运用,并自觉提高的能力和素质,是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思想道德教育及公民法治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存在明显的偏德育而轻法育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与法治素养的培育,这是导致目前学生法治素养普遍低下的原因,需要引起教育者的积极重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素养;法制意识;


一、中学生法治素养现状

为了调查中学生的法治素养,笔者制作了《中学生法治素养抽样调查问卷表》,并对长乐区八所中学的4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问卷中设计了20道有关问题。本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有效问卷率为99%。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中学生法治素养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法律知识欠缺

大部分学生的法律知识积累程度低,在“请写你知道的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法规名称”一题中,43名学生写出0条,占10.86%,121名学生写出1条,占30.56%,106名学生写出2条,占26.77%,60名学生写出3条,占15.15%,28名学生写出4条,占7.07%,38名学生写出5条及以上,占9.60%。在“全国的法制日是哪一天?”一题中,答对的学生有且仅有17人,仅占4.29%。在“你平时有主动获取法律知识吗?”一题中,回答“经常”的学生为18人,占4.55%,回答“偶尔”的学生为254人,占64.14%,回答“从不”的学生有124人,占31.31%。由此可见,中学生很少主动学习和获取法律知识,掌握的法律知识十分欠缺,这是导致学生法治素养低下的直接原因。

(二)法律意识淡薄

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是目前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原因,很多学生主观上没有违法的意愿,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在不自觉中触犯法律法规或成为受害者。在问题“甲乙两人关系亲密,甲方因为购房需要向乙方借款5万元,你认为需要写借条吗?”中,竟然有98名学生认为“无所谓”,占到24.75%;在问题“当有人恐吓你交出财物时,你会怎么做?”一题中,大部分学生能够选择向教师或父母求助,但是选择“报警求助”的也只有157人,只占39.65%,可见,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不会利用合理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三)法律行为失范

法律行为失范直接表现为采取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外的行为处理事情,往往导致矛盾冲突加剧,触犯法律法规。在题目“当你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你通常怎么处理?”一问中,72名学生选择“武力解决”,占到18.18%的较大比例,这反映出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打架斗殴已经触犯到法律,属于违法违规行为。一些中学生在学校生活环境中不能明确分辨无罪与非罪行为等问题,出现违纪甚至违法行为。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措施

(一)拓展法治信息渠道,增长学生的法律知识

法治信息渠道闭塞是学生获取法律知识和信息的“拦路虎”,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首先教师要广开渠道,增加学生的法治信息摄入量,让学生在法治信息的影响下自觉或不自觉地接触法律知识、积累法律知识。

一是拓展教材,深化法治读本阅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由浅入深地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读本中的内容,将这些法律法规中的核心法规进行集中整理,打印并分发给学生阅读。例如,八年级上册的“做守法的公民”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在遇到不法侵害时,学生能够学会利用诉讼等法律手段维权。但教材未就具体的法律条款进行解读,只是在“相关链接”板块进行某一具体的法律条款的罗列。为了拓展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配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读本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法律,熟读法律,为学生灵活地运用法律提供知识保障。二是通过课外阅读进行法律知识的积累,比如,学生可以阅读法治读本,在互联网阅读法治信息,通过法治频道收看法治节目、法治讲座等。这样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法律法规知识,形成相对完善的法律知识体系,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灵活自如。

(二)开展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法规都是以文字化内容进行逐条呈现,语言严谨精确,不加修饰,学生读起来感觉生硬枯燥,理解难度很大,通常需要法律解释辅助理解,这对于初中阶段以形象思维理解的学生而言难度是较大的。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案例引入的方式,以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案件为学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解释,则能让学生感觉贴切易懂,这有利于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比如,在“面对侵害,正当防卫”的内容教学中,关于“无限正当防卫”的法律解释是:“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关于这一法律解释,教师引入2018年8月27日发生并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昆山宝马男被反杀”的案例,这一案件最终判定为于某的正当防卫。这一案件为无限正当防卫这一法律解释提供了贴切的案件素材,学生理解起来十分方便,这有利于学生法律知识的内化,从而巩固和增强法律意识,形成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与能力。

(三)实施法治实践活动,规范学生的法治行为

法治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其内容是以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宣传为核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明白如何知法、守法、用法,做一个法治青年,从而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从而规范法治行为。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旁听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学生在旁听的过程中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案件的性质,通过案件的审理结果反思案件的影响,从中传播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明。其次,教师可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组织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以模拟的案件进行庭审的情景模拟活动,增强审批过程的真实性、情境性,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司法审判行为,在活动中接受法治教育,树立法治信仰。最后,学校还可以在全国法制日等时间节点让学生在学校、社区、街道、公园等区域进行普法宣传,做“小小法律宣讲员”,通过分发宣传手册、讲解、义演等方式为国家的普法宣传活动作出贡献,从而在普法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知识教育,提高法治素养。

三、结语

法治素养是中学生的重要必备素养,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强普法教育,让知法、守法、用法成为学生的法治追求和基本能力,创建法治课堂、法治校园,同时为法治社会、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花继典.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8 (8):3-5.

[2]秦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华夏教师,2018 (27):41.

[3]周婷.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初中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治意识[J].情感读本,2018 (29):27.



论文作者:高志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策略论文_高志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