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新端1,周晓燕1,谭宁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新端1,周晓燕1,谭宁2

1山东三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2潍坊市生态环境局滨海分局 山东潍坊 261000

摘要:规划环评为一项高效的管理体制,分析城市建设中体现的各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帮助城市实现生态化的建设以及发展。需要立足生态城市各项建设环节,以完善法律法规的方式让规划环评实现顺利地开展。同时,长期受到经济效益等观念的影响,国内在开展城市规划的工作中忽视对生态环境的考虑,不能让各项利益实现均衡性的发展。而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生态工程实施评价,可以让城市实现生态化的建设。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城市;建设

作为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方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一、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人类与自然之间高度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形式。其内涵主要包括技术与性质的整合,全面效益的获取,人类创造力与生产力的最大化。因此,生态城市应该是一种自然和人工环境的混合体系,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充分融合科技和自然、清洁、美丽、舒适的城市和农村环境,从而使人类的创造力最大化,生产力提高,促进城市文明的持续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仅仅依靠某一种方法或一些较为零散的其它方法是很难从根本上实现的,必须采用一种全面并且完善的方法作为整个体系的指导。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就等同于通用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它一般指的是环境影响评价(EIA)的原则与方法在战略规划层次中的运用,也就是对政策、规划或计划以及其它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综合的、规范的评价过程。关于SEA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其中规定,任何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决策或行动都必须附带环境影响报告。SEA属于战略层面,就目前来看还是具有一定前瞻性的,SEA有助于解决项目层次上难以长期解决的主要冲突,并能够分析大量的项目累积环境影响。SEA要求从多个方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战略性策略进行详细论述,而SEA也必须在建设活动进行详细规划之前就实施,促使设计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合理方案,保证项目在取得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维护社会及环境稳定。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1、一致性和整体性。评估的关键内容和主题符合自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的计划,也应该适应的环境管理需求规划领域和地区。评价应考虑到各种资源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关注生态系统规划实施的全面影响和综合效应。

2、层次性。生态系统组成的分层特征和开发和施工活动的影响特征的结合导致环境影响评估的水平和内容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有些需要全面评估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的水平。其他仅评价一些构成生态系统的因素,例如水和土壤效应、生物因子,以及其它因素,包括综合因素和关键因素。

3、累积性原则。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常是累积的。在一定程度上,累积影响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突然定性恶化或破坏。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不是寻求“可接受”的劣化限度,而是寻求途径来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各组件之间的关系复杂,我们应注意长期、潜在和间接影响及其后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用策略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计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手段就是补充法律制度,具有实效性。我国已经把环境影响评价列入“循环评价法”,但实施效果并不乐观。明确有关责任和内容的定义,计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的同时,对环境影响评价计划的法律和制度的重要保障联法律及规定制度齐全。

2、构建完整的规划环境评价程序。在进行构建完整的规划环境评价程序时,政府部门是该项工作开展的主导者角色,不仅需要做好相应的城市规划工作,对于城市规划内容的组织及编制工作开展也需要诸如相应的执行管理能力。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分析时能够发现,其与城市发展进程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具体见表1。通过对表1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之后能够发现,想要确保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质量,城市规划环保部门也应该参与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去。另一方面,由于编制工作的开展具有临时性的特征,所以在工作时间的限定上往往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继而影响到后续的城市规划工作的完善。由此可见,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内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系,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构建完善的人才体系。规划环评工作质量要想得到保障,不仅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对技术体系进行补充,更应该建立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这样因为各项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操作,要具备充足的人才力量支持。为此,需要做好人才的各项培养工作,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去培养专业人才。应该重点对人才进行专业知识以及业务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具体操作能力。这样对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起到支撑作用,为规划环评的顺利开展提供动力。

4、确保规划能够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让城市的环境变得更加的优良,我国政府已经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这样就能够在规划的时候有法可依。这也对于规划环境环境影响的方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相关人员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之后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以此提出如何改善不良环境和改善城市发展的新建议和措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的过程中,也要严格的控制可能会导致环境受损的因素,并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整顿,以此加强生态与城市的结合,确保相应规划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

5、将规划的程序进行科学的调整。针对城市进行相应的规划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若是针对此项进行调整的话就需要进行科学的编制并进入正规的审批程序,这样就能够确保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顺利的进行。在编制方面,城市规划编制部门需要积极的与环境规划编制部门进行沟通,时刻保持联系,这样就能够将各个环节的规划完美的结合,而编制规划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城市环境规划中;在针对规划程序进行科学的调整也能够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并得到规划过程中相应的反馈结论,让城市环境规划方案更加的完善。而在审批的过程中,一定基于城市的规划环境影响评论的基础上,这样就能够真正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具体内容,并使其更加满足与整体的城市发展方向。

结语:生态城市和谐人居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途径和管理手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城市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即前瞻性地考虑规划的环境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建设不利的方面,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和促使建设生态城市目标在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中的落实,同时可以从法律制度上保障生态城市建设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国际视域下中国的生态城市发展评估[J].邹晓龙,刘玉航.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2]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杂志[J].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7(Z1)2000

[3]年后中外生态城市建设比较及实施路径研究[J].孙江宁,汤姚楠,尚金玲.城市发展研究.2019(01)

论文作者:张新端1,周晓燕1,谭宁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新端1,周晓燕1,谭宁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