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 江苏南京 210009)
【摘要】目的:对个体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在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月实施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依照患者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支持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血压达标率显著偏高,差异对比显著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偏低,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高血压;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327-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饮食中高脂、高盐、烟酒的危害日益侵袭着人类身体健康。随着高血压人数的激增,与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多。高血压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危害,已成为临床高血压病致死率的一大主因。研究报告显示,通过对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确定患有高血压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群人数,对他们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和控制血压达标率[1]。本研究为探讨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特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对我院自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医学》的诊断标准,患者中无特异性症状,早期伴有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疲乏和精神不集中等症状,并发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四肢问题、肾脏问题、心脑血管问题等。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龄44~86岁,平均年龄(65±1.75)岁;观察组: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年龄45~85,平均年龄(65±1.25)岁,两组患者的临床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护理,观察组在治疗组护理基础上,增加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两组患者全部给予同样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以合理饮食、坚持体育运动、劳逸结合、严格饮食等;药物治疗可遵医嘱,选用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强心类药物速效救心丸等;并发糖尿病患者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预防冠状动脉及脑动脉栓塞药物阿斯匹林、噻氯匹定等支持治疗。
对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包括常规一般护理,包括医院日常卫生护理、稳定血压护理、饮食护理指导、配合医生用药、出院后的日常降压药物和对症支持治疗药物的护理等,也包括运动指导等。
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在对照组常规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对高血压自身管理的健康教育工作,从心理上、运动指导和个体化健康档案建立上,对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管控,尤其在出院指导上,严格血压控制以及并发症护理干预工作,随时做好护患沟通工作,将患者的需求放在治疗工作的第一位。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软件SPSS20.0对两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采用%表示,用χ2检验,其他参考指标以立方差表示(x-±s)表示,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其他指标来看,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3.2±0.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4.5±3.6),血压达标率86.67%明显低于观察组56.67%,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明显高于观察组6.67%
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比较(x-±s)
3.讨论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合称老年人健康三大“杀手”。临床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日间三次测量值作为判定高血压病的参考。临床中,其发病主要受个体因素影响和遗传因素影响,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疲乏和精神不集中等症状;同时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疾病症状[2-3]。
临床对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主要包括一般治疗以合理饮食、坚持体育运动、劳逸结合、严格饮食等;药物治疗可遵医嘱,选用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强心类药物速效救心丸等;并发糖尿病患者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预防冠状动脉及脑动脉栓塞药物阿斯匹林、噻氯匹定等支持治疗。
综合我院研究治疗结果和研究学者们的文献资料记载,在高血压健康知识宣教和科学的护理方面,我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在近年间开展的广泛的个体化健康档案,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情志疏导、心理护理、健康知识宣教活动、饮食调节和血压控制护理以及自我管控和体育健身运动护理等,都无形中给患者带来了福音,尤其在上述研究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成果,对高血压患者科学防控并发症发生速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及调节力。并在临床实践中被许多研究学者所证明,不失为临床一项有意义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桂荣,刘春艳.个体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390-390.
[2]任春吾,陈利明.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及SF-36量表评分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9):108-110.
[3]沈桂英,付新云,张精敬,等.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疗养期高血压飞行人员中的应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17(5):396-398.
论文作者:胡晓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患者论文; 个体化论文; 高血压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