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师角色的转化具体体现形式。本文提出了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与交流”,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对问题解决的追求”;教师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等理念。
关键词:教师角色 新课标 改革
一、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被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融洽师生关系,我要尝试着把“三尺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表现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不仅握了知识,而且培养、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英语课堂不再是空洞的“听说读写”,实物和开心在教室里传递,融洽的氛围使学生丢弃了以前的紧张与拘束,学生们乐于学英语,乐于说英语,大胆讲英语。
二、教师角色的转化具体体现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教师也是学习者,这意味着教师也必须不断学习、充电,完善自我,拓展知识面。向书本学,向学生学,向同行学,向社会学。据英国预测专家测算,目前的知识每三年增长一倍,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参与是指导的前提,当我们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新课程的任务型教学时,我们才能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有家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谁比谁聪明”,很多硕士博士和成功人士都回答不上小学生的问题。我们这些老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但也要放下身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英语中有句谚语“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有选择的喝”,“有营养的喝”才行。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更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教师可以不是百科全书,也可以不是资料库,但应该是润滑剂。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地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师应该多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总之,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与交流”,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对问题解决的追求”;教师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应该“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课本是教师教学的载体,但绝不是教课本。教师不再是权威,不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论文作者:翟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带着论文; 权威论文; 指导者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