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关王庙乡中心学校 赵燕红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重视审美教育的开展,进而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品味字里行间中作者珍重友情、赞美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因此,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兴趣为引导,进而有效开展审美教育。本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在审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述,分析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希望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品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审美教育
我国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在古诗文中更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不仅有心系天下的情怀,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感悟我国灿烂的文化,最终将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为教材为例,分析如何有效开展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一、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在审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策略,主要通过教师的领读和学生的跟读,然后对重点字词进行翻译。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教师没有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整堂课下来学生感到收获很小[1]。
二、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一)注重兴趣的引导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同样需要注重兴趣的引导。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古诗文较为晦涩难懂,加之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欠缺。因此,很难对古诗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时,这两首古诗主要描写秀丽的自然风光,其中,《题西林壁》描写大文豪苏轼来到庐山,看到庐山壮丽的景色而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庐山的全貌,当学生看到庐山的真面目时,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色吸引,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庐山中的山川、河流、树木,以及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时景色的变化。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古诗文的学习中,在字里行间中品味庐山的美景。而学习《游山西村》时,教师首先需要告知学生,作者由来到江南水乡看到农村的日常生活,不禁诗性大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自然风光和村民习俗呈现在同一个画面中,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家长带领自己出去游玩时,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色外,是否会感受到各地的风土民情,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这样的教学方法同样会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品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韵。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通过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品德,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很多内容都和友情相关,这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情谊,形成团结的班风有重要作用。比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时,这两首古诗都深刻地描述了作者和朋友之间的情谊,其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伟大诗人李白的送别诗,作者借助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以及浩瀚无边的长江作为背景,写出了自己与孟浩然伟大的友情。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更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利用情景交融的写法,“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者借助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的惜别之情,通过这两首古诗的学习,学生就会深深的体会到友情的可贵之处,而学生也会更加珍重同学之间的友情[2]。
(三)加强师生的互动
以往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师生之间往往缺乏互动,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因此,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加强师生的有效互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表达空间。比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村四月》的古诗中。该诗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诗中可以感受到哪些美好的景色呢?通过乡间美好的景色,你会想到哪些呢?”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就会结合《乡村四月》这首古诗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有的学生就会想到田园景色如此美丽,人们应该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还有的学生会想到当前城市高楼林立,人们更加需要来到大自然中沉淀心灵,远离城市的喧嚣,还有的学生会想到自己长大也要游遍祖国的打好河山,开阔自己的视野[3]。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需要注重兴趣的引导,并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此外,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古诗中的美,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洋.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策略[J]. 课外语文, 2016(3):146-146.
[2]杨大军. 让诗歌陶冶灵魂——浅谈小学语文诗歌审美教育策略[J]. 课外语文, 2016(8):163-163.
[3]杨丽娟. 小学语文诗歌审美教育策略探索[J]. 情感读本, 2017:4.
论文作者:赵燕红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庐山论文; 教师论文; 古诗文论文; 古诗论文; 就会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