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与美图比翼 形象共理趣生辉——语文“图形”板书创意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板书论文,创意论文,美图论文,图形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周庄假若少了环绕曲折的荡漾碧波,“江南名镇”之誉恐怕名不副实;梅兰芳要是没有多情转盼的善睐明眸,“醉酒贵妃”之称或许终属想像;语文课堂如果难觅形象新颖的精巧板书,“缺憾美”[1]之说定然不是空谈,语文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一位真正成功的从教者。
课堂板书既然是文本解读的概括,就理应让大家发现行文的思路、创作的意图。图文板书似乎更能进一步让学生揣度出作者求思之深、构思之妙,它不仅直接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而且还能促进理解和记忆知识,发展思维,影响他们的学习品质。这也符合新课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要求。[2]从这个意义上讲,“图形”板书理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霓裳羽衣”。
一个设计独特的板书,可以把事物的本质、该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区别与联系表达出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其优劣的确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板书创意呢?
形象直观的板书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要求语文教师以更开阔的视野,充分利用教育科学、思维科学、美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原理,开拓出种种新的设计途径。“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2]只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这一审美主体受到美的感染熏陶,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就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
文字象形,题文美结合。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小说,情节的疏理是解读文本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与文脉,融情节、主题为一体,将概括出的一个最精炼的字,借“象形”适当变形。《守财奴》就可用变形的“囚”字来创意板书。变形后的大圆上,又有四个小圆,分别代表四个重要情节,箭头表示情节发展的顺序。这个设计既彰显了葛朗台与“铜钱”的“剪不乱、理还乱”的关系,又暗合他掉进了“钱眼”里,作“钱”自缚,终是钱之“囚徒”的主旨,耐人寻味。课堂教学和板书的动态生成,宛如一幅卷轴画徐徐展开,令人赏心悦目。
植物摹形,联想复翩跹。古代的一些戏剧,由于时代和语言的隔膜,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很大,我们可用配画式的板书去帮助学生走近人物。节选《牡丹亭》中的《闹塾》,其板书就可用“牡丹”去创意。盛开的牡丹花,五种“出趣”方式构成的五个花瓣,紧紧簇拥着一个“闹”字花蕊,五片绿叶,概括出的情节在茎上依次伸展。贯穿花茎中央的是“反对封建爱情”的主旨。迎东风摇曳的牡丹花,不就是芳心萌发的“杜丽娘”这一大家闺秀的写照吗?师生共同创意的板书,既使他们尝到了遣词造句训练的趣味,又激发了学生丰富的联想,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动物勾勒,探幽发微旨。思想深刻、主旨隐晦的作品,如果我们能根据文本背景,借用动物的意象内涵,并赋予它一些时代新意,那么,所谓的“微言大义”就显得不会太神秘。
《药》的主旨揭示,就可采用“乌鸦振飞图”来昭示,展开的两翅代表与“人血馒头”有关的两家,嘴衔的一封明信,名日“治愚”,不正体现了先生一贯的“揭示病根,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创作主张吗?华家明线,夏家为暗线。呐喊于寂寞,声音悲亢的乌鸦,不就是唤醒世人的“东方的海燕”?
实物创意,融形神一体。《项链》主旨意在叹惋“项链实是精神锁链”,我们何不以“项链”为模型,进行第二次创造性解读呢?
有些经典作品,我们不妨贴近文本体察心音,直指创作意图,就能做到与经典同哭同歌!
意境见理,妙趣横空出。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祭十二郎文》,当“十字架坟墓”式和“花圈”式这两个各自暗合东西方文化的板书,出现在大家眼前时,谁不感到兴奋好奇?同一题材的作品,我们可结合各自的文化背景、作者身世、读者的审美心理,设计出恰当的图形,或出理,或出趣,赏心悦目。
链图延伸,稳步循思路。古代的话本小说,情节紧凑,扣人心弦,重点突出,虚实相间,一波三折,摇曳生姿,我们不妨采用“链图式”的板书来概括情节,理清文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板书设计借助实线、虚线、箭头的连接,确切而又简约地表示不同部分间的关系,实写“实线”,虚写“虚线”,林冲被高俅一步步陷害,最终被逼杀人,走向反抗的过程不是一目了然吗?同时也很清楚地看到陆谦暗中设计害人,其阴险用心正如文中愈下愈大的“漫天飞雪”,将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推向了不归路。
台阶递增,构思起文势。一些寓意极深的作品,隐晦难明的寓意、精妙构思、不平淡的文势,非用“台阶法”不足以显示出来。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的板书,经“貌丑、技绝、法妙、道高”四个台阶的攀升,使人最终迈向“寓意”的殿堂。读者居高临下,但见曲径通幽,云遮雾罩,柳暗花明,作者的匠心独具令人击节叫绝。
数学入微,启迪真思维。语法知识的学习,枯躁难名,单纯的理论讲解,必然味同嚼蜡。说者谆谆,听者藐藐,势必隔靴搔痒,于事无济。而数学的思维方式或能如汤沃雪,出奇制胜。比如,“句式重组”,它的先期准备步骤——层次划分,就可借用“等分圆法”加以解决。
“苏轼的生活与创造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经受到佛、道、教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运用这种数学方法,能避免繁琐的文字分析,转化的数学图示能较有序有效地分清句子的层次。
此外,还可利用漫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构造板书。当然,不能为图形而设计图形板书,只要能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给他们以美的熏陶,任何“美”的形式都是可以考虑的。
图文并茂的板书设计,能使语文的“周庄”妩媚生姿,能使课堂的“贵妃”更加勾魂摄魄,文图益彰相得的板书,无异于给“天生丽质”的佳文,剪裁“浓淡相宜”的礼服。
借助图形板书的美学因素,激发学习内驱力,培养审美情趣,学生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课堂才能成为教师、文本、学生交流碰撞的殿堂。
标签:板书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