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加坡科技发展及规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韩国论文,科技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向未来,展望21世纪,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我国周边国家的科技经济将如何发展?科技做何部署?国家科委应韩国科技部和新加坡国家科技局邀请,于1994年6月26日至7月11日前往韩国和新加坡进行了考察访问。
在韩国,代表团访问了韩国科技部技术协力局、韩国经济企划院、韩国科技政策管理研究所、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韩国技术银行咨询公司(KTB)、韩国科学财团、韩国科学技术学院、韩国电子通信研究所、韩国系统工学研究所、大德科学城、三星电子公司。
在新加坡,代表团访问了新加坡国家科技局、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系统科学研究院、新加坡国家电脑局、GINTIC制造技术研究院、科学中心。
代表团就科技规划、科技发展、科技投入、科技人才以及其他双方感兴趣的问题,分别与韩国和新加坡的科技官员,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洽谈和讨论。
一、树立雄心,确定奋斗目标,运用规划和各类计划指导科技发展
韩国政府决心要使韩国的科技水平在2010年达到世界上先进七国的水平。韩国科技部在今年年初,组成了以科技部副部长为首的科技发展长期计划制定委员会和有200多名产业界、大学、研究机构的专家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人士参与的12个领域的专门编写班子,着手制定面向2010年的《韩国科技发展长期计划》。五月中旬,完成了初稿,并四次召开政策协议会,广泛征求各界人士、专家的意见,现正在进行进一步修改,预计今年秋季正式定稿。
此计划自1995年至2010年,共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1995年至1997年;第三阶段1998年至2000年;第三阶段2001年至2010年。其总体目标是,将目前处于世界第15位的韩国科技水平,于1998年提到第9位,至2001年接近先进7国水平,2010年达到先进7国的水平。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韩国计划科技R&D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提高,计划1998年达4%,2001年达5%,2002至2010年分别为5%、6.8%、6.7%。同时,新设科技特别预算,扩大对大型公共事业相关技术的开发;将国防科研的相当大一部分转为长期的基础研究;扩大对军民兼用技术开发的投入。
当前,韩国正在执行不同类型的科技专项计划诸如:生物2000计划、电脑软件计划、KIST2000、HAN(Highly Advanced National Projet)计划等。特别是HAN计划即所谓的G7计划选择了11个专项涉及新药、新材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环保技术、生物材料、新能源、新一代核反应堆、先进制造系统、新一代车辆技术等领域。参加的科研人员研究机构、产业界、学术界各占1/3。HAN计划从1992年开始实施,目前计划实施顺利。1995年6月左右,韩国科技部将对计划实施的第一阶段进行评估。在规划和计划的部署下,韩国科技工作发展势头强劲。
新加坡国家科技局根据新加坡国家自身的特点确定了要在指定的科技领域内,把新加坡建成国际科技中心的目标。国家电脑局1992年推出了到2000年将新加坡变成智慧岛的IT2000计划。全力推动信息技术特别是围绕电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加大投入强度,保证科技发展
现代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规律的运作,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密切。为了使经济发展有强大的支撑,就要使科技有迅速的发展,韩国和新加坡都认识到这一点。韩国1993年的科技投入占GDP的2.6%,在正在制定的《韩国科技发展长期计划》中,除对科技投入占GDP的百分比,要求逐年增加外,而且对一些领域和关键技术作了具体的说明。如新材料技术,选择新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筛选20~30个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项目,产、学、研共同开发,到1998年政府和民间每年将投入2千亿韩元(约合2.5亿美元),1999年开始,每年投入3千亿韩元(约合3.75亿美元)。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对正在执行的跟踪国际高水平,开发本国尖端技术的KIST2000计划的经费给予充分保证。如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第三代)今年投入经费约200万美元;开发三维立体电视每年投入经费200万至300万美元;对于本院从事基础性研究的人员,保证其每人年平均研究经费3万美元,让其自选课题进行研究。
新加坡的科技R&.D投入占GDP的百分比1995年达到2%。1992年R&.D费用9.495亿新元(相当于6.29亿美元或54.23亿元人民币)占GDP的1.27%。1991~1995年仅国家科技局掌握用于R&.D的资金有20亿新元(相当13.245亿美元或114.2亿元人民币)。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韩国和新加坡非常重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考虑到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风险性,他们一方面官方与民间共同投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成立相应科技融资机构承担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风险。
韩国的技术银行咨询公司(KTB)成立于1981年。他们认识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一定的风险。国家制定一个特别法,并依据特别法成立了KTB公司。从成立至今,KTB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81年至1986年,政府拥有KTB90%的股份;从1986年至1990年,政府拥有KTB50%的股份;从1990年至今,KTB完全自立。KTB的宗旨是为科研机构的技术转让、企业的技术开发提供资金支持。成果转让成功后,从企业销售额中按一定比例还给KTB资金;成果转让失败了,不用偿还KTB的资金,目前还在进一步完善风险基金的管理。
韩国科学研究和基础科学工程基金则完全由政府支持。
四、扶植重点研究机构,建设科研基地
韩国和新加坡注重国家对重点研究机构的扶植,从经费、项目、人员、政策上给以支持,提高科技的实力。如韩国电子通信研究所,全所人员1800人,其中研究人员1500人(含300名博士,1000名硕士,200名学士),70%力量投入通讯技术研究,15%力量用于电脑研究,15%力量用于半导体研究。到2015年要完成超高速通讯信息网络建设。韩国科技政策研究所承担了HAN计划中11个专题中的四项,其经费1994年为500亿韩币(相当于5亿元人民币)。
新加坡GLNTIC制造技术研究院的使命就是提高新加坡制造业的“智能化制造”和“精密化”制造的能力,使新加坡成为智能与精密制造业的中心。该院在精密加工和计算机集成制造(CIM)两方面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此外该院还与南洋理工大学结合,进行研究生的培养和工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这些研究机构共同点是研究人员专业素质高,研究目的明确,承担国家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任务,科技经费有保障,成为国家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基地。
五、培养人才,倡导学术研究
韩国和新加坡在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急切地感到科技人才的需求,他们都有各自的科技发展计划,但都感到科技人才的不足,加速培养本国的科技人才,吸引海外科技人才为其服务,构成了他们在这一方面的共同点。
韩国科学技术学院是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院校,为了吸引最优秀的学员,韩国政府从经费上、兵役政策上给予科技学院以特殊的优待(科技学院的学生不服兵役)。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给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每年平均每人提供3万美元的研究费用,提倡自由研究。
新加坡国家科技局制定了科研人员发展计划,内容包括国家科技局为科技人员培养提供助学金;组织科技人员交流;招揽海外科技人才;设立科技荣誉奖等。并确立了到1995年新加坡每万名工作人员中,科技人员占50-60人。
六、拓宽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科技界交往
韩国政府的经济官员说,韩国的经济发展政策最基本的就是实施对外开放和扩大市场功能。在科技发展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加强国家间的科技合作,加强与国际科技界交流和联系,是迅速提高本国科技水平的必由之路。关起门来,发展本国科技是根本行不通的。韩国科技部鼓励国际上著名研究机构在韩建立分支机构,也鼓励国内研究机构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科技部创造条件,让年轻的科学家多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跟踪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鼓励年轻科学家向世界著名科学家进行竞争。对于引进的国外优秀人才,使用方向明确,聘用方式多样。韩国既注意与发达的美、日、西欧国家合作,也注意与周边有实力的发展中国家,特别表达了与中国科技界合作的愿望。
新加坡国小,缺乏资源,但是他们非常注意国际合作,他们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大公司对他们进行技术转让。目前,新加坡生产的电脑磁盘驱动器在国际市场占有很大份额。
国际科技合作促进了韩国和新加坡的科技发展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两国的经济腾飞过程中,科技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七、政府宏观调控,注重协调引导
韩国和新加坡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注重政府作用的发挥,如在执行HAN计划中,韩国政府中四个部门科技部、商工部、环境部、邮电部在11个专题中,各自承担若干项,计划的总协调是科技部。在科技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机构的意见。对于基础性研究和公共事业相关技术政府给予全力支持。面对那些能够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推动的科技活动,政府不予干涉。
以经济腾飞引起世人著目的亚洲四小龙中的韩国和新加坡,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面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一体化的时代潮流,都制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科技发展计划和规划,都有着为发展本国经济提供科技有力支撑的强烈使命感。当前,我国科技界正在进行编制我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的工作,韩国和新加坡的情况将给我们以新的信息和有益的启迪。
刘金林执笔
标签: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