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成熟应用,电厂集控运行和机组协调控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全国推行电力改革,发电端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对集控运行的经济安全要求、对机组协调自动化水平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论述,旨在实现安全高效运行及管理质量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电厂;集控运行;机组协调;控制应用
引言
当前,火电厂的激烈竞争,促使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在电厂广泛应用,既保证了电厂的安全工作,也较大程度的促进了节能降耗。我国200MW以上火电机组基本均采用集控运行,这种运行方式极大节省了人力,方便了控制,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对我国电厂整体安全运行造成了威胁,因此必须采取具体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1 电厂集控运行的概念
集控就是对生产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200MW以上火电机组为了使其运转的效率有所增高,通常都会使用集控技术来管控发电机、汽轮机和锅炉,及其辅机系统,实现人、机的相对集中。但是如果设备的点检定修工作执行失当,机组的安全经济环保运行就会受到极大威胁。每个机组集控运行人员一般设置值长、主值、副值、巡检员,以及化学脱硫除灰输煤等岗位值班员,其主要职责是监督火电厂机组每个24小时的运行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机组安全经济环保状况下运行。
2 电厂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应用
2.1控制系统的应用优势
通过对集控与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构建与使用,实现对电厂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问题的发生。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应用具有以下好处:(1)基于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的电厂生产工作开展,有利于实现存在问题的高效处理,提升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2)在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支持下,有利于提高电厂生产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与利用效率,改善电厂生产过程的控制状况,增强其控制工作落实效果。(3)利于值班员对各机组同类问题的发现和处理。
2.2生产设备保护方面的应用
电厂生产过程中的危急保护系统作用在于保障机组与工作人员的安全,降低生产风险。因此,需要结合该系统的功能特性,注重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方式的配合使用,实现对设备的有效保护。具体表现为:(1)在集控及机组协调控制方式的作用下,若生产设备发生故障,需要及时切换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投停状态,避免设备故障影响范围的扩大,并为其处理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便利;(2)应将经过实践证明良好的集控及机组协调运行控制方式应用于生产过程,保证运行工况不断得到优化,使得生产设备保护措施运用更具针对性。
2.3优化控制方式方面的应用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是根据单元机组的负荷控制特点.为解决负荷控制中的内外两个能量供求平衡关系而提出来的一种控制策略。它把锅炉和汽轮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控制,使其同时按照电网负荷要求指令和内部主要运行参数的偏差要求协调运行,既保证单元机组对外具有较快的功率响应和一定的调频能力,又保证对内维持主蒸汽压力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措施包括:(1)借助集控与机组协调控制的应用优势,开展相应的监督与控制工作;(2)在集控与机组协调控制的作用下,不断优化生产实践中所需的控制方式,能够增强电厂机组稳定运行及其它方面的控制方式适用性,使得电厂生产实践中的控制工作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从而为生产计划深入推进打下基础。
3 电厂协调控制系统应用优化方向
3.1 改变负荷调节器参数
负荷调节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有时系统的负荷会发生变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调节作用。负荷调节器的特点是一旦系统负荷恢复了稳定的状态,即实际负荷和目标负荷比较接近时,负荷前馈信号就会结束动态过程。根据负荷调节器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调节器的调节能力,弥补变化的负荷给调节器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改变调节器的参数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3.2给水自动调节优化
3.2.1中间点温度
为确保中间点温度设定的合理性,可以利用分离器出口处的饱和蒸汽压力对应的温度,以及实际运行状态,由操作人员通过手动偏置与减温水比例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利用减温水流量所占总给水流量比值法进行校正,可以弥补手动偏置处理存在的偏差,使得温度调整合理性更高。
3.2.2 给水流量
生产活动中如果采取手动给水操作,主调节器输出量会随着水量变化而变化,并且给定值也会跟随中间点温度发生变化。而如果选择用自动给水方式操作时,给水流量设定值由中间温度 PID 来控制实现。PID 计算时增加了机组负荷指令、水冷壁出口集箱温度与锅炉主控前馈作用,其中负荷指令目的是确保给水可以与燃料量变化同步,来确保煤水比维持在一定稳定状态。一般情况下,正常机组运行水与各磨组燃料量经验比值稳定,一旦燃料量发生变化,煤水比发生变化,就会造成给水流量增加。
4 提升集控和协调能力的方案
4.1整体管理
对于电厂而言,集控的运行特点是判断控制方式的理论依据。而集控系统由变送器、盘台设备等多方面组成。所以,集控系统中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的机组功能。所以,要将整套系统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系统能正常运行。
4.2及时停机
由于危急保护系统等设备的作用是保障机组与工作人员的安全,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对紧急停机的条件应根据规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如发现隐患,及时修订机组逻辑。因生产情况属于多变量的动态系统,各种突发情况均可能发生,对人员和机组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当机组出现非正常工况时,要利用控制系统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程度的保护机组设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在电厂生产应用中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有利于降低电厂生产风险,优化其生产过程中所需机组的使用功能,从而增加电厂的经济效益,为其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电厂在生产活动开展中应重视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方式使用,并将该控制方式应用于自身的生产过程中,确保相应的生产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以顺利完成。在不断优化总结的基础上,优化电厂生产实践中的控制方式,控制风险,降低机组运行故障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伟. 关于电厂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探讨[J]. 中国高新区,2017(18):111 ~112.
论文作者:冯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机组论文; 电厂论文; 负荷论文; 方式论文; 调节器论文; 系统论文; 控制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