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工作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如何实现民族地区中学社团建设与德育教育的双赢论文_董英

中学德育工作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如何实现民族地区中学社团建设与德育教育的双赢论文_董英

董英(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语文组 西藏 林芝 860000)

摘要:教育核心,乃是育人,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大工程。如何评价整个育人工程,取决于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实现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反思教育的思路及方式,用先进的理论来改变陈旧的框架式思维,真正创立起属于学生自我发展的平台。具体操作时应将中学社团建设和德育发展相结合,落实中学德育大纲的各项要求,发挥社团德育渗透的隐性力量,建立各种社团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继承革命传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最后达到人生有规划,实现自我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中学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德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3-0055-01

1.学校德育、学生社团等概念界定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中学德育工作,是关系到能否把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

学生社团即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自身成长成才,为实现同学们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是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中学课外拓展实际的践行者。

学生社团基本功能包括:思想道德品质养成功能;社会能力培育功能;实践技能训练功能;完善知识结构功能;维护学生权益功能;其中社团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和实践技能训练功能是社团德育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

2.教育环境现状分析

大数据时代,我们能清晰地看见世界的变化,能切实地见证生活的蜕变。随着国家对西藏的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建设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提升。学校的软硬件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社会的发展使身处其中的青少年所面临的不良诱惑更多,因此更需要为师者时刻关注并加以引导,学校的社团建设的价值性不言而喻。

3.理论实际相结合的高中学社团建设途径

3.1提高中学生对社团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和成立的群体,社团活动以保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以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丰富校园文化为原则。最后达到学生全方位发展的目标。

学生社团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其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使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内化于心。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班级凝聚力,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社团建设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3.2从德育教育方面,规范完善社团管理。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规范学生社团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依据团中央、教育部等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中学社团管理办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校德育处和团委应紧密合作,致力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有计划地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使学校与家庭、社会各方面一起,按照明确的学校德育培养目标,利用多种有效途径,形成强大的统一的教育合力,逐步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序列化、制度化,不断提高中学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

3.3目前社团管理德育功能的软硬件设备是否有效。

社团活动是社团建设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载体,需要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社团活动应有配套的场地、活动室、宣传区,以《学校社团管理办法》为制度依据,开展活动。同时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完善的社团管理制度能保障社团德育功能的实现。以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由个人带动集体,提高班级凝聚力,影响班风建设推动校风建设。

学校社团建设关乎学校自身的发展,校领导必须重视,给予相应的制度保障。学校共青团作为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负责组织管理和协调校内各学生社团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各学生社团接受校团委的统一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须经学校团委批准成立。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分设行政指导教师(校团委兼职团干教师)和业务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其中,行政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和项目运作,业务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社团的业务范畴和业务能力指导。行政和业务指导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社团及社团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既在制度上约束学生,又理论上帮助学生,思想上引导学生,实现德育教育效果。

3.4社团建设中学生自主性和学校德育规范化如何有效的搭配。

学生社团必须遵守学校《社团管理制度》,服从学校的管理和安排。学生社团开展的一切活动应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如学生社团按性质分为:思想理论类(如国旗护卫队)、学术科技类(如文学社)、体育竞技类、志愿公益类(如励志社) 、文化艺术(如文艺社)类等类别。这突出了社团的自主性、多元化,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同时兼顾教师指导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社团发展之路。

3.5抓住契机,组织有益活动。

社团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一条重要途径。社团活动衍伸出的社团文化可以使校园文化得以丰富,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加突出。学校和班级应有计划地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活动(包括课外兴趣小组和各种竞赛活动),通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意志性格和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和军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培养。在学校中除了规范化的管理还应注重孩子个性化的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方式的改革也应呈现多元化、自主化。社团德育功能即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教会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升就是社团活动所能赋予孩子成长的礼物。

综上,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言行,因此在汲取前辈的经验和成果基础上,发现德育教育对学生成才影响很大,但常规的管理收效有限,所以打破惯例、拓展思维,借助学生喜爱的社团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效果明显。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丰富的社团活动并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反而学生在社团中得到了锻炼,树立了自信,更易提高成绩,学会规划人生。社团建设的发展影响的不仅仅是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中学社团德育功能的实践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于丹. 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2]龚少博. 高校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

论文作者:董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中学德育工作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如何实现民族地区中学社团建设与德育教育的双赢论文_董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