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行业移动应用终端服务优化整合研究论文_段军红,闫晓斌,宋曦,袁昊,郁文龙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力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移动互联技术在电力行业领域已经得到了丰富的应用,如设备巡检、安全生产违章管控、现场人员管理、党建管理等领域。随着应用的不断增加,对建设者来说,要管理每个应用的项目资源、维护多套项目规范,对使用者来说,要安装运行多个应用,维护多套账号系统,给建设者和应用者增加了工作负担,工作效率上也降低不少。针对移动应用建设的这一现状问题,本文提出并实现了通过创建企业移动应用门户,提供统一的应用创建、发布、下架平台,解决建设者在统一的规范下进行移动应用建设和发布,使用者通过一个入口完成所有移动应用的登入登出,提升了建设者和使用者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移动应用门户;移动终端;应用管理;应用整合

1引言

电网移动应用数量众多,具有涉及工作面广、跨多专业、跨内外网等特点,目前甘肃电力各部门、各专业均在大力推进移动应用建设,如安全生产反违章、陇电党建APP、现场人员信息智能管控系统和现场风险作业管控系统等;但是在移动应用的开发过程中,各移动应用都是由不同的厂商独立开发完成,缺乏全局性的统一规划和要求,基层工作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得不安装多个移动应用,亦存在完成一项工作需打开多个APP进行作业,且APP之间没有实现业务贯通,不仅增加了工作负担,也为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无法快速准确掌握公司移动应用信息全貌,缺少统一标准和平台支撑,导致存在移动应用开发难以监管、上架标准不一、版本混乱等隐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企业移动应用优化整合平台,以统一平台化建设思想为指导,以移动应用为管理对象,制定统一标准,全面管理移动应用的开发过程和使用过程,实现应用创建、上架、推送、安装、升级等软件全生命周期统一管理,以及用户、应用、设备的追踪监控和统计分析。

2相关工作

目前移动应用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基于本地操作系统的原生开发模式(Native APP),二是基于浏览器的Web开发模式(Web APP),三是基于前面两种模式发展出来的混合开发模式(Hybrid APP)。

原生开发的APP(Native APP)指的是本地化应用,其依托于操作系统,有很强的交互性和最佳的运行性能[1],但开发成本高,更新比较麻烦,跨平台性差。

WebAPP指采用Html5开发的APP,依托于移动端浏览器,该模式具有跨平台的优势,一次开发到处运行,开发速度快、成本小,方便更新,但存在很大局限性,包括用户体验、安全存储、访问原生设备功能(硬件访问)等。

混合开发的APP(Hybrid APP)指的是原生和Web混合开发的App,看上去类似于Native APP,但内容多来源于Web,以原生应用(Native APP)为容器,嵌入Html5应用程序,集原生应用程序和Web应用程序的优点于一体,即打通了系统服务又实现了快速开发部署和更新。

比较以上三种开发模式,并结合当前移动应用开发主流趋势,本文中使用的混合开发模式是移动应用优化整合的最优选择,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3移动应用终端服务优化整合平台

3.1总体思路

移动应用终端服务优化整合平台建设分为服务端和移动端。服务端实现应用创建、上架发布、变更、下架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为开发者提供统一开发规范管理。移动端采用混合开发模式,运用原生应用容器实现移动应用统一门户[2],提供移动应用模块化统一接入,提供移动应用统一开发规范,提供用户统一权限接入,提供基于操作系统的组件化服务。

3.2业务模型定义

3.1.1 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

移动应用终端服务优化整合平台的后台服务端实现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开发者管理:包括开发者注册、审批等

应用管理:应用创建、发布上架、版本变更、下架等

根据以上功能,从开发过程的源头切入,贯穿整个开发和应用的关键结点,采用activity工作流技术,实现统一的移动应用开发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完善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流程化,为管理者和开发者建立了紧密的纽带和实用的工具,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1 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

3.1.2 统一开发规范

移动应用终端服务优化整合平台提供统一的移动应用开发规范,按照精简高效、务实管用的原则,解决跨设备、跨系统[3]的移动终端应用服务,实现一次开发、多终端运行,提供移动应用的快速开发、部署及管理能力,有效降低开发、维护、运营成本。同样采用activity对开发规范进行管理,由整合平台提供正式的开发规范及对应的版本,供开发者查看和调用。应用开发者需按照平台提供的开发规范进行开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业务流程功能的开发,系统化的公共组件服务(如相机服务、位置服务、通知服务等),不用在不同的应用里再重复开发,按规范进行平台调用即可。

图2 统一开发规范

3.1.3移动门户

移动应用终端服务优化整合平台提供统一的企业移动门户。原有的移动APP也需纳入统一管理,提供平台内跳转,方便用户快速使用,原有APP需进行用户权限接入改造,用户登录平台门户之后,由门户打开原有APP时需为已登录状态,同时记录打开启动其他APP时跳转的页面,当用户再次返回时,直接返回原有门户客户端。对于新建的移动应用,要求开发者按统一开发规范进行应用开发,业务逻辑实现使用Html5进行开发,与硬件、操作系统的交互使用开发规范提供的公共组件服务进行实现,以实现一次快速开发、跨平台多终端运行、快速更新部署[4]。

图3 移动门户

3.2 系统架构设计

移动应用终端优化服务整合平台整体遵循MVC框架,分为控制器(Controller)、视图(View)、模型(Model)。模型层控制任务处理,视图层负责展示数据与用户交互,控制器负责调用基础服务响应用户请求,平台后台服务端的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系统服务端架构图

系统包含系统服务、系统设置、应用和设备管理、统计分析功能。系统服务、系统设置为服务端平台提供基本支撑,应用和设备管理为核心功能,统计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平台移动端端架构如图5所示:

图5 系统移动端端架构图

移动端平台分为服务层和应用层。服务层提供了统一的调用规范,将常用的服务组件化处理,以模块化方式提供给应用调用[5]。应用层按接入规范接入应用,就可以调用门户提供的组件化服务,让应用开发者更专注于本身业务的开发,提升开发效率。门户提供的组件进行拓展时,其接入的所有应用都可以获取其拓展功能,从而更大的发挥平台价值。

4 流程实现

4.1开发者管理

开发者管理是平台应用管理的源头,通过对开发者信息统一管理,提供给开发者统一的开发规范,从源头上规范移动应用开发。主要包括开发者注册,开发者信息管理,开发规范查看等功能。开发者注册使用流程审批来处理,应用开发管理者审批通过之后激活开发者账号,由此启动应用开发,同时开发者可邀请其他开发者一起参与某个移动应用的开发,实现开发团队协作。

4.2 应用管理

通过应用管理,实现移动应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通过应用创建、上架发布流程、版本变更流程、应用下架流程来实现公司所有移动应用的一站式统一管理。

应用发布流程:开发者创建应用后,可将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开发的APP上传进行测试,完成测试之后,启动应用上架流程,提交至应用管理者进行审批,应用管理流程可根据公司管理流程灵活配置,上架审批通过之后,应用正式以正式版本发布,以模块化应用形式上架移动门户,用户无需更新门户可以直接使用该APP。

版本变更流程:当应用需要更新版本时,由开发者在后台发起版本变更流程,选择应用,上传新版本,提交至应用管理者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该应用以新的版本发布,后台自动替换旧版本,实现移动门户上对应移动应用的更新,用户同样无需更新门户可以直接使用该APP新版本。一个应用在必须在一个变更流程完成之后才可以发起新的更新流程。

应用下架流程:当应用结束它的生命周期需要下架时,由后台应用管理者发起下架流程,结合实际管理制度,由相应权限的管理者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完成应用应用的下架,用户无需更新门户,从门户应用列表中下架。

4.3 开发规范管理

开发规范作为移动优化整合平台的重要整合点,是移动应用开发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开发规范的变更、升级必须规范,每一次变更、升级需考虑到版本兼容性,移动应用整合平台开发规范每次版本升级对低版本进行兼容,保证低版本的api可以在高版本的平台正确运行,每次变更、升级提供完整的版本变更说明。本系统中对开发规范的版本变更也采用activity流程引擎进行管理,每次变更时发起流程,有相关管理者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正式发布新的开发规范,同时对于发布新的整合平台,确保开发规范和整合平台完整对应。

5接入要求

5.1增量接入

新开发的移动应用需遵守本系统提出的统一开发规范及开发流程,按流程实现应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即直接调用,快速使用整合平台提供的公共组件服务和相关开发规范,开发者只需专注与本身业务流程,将开发完成的移动应用以模块化应用形式迅速集成到整合平台中。

5.2存量接入

对于已有的存量APP,整合平台提供相关接口来方便用户使用。提供快速启动接口,帮助用户从整合平台APP中快速启动原有APP。提供统一登录接口,启动原有APP时附带用户登录信息,不必在原有APP中再重新登录。同时也需要原有APP进行相关改造,一是接收整合平台传递的参数,进行相关业务处理,二是记录整合平台APP原来的页面,当完成相关业务返回之后,能够返回到整合平台跳转之前的页面。

6 结论

结束语本文分析了移动应用建设的三种方式,为移动应用终端服务优化整合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集服务器端后台管理、开发者管理、应用管理、开发规范管理、应用接入开发的移动应用优化服务整合平台。着重介绍了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包括模型定义、流程实现、接入要求。使用本系统,将使移动应用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发挥企业平台化优势,为移动应用开发提供更好的跨平台、跨系统、精简高效、务实管用的技术,为企业移动应用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好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慧梅,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与设计方式之研究[J].产能经济,2016.

[2]张爱清,王建会,李宁.应用商店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2(1):29-31.

[3]施伟,王硕苹,郭明,等.跨平台移动应用中间适配层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16)

[4]冯明,基于混合模式(Hybrid App)移动终端设计的方法.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4):148-149,151.

[5]唐红武,基于Native+html5移动应用框架的研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9):297-298

论文作者:段军红,闫晓斌,宋曦,袁昊,郁文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  ;  ;  ;  ;  ;  ;  ;  

基于电力行业移动应用终端服务优化整合研究论文_段军红,闫晓斌,宋曦,袁昊,郁文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