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同侪辅导课程初探
● 魏英杰 黄 清
【摘 要】 同侪辅导策略对提高融合教育质量有很大的作用,但相关研究多停留在教学方面,对相关课程却鲜有探讨。本文基于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对我国随班就读中同侪辅导的课程开发进行了初步思考和探索,涉及课程设置理论基础、原则、内容体系与特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同侪辅导;人本主义;经验课程
在学校中,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其健康人格的养成、社会价值和技能的获得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同侪辅导和同伴支持对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的学业成就、情感体验以及社会交往的发展都十分有益[1]。回顾国内外关于融合教育同侪辅导或同伴支持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教学策略方面,同侪辅导课程方面却鲜有研究。课程和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教学是基于课程的师生共同活动,所以有系统的同侪辅导课程支持,不仅便于我国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科学开展,也会促进随班就读中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
固结排水法包括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与降水预压法。应用真空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应确保真空预压边缘大于建筑物基础。通过预压达到增大地基预压力的目的。在使用中要尽量增大真空度,确保预压效果。堆载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时,需通过建筑物自重进行加压。采取有效的预压措施,通过部分超载预压进行排水固结,根据残余沉降量确定施工方案。降水预压法用于地下水含量较少的软土地基。应用此法在施工前应收集地质勘察数据,制定符合地质特点的施工方案。以增强排水固结的实效性[4]。
一、同侪辅导课程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同侪辅导课程的概念界定
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特殊学生要获得更全面、更有效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在他们随班就读的普通班级中,特殊学生除了需要教师的引导外,更加需要获得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即同侪辅导。强调随班就读中的同侪辅导,是由于同伴关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人际交往技能、促进学业进步的重要因素。尤其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来说,进行彼此间的同伴支持、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他们融入主流环境是意义非凡的,也是融合教育中“融合”的关键所在。
我国随班就读中的同侪辅导课程,就是在特殊学生就读的普通课堂中刻意训练学生相互合作和辅助的课程。课程不局限于某一学科或者仅是学习上,而是通过主题游戏等活动形式来增进学生之间的支持与协作,尤其是倡导普通学生对特殊学生的帮助和理解。由于课程更关注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获得、班级友爱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生学业和社会技能的提高,所以课程是倾向于人本主义的经验课程。
裂隙扩展方向上发散程度存在的差异在于,水平地应力比不同时煤体破坏类型不同。声发射结果(图5)表明:应力比为1.1的模型中,代表煤体产生拉伸破坏的红色区域占比最大,拉伸破坏使得煤体中主要形成张型裂纹,导致裂隙扩展方向发散不集中;随着水平应力比增大,煤体破坏类型由拉伸破坏逐渐转向压剪破坏,在应力比为1.8的模型中,白色、黑色能量圈占据主导,煤体中新裂隙形成释放能量最大。
(二)同侪辅导课程的理论基础
1.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人类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习得的,这个学习过程受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在班级中除了教师是学生观察学习的榜样外,同龄人也是他们观察学习的对象。有研究显示:同伴榜样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儿童看到同自己相似的人完成任务时,他们就会相信,既然他们可以完成,自己必然也能完成[2]。
2.社会互赖理论
社会互赖理论属于格式塔心理学,该理论把互赖分为三种:积极互赖、消极互赖和无互赖。积极互赖可促进群体成员相互合作;消极互赖使群体成员产生对抗和敌意,不仅不鼓励彼此合作,且会相互阻碍;在缺乏互赖的情况下,成员之间是没有互动的,个体都独立工作而不受干扰[3]。融合教育中的同侪辅导强调相互合作,促进彼此的发展,更多体现积极互赖的过程与作用。
调查内容主要包含高校教师数据意识态度、数据知识、数据教学实践、数据教学应用、大数据五个方面。其中,数据意识态度包括数据意识与数据态度两方面;数据知识包含数据基础知识与数据工具使用情况两方面;数据教学实践包含数据采集与获取、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评价三方面;数据教学应用包括数据挖掘和交流、数据制定教学决策两方面;大数据包含大数据研究平台与大数据对高校教师数据科学的影响。本文利用棘状图等可视化形式呈现了内蒙古高校数据科学素养相关五个方面的情况,并对不同性别、不同任教科目对高校教师数据科学素养的影响进行分析。
3.人本主义理论
在实际的随班就读环境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特殊学生虽然被安排在普通班级环境中,但是他们与普通学生却没有进行充分的交往和互动。普通学生在学业能力、社会技能上的指导和榜样作用也并未能得到发挥,由此便降低了融合教育的质量。同侪辅导课程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现象,通过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之间辅助合作加强他们的交流,不仅可以增加普通学生对特殊学生的理解和关怀,培养普通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同时也使得特殊学生走出自我世界,不断提高融入社会的信心和技能。由此,随班就读促使特殊学生融入主流社会的初衷得以实现,教育质量也得以提升。
二、随班就读中实施同侪辅导课程的意义
(一)分担教师的工作压力
2)化学疏花疏果。采用西维因600~1 200倍液,在花后1~3周喷洒,对疏除部分幼果比较有效。也可在花后2~3周喷萘乙酸2~8毫克/升,或萘乙酰胺5~17毫克/升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果把握不好浓度和时间,会影响果实发育,因此要慎用。
(二)激发低成就特殊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研究指出,从小一入学至小六毕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逐渐下滑的[4],低成就的学生更是如此。在随班就读环境中低成就感更多体现在处于弱势的特殊学生身上。许多研究者指出,同侪的影响力比师长还大,愈接近青春期,同侪的影响力愈大。低年级的学生还不明白自己和同侪在学业学习表现上的异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关心自己和同侪学业上的比较,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相互影响的特性,在课程和教学中大力提倡智力增长论(incremental theory of intelligence),即智力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从而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动机[5]。
(三)利于学生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符号互动理论者认为,在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们获得关于自己怎样被他人所知觉的信息,这种信息被用来形成自我基础。苏利文(Sullivan)精神病学人际理论的主要思想之一就是个体的人格是由社会关系塑造的[6]。由此凸显了社会性对个体人格和自我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同侪辅导中,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都可以成为辅导者或者被辅导者,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和交流,可以从对方的姿态中看到自我,从而逐步形成完善的自我概念和健全的人格。
(四)提高随班就读质量
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另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罗杰斯,同样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融合教育中的同侪辅导课程可以使特殊学生有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健全人格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实现教育的目的。
三、随班就读中同侪辅导课程的设置探讨
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主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找到依据,以学生的需要和情谊为基础设置学术性课程、人际关系课程、自我实现课程等三类并行的课程,也是把情绪维度加到常规学科中以使学习内容具有个性意义[7]。随班就读中的同侪辅导课程除了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尤其是对特殊学生情感体验的完善和交际能力的提升。所以笔者将随班就读中的同侪辅导课程作为人本主义的经验课程或活动课程来进行探讨:
(一)同侪辅导课程设置的原则
课程内容既涉及教材,也包括教学活动和形式等。课程内容的设定要考虑两方面:第一,对特殊学生来说,无论其在同侪辅导中充当何种角色,课程内容应该结合其个别化教育计划来设置;第二,对普通学生来说,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形式应是普通学生也乐于接受的、使其能够获得发展的,而不是一味地照顾特殊学生却忽略普通学生的感受和发展。根据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同侪辅导课程要以学生的需要和情谊为基础设置,课程内容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术性、人际关系、自我实现。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近年来,香辣香菇酱研究的文献很多[16-19],主要是研究或者优化香菇酱的制作工艺以及配方,均是采用香菇柄为原料制作香菇酱。而本研究是利用通江香菇打造全产业链,前期已用香菇提取液制作香菇曲奇饼干,现在将提取后剩余的香菇肉制作香菇酱,充分开发了香菇的价值,使香菇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并且提取后的香菇肉较香菇柄鲜香味更浓郁、口感更好,所以制得的香菇酱本身就有良好的口感和鲜香味,无需加入味精、I+G、酵母提取物等添加剂,符合健康、绿色的食品理念。
随班就读班级中,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混合在一起,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所以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对特殊学生来说要结合他们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秉持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主义理念,使每个学生在同侪辅导的过程中都得到人际关系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有效参与的原则
(1)做中学,突出经验。同侪辅导课程中,更多地是以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们在讨论互助中解决问题,突出主动实践,强调相互之间经验的交流传播。知识不再是像传统课堂那样灌输给学生的,学习变成了学生主动的过程,教师角色转变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调控者以及实践质量的提升者。
进化团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职业剧团,1910年冬成立于上海,1912年秋解散。虽然时间短暂,但在中国话剧演出职业化的演剧道路上做出了最初的尝试。
3.互助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随班就读的同侪辅导课程强调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互助合作,在相互辅助中实现社会情感、人际关系的发展以及知识建构、思维训练等。
4.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课程设置要符合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避免错误的事实、概念、原则和方法。同时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提升,学会理解帮助他人,同时也在辅助别人的过程中肯定自己、获得自尊自信。
随班就读环境下,教师既要熟悉普通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掌握特殊教育方面的许多内容;既要关注普通学生的正常发展,也要促进特殊学生的阶段性进步;既要维持班级整体教学的顺利进展又要保证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班级中再有障碍严重的特殊学生,那么教师的负担是极大的。这时同侪辅导课程和教学的实施就能充分发挥同伴的作用,使特殊学生得到帮助和发展,如此教师就能从辅导特殊学生的重任中部分解脱出来,将精力更为平均地分配给所有学生和教学任务。
(二)同侪辅导课程内容体系和特点
1.同侪辅导课程内容体系
随班就读中的同侪辅导课程涉及的教育对象是具有较大差异性的,是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要共同参与并合作交流的。所以课程在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课程设置原则如下:
A Review of Studies on Domestic Tourism Motivation in Recent Ten Year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HI Peng,HU Yue,ZHOU Ru 1
(1)学术性同侪辅导课程。学术性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在学业上得到其他学生的辅助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学术性课程可以不用特别编制教材,而是收集学生当天所学的各科疑难问题来组织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辅导,同时将随班就读班级中的特殊学生均衡地分至各个组,而不是让他们处于被忽略被孤立的状态,从而提高特殊学生的有效参与性。某种程度上,同伴之间相互辅导比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更有效,因为年龄相仿的同伴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方面会有许多相似特点,同伴对某一问题的讲解可能比教师的讲解更能使其他同伴理解,同时这种方法也使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在了解他人学习方法的同时有了借鉴和比较的对象,增强学习动机。
(2)人际关系同侪辅导课程。人际关系课程的目标在于使特殊学生在同侪辅导中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情感体验以及人际交往的技能。课程可以主题的形式来开展各种游戏,游戏类型主要是帮扶合作型的,对于一些特殊学生不能完成的较困难的游戏,教师要引导普通学生去帮助特殊学生,给予他们情感和行动上的支持。一些合作性的游戏也可以让特殊学生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促成游戏成功。在教师引导下的游戏课堂,可加强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互动交流,有助于他们之间友谊的建立,从而有效减少特殊学生在班级中被排挤被孤立的现象,也使普通学生了解特殊学生,减少隔阂,创造出和谐互助的班级氛围。
(3)自我实现同侪辅导课程。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也是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提倡的教育思想。自我实现的同侪辅导课程,是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使学生在同伴的互助合作中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认同和自尊。这类课程可以让特殊学生在同伴辅助下获得更多成功体验,给他们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以及帮助他们发现自身更多优点等。
2.同侪辅导课程内容特点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随班就读,不是“随便混读”。同侪辅导课程作为加强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沟通合作的重要课程,作为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如果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只是流于形式,就会大大影响同侪课程目标的达成,影响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特殊学生也就得不到更全面的发展。所以课程设置要足够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
(2)合作交流。在小组或者两两互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伴间互帮互助、互换想法产生了合作交流。想法不一致、进展不顺利时需要相互及时地沟通。尤其是对特殊学生来说,给予了他们更多与普通学生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辅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增强自信,为其更好地融入正常社会环境做好铺垫。
建立供应商及合同数据库是合约规划在招标采购阶段最直接的成果。供应商的范围涉及方方面面,勘察设计、工程施工、材设、咨询服务、营销代理,等等。这个平台要实时反映招投标、合同签订、供货进度、履约评价及供货商资信等级等一系列信息,它为项目推动提供了有效动力,而且这个数据库平台不是一次性的,它随着时间的积累,供应商的种类、数量均会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为项目的进度服务。
(3)分享精神。在随班就读的班级中,要借助同侪辅导课程向学生传递一种同他人分享的精神,提倡让学生乐于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心情同其他人分享,真正体验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三)同侪辅导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根据我国随班就读近年来的发展,随班就读更适合相互调适的课程实施取向,重心在于:融合教育教师如何将既定的课程方案与特定的教育情境进行相互调适,这既赋予了教师在课程调适中充分的决策空间,也对教师的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8]。同样,随班就读中同侪辅导课程的实施,也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实际的辅导情境中,根据具体情况、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不断对课程进行调整、改变与适应。在同侪辅导课程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随班就读中的同侪辅导课程作为一种经验主义课程,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基础和严格的教学计划,容易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易于损坏知识的逻辑结构,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实践过程中容易走向儿童中心主义。
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02亿,非网民规模为5.88亿,其中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62.2%。媒体评论称,这则报告是个提示,网络生态不等同于社会全貌,中国依然有大量人群逸出于网络话语之外,他们也需要被关注。
其二,同侪辅导课程在组织实施上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辅助活动的组织引导和调控,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这对于习惯学科课程讲授法的教师来说会是不小的挑战。
其三,同侪辅导课程实施的重心应是促进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的交流,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心理的疏导,避免课堂出现孤立特殊学生、特殊学生参与度不高或同侪辅导形式化的状况。
(四)同侪辅导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计划及其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课程评价既包括学生学业评价也包括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评价也有多种模式和维度依据,对于同侪辅导的课程评价来说,建立个性化、动态化的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特殊学生进行评价时,应重视自我参照标准和个人进步,而不是标准化评价。这对于特殊学生学业成绩和自我效能感方面的影响是重大的[9]。所谓动态的评价,是指课程评价要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不断有所调整;评价的维度和要求要根据不同的课程、教学情境以及不同学生等具体情况有所变化;评价的各个方面要微观细致,富有层次性。
对于因残障限制无法正常参与普通课程评价的特殊学生,可针对他们的特殊需要调整评价形式,为他们提供调整性评价或替代性评价方式。调整性评价(Assessment using Accommodations)指通过调整评价的时间、过程和时间来适应特殊学生的需要。该评价不改变标准评价中的内容、也不改变标准评价所要求的学业水平。它有四种具体的形式,即调整试题呈现形式、调整答题方式、调整测试环境以及作答时间。替代性评价(Alternate Assessment)适用于重度残障学生,是通过提交综合档案证据的形式来测评特殊学生参与普通课程的学习成绩[10]。
㊲ L.D.Ettlinger,“ The Pictorial Source of Ripa's'Historia'”,Journal of the Warburg and Courtauld Institutes,vol.13,no.3/4,1950,pp.322-23.
参考文献:
[1]吴曼曼,刘艳虹.国外融合教育环境中同伴辅助策略的应用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6(4):19-23.
[2]蒋邓.同伴辅导策略的理论解释及其在融合教育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3]于雯.随班就读特殊学生同伴指导实施的调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4]McKenna M C,Kear D J,Ellsworth R A.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reading:A national survey[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95(30):934-956.
[5]陈淑麓,宣崇慧.带好每一个学生;有效的补救教学[M].台北:心理出版社,2014:85-86.
[6]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40.
[7]顾书明.课程设计与评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M].2013:152-154.
[8]颜廷睿,侯雨佳.融合教育教师课程执行的内涵、结构及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7(7):3-9.
[9]左瑛,黄甫.国外同伴互助学习的研究进展与前瞻[J].外国教育研究,2010(4):53-59.
[10]盛永进.参与普通课程学习:美国特殊教育课程融合改革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3(3):82.
【中图分类号】 G760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