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短缺及对策分析_社会体育指导员论文

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短缺及对策分析_社会体育指导员论文

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短缺及其对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短缺论文,对策论文,人力资源论文,农村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09)05-0008-03

近年来,随着“三农”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农民的收入持续增加,然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却仍显得单调和乏味,虽然每年各地都要组织几场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活动,但往往千篇一律,不能满足群众“胃口”。在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中,文化建设无疑成了制约农村发展的软肋。

虽然农村体育不仅可以有效地促成农民身体的健康,而且可以丰富当地文化生活,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还相对滞后。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舞狮、舞龙、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这些传统体育文化瑰宝,以及乒乓球、篮球等现代体育竞赛活动,都能够让广大农民在辛勤劳作之余,享受带有泥土气息的文化大餐,却并不普及。其中缺乏足够的体育资源是重要原因。任海教授认为:“体育资源是指一个社会用于体育活动,以扩大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在物资、资本、人力、时间和信息等方面的投入”;而“开展群众体育的人力资源主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等”[1]。

在广大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缺乏更为突出,缺乏带领与指导农村体育活动的人员是普遍现象。当前农村中小学校萎缩,专业体育教师较为稀缺,并且没有足够的动力纳入社会体育指导系统;而我国自1993年颁布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来,社会体育指导员逐渐成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健身活动的组织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是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只是这种作用在农村仍处于相对缺位状态。本文尝试以人力资源的角度审视农村社会体育指导体系,由此进行反省。

1 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缺位

尽管农民参与体育的现状还十分令人担忧,种种不利因素束缚着农村体育的发展,但还是具有不少有利条件。如当前的政策优势:为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在农村的深入实施,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及推广了“体育三下乡”活动,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开始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并且还编制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场地建设技术标准》。其次,农民的闲暇时间单调,外界干扰因素较少,富于变化的体育活动对农民的吸引力可能大于城镇居民;农民的闲暇时间不仅量大,而且相对集中,对系统锻炼、组织体育比赛都很有利。此外,农村地广人稀,某些活动在房前屋后、河边田头即可进行,即天然的自然资源为农民提供了便利的健身场地。农民健身在某种程度上比城市居民更方便,选择也比较自由。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体育没有很好地发展呢?笔者认为,主要问题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体育人力资源的短缺,表现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稀缺。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是农村体育的参与者、活动“专家”,而且集体育活动的管理者、组织者于一身。但这些农村迫切需要的人员在当前却十分欠缺。譬如湖南省拥有6500万人口,根据调查显示,湖南省社会体育工作人员大约为5000人,平均每12000人才拥有1个社会体育工作人员[2]。并且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市,而农村极为稀少。由此导致如下现象:

1.1 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管理缺位

一般农村体育的管理与指导,大多依托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对于乡镇文化站,因为机构精简与经费的保障难以为继,许多地方名存实亡。因此对于农村体育的管理差不多是放任自流的,导致农村体育的开展缺少强有力的政府支持。而农村本身由于公共体育资源的提供不足,民间体育团体的缺位,农村体育的自组织也难以运行。所以,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培养与管理就没有制度上的保障。而缺少当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农村,其健身文化的兴起就很难实现,因此农村体育文化生活日复一日地贫乏、枯燥和调单。

1.2 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组织缺位

当前农村传统的自组织逐渐减少,现代的社团组织因为资源的不足而难以构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组织较为缺乏。缺乏组织的群体活动难以开展,并且难以获得可持续的动力。因为缺乏有效的中间组织,农村体育不得已秉持“只‘送’不‘种’”的思路和理念。一段时间以来,政府大多注重“送”“体育下乡”,却很少注意培养和建设农村民间体育活动组织,更不注重政府管理部门与民间体育群体的对接、互动,从而培育出具有乡土根基的农村体育组织。实践告诉我们,这种“只输入活动,不培育组织”的农村体育推广形式往往事倍功半,农民体育文化生活难以扭转衰微现象,所以形成农民自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构建老年人协会曾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中心乡村建设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于改善村风、村貌,丰富农民的闲暇生活,尤其是在提高村庄老年人的精神福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理,农村体育作为当地文化活动的活跃因素,更需要有群体组织的依托和支持才能得以顺利开展,但目前普遍缺乏相关组织。

1.3 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技术缺位

由于健身知识和信息方面的欠缺,农民不仅对于科学健身的认识以及态度均存在不足,而且对于地方本土所具有的民间传统体育缺乏自信,因此更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指导与帮助。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体育活动是不少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主要活动,他们十分需要有专业人员给他们开出运动处方并给予技术指导。但是,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极少,无法满足老年人的要求。虽然一些有健身经验的离退休干部自愿担任了这一角色,但是他们一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局限[3]。因此,需要培养当地有体育特长和兴趣的农民,纳入社会指导员体系当中来,以基本满足农民的健身技术指导需求。

2 提升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意义

虽然目前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政府组织和举办的农村体育活动普遍偏少,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已,其实最重要的问题是“人”和“机制”问题。首先是“缺人”,当前农村精英大量外流,并且诸多民间体育文化无人继承和发扬;其次是操作上“重物轻人”,过分重视“物”的建设,而轻视“人”的建设。正如一些农村所表现的,国家资助给农村建设的诸如篮球场、乒乓球等体育设施,由于无人活动而大量闲置。

因此无论是全民健身的建设还是农村民间体育获得的保护、开发和发扬,都需要真正能够扎根在农村的体育人才来担纲。在这一点上,单靠外部人才的指导是不够的,最根本的是建设一支本土的农村体育积极分子,并纳入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体系当中。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程序基本上是个人申报、基层组织推荐后,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参加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可取得资格[4]。而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试的内容与程序比较僵化,标准的选拔模式往往抹杀了实践的针对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是从事社会体育的实践指导,其指导水平的发挥既依赖自己的技能,又依赖指导对象的特征,可是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考核时却千人一面,影响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并且尤其不适合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与发展。

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德国体育指导员由德国体育联合会进行管理,体育指导员的类型有4种:体育指导员、特定项目指导员、青少年指导员、体育经营指导者。而美国则不同部门培养的体育指导员的侧重点有所差异,其管理部门有4个,不同管理部门认定的体育指导员的类别不同,约有10类。日本在1987年开始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在培训的类型方面分工较细:分为10个大类,46个大项(如柔道、足球、篮球、空手道等)及82个项目,这些人员同时分归54个单项协会管理[5]。

那么我们是否将农村社会体育积极分子纳入国家统一标准体系下,同时又加强乡土针对性的培养?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摸索农村体育发展的依赖力量与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模式,这至少是如下需要所要求的。

2.1 精英引导需要

因为传统农村的小农形态,一直不太强调制度性的管理。农村的许多事情,在于有精英的带领,才能达到一定成效。对于当前农村分散单干的现实,要构建正式组织,既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又难以有外在的强大资助。因此要发展农村社会体育,就应该将重点置于当地社会体育指导精英身上。

譬如以兰考的陈寨村体育文艺队为例。陈寨村文艺队是该村一支由以打腰鼓为主,兼有戏曲、快板、秧歌、舞蹈等节目的农民文艺组织。该文艺队就是从带着村庄能人外出学习培训起步,以2004年8月底在贺村的培训、12月中旬在南马庄的培训为关键阶段;以各方面的外力进入为带动手段,促进指导人员素质的提高,由此带动了活动项目的开展等。村民们培养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得到了锻炼,精神得到了愉悦,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6]。如果没有这些村落的精英领带,政府投入再大的资源,也难以撬动闲散的个体农民的活动。

2.2 组织建设需要

要将闲散的个体活动统合到一起,必须纳入全民健身体系之中,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体系规范下,促成活动的组织建设。有了组织的保障,就可以建立常规活动体系。每年利用农闲、节假日、春节等时间组织舞龙、舞狮、拔河、掰手腕、长跑、钓鱼等常规项目的比赛;而且可以建立农村“特色”体育内容体系,将体育活动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把趣味与常规竞技项目结合起来。有了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就能深入挖掘和开发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民间传统体育内容,继承与创新改造相结合,使一些濒临消失的体育文化活动重新焕发活力。因为组织具有资源互补和统合性,也将大力传播新体育文化火种,将现代时尚的体育活动如健身操、交谊舞、羽毛球、台球、木兰拳等向广大农村地区渗透。

2.3 文化传承的需要

根据我国体育博物馆和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委员会有关专家所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报告表明:在我国流传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多达977种,如放风筝、舞龙、龙舟、扭秧歌、踩高跷、侗族的“抢花炮”、彝族的“跳火绳”、满族的“跳骆驼”、蒙古族的摔跤等,但很多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已日渐消失。有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就能够发挥个人的认识,保存和挖掘这些传统的项目,并进而创新民间传统体育内容体系。如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镇开设不少体育项目:100米拾玉米、三人同心协力走、100米捡化肥等项目,北戴河区举办的插秧、耕作、收割等具有农民特色的体育比赛,生动地表现了农民勤劳朴实、开朗热情的精神风貌[7]。

3 构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育与维持机制

在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场所中,未受过专门培训,不具备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人员进行群众体育组织指导活动的情况相当普遍,出现接受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指导实践,缺乏培训的人员则进行指导群众体育活动的现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对群众体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因而,建设一支本土的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发展农村体育并以“人”的建设为本的基本途径。由此,体育部门可以对农村体育精英、体育活跃分子进行登记、考核和资格认证,大力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积极分子;其次,体育部门可以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交流、培训活动,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他们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建立起保障和维护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工作的机制。具体措施如下:

3.1 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标准

当前我国不仅要按照公益和职业这两类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各自的规律、特点和需要,在统一的制度框架内,采取不同的培训考核与任用管理方式,建设和发展两类社会体育指导工作模式和队伍体系[8]。而且需要根据农村体育的独特要求而划分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当前农村不足之处在于很难有大量人员达到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标准,因此应该考虑设立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一个初级的称号,放手在农村中做起来。降低标准,增加培训,然后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抓农村体育可以先从有体育传统习惯的乡镇抓起,发展其中的积极分子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体系,经过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又可以大力传播现代体育文化火种,将各种时尚的体育活动如健身操、交谊舞、木兰拳等向广大农村地区渗透;此外还有民间传统艺人的纳入,由此可以深入挖掘和开发不少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传统体育内容,继承与创新改造相结合,使一些濒临消失的体育文化活动重新焕发活力。这样经由社会体育指导员体系就可以带动起农村体育来。如李会增的研究表明,秦皇岛市海港镇便是成功的典范,韩庄村村民赵景芬自费学跳健身舞,回村后组建了健身队,吸引了一大批青年人参加,使这个过去打牌成风的乱村,变为全镇的文化体育活动先进村;在典型、榜样带动下,这些村每逢重大节日都组织拔河、打乒乓球、投飞镖、踢毽子等活动,带动了一大批村民参与,已成为每逢重大节日不可缺少的庆祝项目[7]。

3.2 构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保障激励制度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是政府管理型。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从资格认定,到组织培训、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考核等,都由体育行政部门统管。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的评估与激励还未形成制度,主要是难以操作。对于农村来说,情况更为严重。一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部门事务太多,对于广大农村的体育工作是否开展,开展的情况如何,根本无暇过问;二是农村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极少,致使不少社会体育积极分子归属感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根据李建国的观点,社区体育是一种志愿行为,通过岗位津贴制度,激励指导员努力工作,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制度[3]。对于农村来说,重要的是制定适合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保障激励制度,如从体彩公益金里提取一部分资金来激励一些优秀的体育活跃分子,对其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等进行定期的抽查考核,考核指标简单、明确,由此进行奖励;同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的激励不仅限于物质激励,而更多的应该对其精神归属进行认同,如建立农村初级体育指导员队伍定期交流与联谊等。

4 结语

对于中国农村的发展,贺雪峰主张采取“低消费、高福利”的方式,就是一种强调主体体验和人际互动的生活方式。农民不一定特别有钱,却可能因为有了主体体验,而生活充实[9]。而农村体育活动是培养乡土文化、促进人际交流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对于农民来说,体育活动给他们的生活一个文化依托和精神支撑。因此,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即凸显其意义,而核心所在即培养引导和维持农民开展体育活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加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与管理,是促进农村体育普及和提高的重要策略。因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公益性,需要政府或社会机构等提供一定的扶助;因为农村体育的特点,这就要求体育部门切实把握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际条件,适当降低标准,对体育积极分子和民间艺人纳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体系当中进行扶持与管理;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保障激励制度建设。由此发挥当地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协调、管理的功能,为农民引导和推广丰富的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内容,让广大农民在辛勤劳作之余,享受带有泥土气息的惬意体育生活。

收稿日期:2009-02-16

标签:;  ;  ;  ;  

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短缺及对策分析_社会体育指导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