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生态环境与现代城市行政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环境论文,行政管理论文,行政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行政生态环境的涵义
环境 世间万物,都是处于一定条件下存在着的,相对于某一主体而言,其周围情况和条件统称为环境。一幢别墅四周绿水青山、鸟语花香,我们说这幢别墅环境很好,即是指别墅四周的情况和条件很好。
生态环境 亦称生态,指生命体生存空间和生活条件。在大自然生态系统中,人类和其他生物同生态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循环,才得以维持生命的新陈代谢。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休戚相关,生态学强调人类与其生态环境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的良性关系,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人类对其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时刻重视一个核心问题——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生态学原理已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管理和经济生活各个领域,与行政管理学结合产生了新的边缘学科——行政生态学。
行政生态环境 借助生态学原理提出的概念,从行政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中探讨行政管理规律,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行政管理与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行政生态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结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社会体制、人口构成、自然地理等,这些因素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不可抗拒的。其中对行政管理起主要作用的是政治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无疑地,一个城市的行政管理不能只局限于具体的行政行为本身,单纯地就行政而论行政,必须从城市行政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出发去考虑,才能认识本城市的行政实质问题,搞好本城市的行政管理。
二、城市行政生态环境的特征
城市行政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城市政治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它们的重要特征如下:
城市政治生态环境 指城市面临的政治状态,行政管理中指政治实体、政治文化、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政治关系五个要素。城市的政治状态具体地说包括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体制改革、管理制度、宣传教育、法律监督、选举制度等等对城市的要求、影响和具体的实施。城市政治生态环境有如下的特征:一是政府机构和职能的正规性和完善性。市政府机构设置根据行政职能和社会需要依法设置,行使国家权力;正规是指政府机构和职能都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批准,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审查;完善是指科学、合理,功能齐备,一应俱全。二是政治关系的地方性和特殊性。政治关系指政党、阶级、阶层、民族、宗教、社团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国内各阶层的政治关系是一致的,但具体而言,由于历史、地域的原因,每一个城市又表现出其地方性和特殊性,比如沿海城市和经济特区对外开放以及经济政策都较活,侨乡要注重对海外侨胞和侨属的工作,少数民族聚居地要特别注意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关系,宗教信徒多的地方要注意严格执行宗教政策,等等。三是行政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国家的政策和计划要通过许多环节层层落实,城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量大,地方经济、城区建设、教育科技、民计民生、社会治安等等构成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各级干部既有案牍之劳,又须深入基层。城市管理可谓任重道远,政事多艰。
城市经济生态环境 指城市经济状况,包括经济体制、财政收支、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经济人才、居民收入等因素。城市的经济生态环境有如下的特征:一是经济类型多元、产业齐全、再生产环节完整。城市经济类型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中外合资经济等;产业构成拥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各类第三产业部门;再生产环节上看,包括了城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方面。二是在科技、生产、管理等方面都代表了当代和当地的最高水平。城市的投资环境、生活环境、科技环境的优越性,使它的聚集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地、周边、外地和外商的各种投资越来越往城市靠拢,整个城市有如一台日夜轰鸣、高速运转的经济机器,要驾驭、调教好这台机器对政府来说决非易事。三是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特色。城市经济虽然是多元和全面的,但由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物产资源、当地政策等等的原因,每一个城市仍然显示出它的浓郁的独特风格,例如沿海的广州、深圳、厦门、上海、青岛、天津、大连,有经济共同点,但更有各地特别的个性。至于中、小城市的经济更受地方性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以某一龙头经济作为支柱,带动其它产业,如有的港口城市以航运业为主,有的城市名胜古迹众多而以旅游业带来繁荣,侨乡则往往以海外投资、经济实力强而著称。
城市文化生态环境 文化环境指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科学艺术、体育卫生等因素构成的总体环境。城市文化生态环境有如下的特征:一是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意识形态主要通过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表现出来。经济改革大潮的涤荡,拓展了人们生存发展的空间,人才流动、承包经营、第二职业、发挥“余热”、停薪留职、“下海”等等新事物的涌现,改变了人们原来的社会经济定位和思想意识,人们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和生活方式由原来比较单纯的模式分化成多元模式,这些现象在城市中表现得最具体生动,最典型。二是教育、科技、管理、经济、体育、文艺等各方面人才精英的聚集地,精神生活的品位和层次相对较高。人们选择定居地,除了物质生活以及工作环境以外,精神生活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城市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各类人才,反过来人才的聚集又对精神生活环境的建设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三是民风习俗、传统影响同外来文化、现代新潮交替冲撞。民俗与习惯的继承力和作用力使民族的精粹与封建的糟粕常常泾渭不分,正、负面都在产生作用;同时,城市最容易接受外来事物,随着对外开放,西方文化中优秀的和腐朽的东西一起涌入,使得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任务更复杂、更繁重。
三、城市行政生态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行政生态与行政管理是互动的关系 城市行政生态环境与城市行政管理两者是一种辩证互动关系:首先,城市行政生态环境决定、影响或制约着行政管理。城市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目标和管理职能,城市的行政决策、行政经费乃至行政人员的行为方式和心理都受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决定和制约。其次,行政管理必须适应行政生态环境。如果城市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只是机械地照搬文件或者生套别处的经验,再先进的管理方式,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可见,行政生态是行政决策的大环境。再次,城市行政管理能够作用于行政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根据城市的实际条件和需要,定出恰当的行政目标,作出科学优化的行政决策,良好的行政效果对行政生态环境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最后,城市行政管理可以创造出新的行政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应该是能动、积极的管理,它可以通过行政、经济和其它的手段,比如新的城区规划、科技文化设施建设、发展高新企业、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等,创造出新的、适应未来的行政生态环境。
行政生态原理带来的城市行政管理新思路 根据城市行政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上述的互动原理,城市行政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城市决策者对制定城市管理的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展各项工作必须从当地行政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城市行政过程实质上是城市权力系统与行政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行政生态环境是城市行政权力运行的前提,城市管理要正视其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的现状,这些因素对城市管理的决策和执行活动有巨大的影响力。比如国家某一政策,在沿海城市和内地城市实施时其过程和结果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只有理解这种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才能保持城市的行政生态的平衡,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
2.城市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其聚合和辐射的功能。一个城市的行政生态环境制约着它的经济发展,反过来,城市经济的发展程度,对城市的政治、文化、生活等起着最重要的推动作用,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带动城市的全面发展,否则,由于经济拮据,想为市民办实事,想搞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谈何容易。事实雄辩地证明,这几年来富甲一方的明星城市,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对兴办教育、重奖科技、文体卫生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的优势另一方面来自周边城镇和农村的支持,有意识地把分散的地方薄弱经济聚合起来,才能形成气候,发挥联合经济的优势,所以城市有着经济造势的义务。同时,已形成经济气候的城市有责任向周边城镇和农村作经济辐射,在投资、技术、人才各方面给予支援,让周边受益的同时也是城市自身受益的过程,聚合和辐射是互补互惠的,它能改善和造就良好的城市经济生态环境。
3.切实做到市民参政、民主治市、健全法制。各级干部要树立公仆意识、廉政勤政,营造良好的城市政治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城市的全面发展。市民参政是市民个人或群体向市政府提出利益要求和建议以及行使选举权、罢免权、监督权的行为,是现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表现。民主治市、健全法制有利于减少市政决策的失误,有利于监督市政府和官员的行政行为,促进城市的政治建设。城市管理工作不胜其繁,千头万绪,既有硬任务又有软指标,拼命干也做不完,拖一拖似乎也看不出,关键在于各级干部的自觉性。干部是市民的“父母官”,企事业单位、老百姓要办事都得去“求”官,手中权力能否依法执政,对干部是一大考验。城市干部首当其冲是必须有敬业乐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一方之任,造福乡里,关心民瘼、安老怀少;对本职工作孜孜不息、夙夜在公、负重致远,摒弃“保官”思想,个人荣辱置之度外;要廉正清明,居官守法,面对街坊父老,宁清贫而不可浊富。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有利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4.科学地进行城区规划和治理,合理地利用城市的有限资源。许多城市建设从局部看,比如某社区或某一条街道,高楼林立,似乎很有气势,但由于整体规划不科学,缺乏超前意识,往往三、五年之后弊病就显出来,或是交通堵塞,或是学校、生活等社会服务设施无法配套。许多城市的街道刚建好,邮电通讯部门又挖开铺电缆,刚完工,又挖开铺煤气管道,种种不正常的城建混乱现象,使老百姓常埋怨我们的城市管理水平的落后。城市的各种资源中,有的比较充裕而且容于再生,如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而有的是有限而且很难再造,如城市土地、城市绿化,城市空间,所以对城市的资源利用要有长远的规划和安排,除了当代人受惠,更要考虑到子孙后代。任何城市都有新生、成长、衰老三部曲,滥用资源的城市,初期可以发展很快,但由于资源枯竭,城市的衰老期也会很快到来。欧洲一些国家,如德国的城市发展模式,很有利于保持城市青春期,这很值得我们借鉴。如果不顾我国人口膨胀的严重现状,如果一昧营造超大型城市,由于人口和经济分布不均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势必产生严重社会后果。
5.大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文化和引导,提高城市人口整体素质,造就一个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态环境。城市居民的年龄、职业、思想、文化的层次复杂,参差不齐。有人赚了钱胡花乱造,甚至违法乱纪,世风影响下有的家长只顾赚钱不管子女教育……各种愚昧落后、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和习惯都存在。市政管理有责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阶层的对象,兴起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表彰先进,学习英模,鼓励市民成为“四有”新人。对民风习俗,是民族优秀传统的要匡扶宏扬,是无益的、与时代不相符的要疏导,是封建迷信、愚昧有害的要抵制。市政府要有物质和人力的投入,在市民中开展健康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陶冶市民情操,建好城市的文化阵地,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时尚,树立起文明的市风,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城市。
标签:行政管理论文; 政治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生态文化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