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配合健康宣教用于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护理观察论文_梁丽 张恩红 杨洁

(昆明市中医医院肛肠科 650021)

摘要:目的 比较穴位贴敷配合健康宣教与单纯健康宣教对混合痔术后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教联合组、健康宣教组、穴位贴敷组,每组40例。3组均于术后第一天干预,取穴均为天枢、中柱、上巨虚。分别采用穴位贴敷配合穴位贴敷、单纯健康宣教和单纯穴位贴敷预防便秘。比较3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患者便秘情况及术后7天内服用通服合剂的总量。结果 穴教联合组在术后各观察时点及术后7d通服合剂使用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术后7天通服合剂使用量,穴位贴敷组少于健康宣教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配合健康宣教用于混合痔术后预防便秘疗效优于单纯穴位贴敷或单纯健康宣教。穴位贴敷结合健康宣教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於通经的功效,并能较治疗组预防便秘,提高疗效。

关键词:混合痔,术后便秘;穴位贴敷;健康宣教

便秘是痔病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便秘是粪便在肠腔内停滞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大便干结、坚硬、排便困难,而混合痔疾病多因湿热而引起的,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术后可诱发或加重便秘。便秘常常致患者身体不适,原有疾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给手术后患者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直接影响了手术的疗效及疾病的预后。因此,预防便秘十分重要。由于西医常规的术后护理在便秘的预防及治疗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有效地减少和避免术后便秘的发生,我科应用穴位贴敷配合健康宣教防治混合痔术后便秘,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采随机平行分组试验,共纳入病例120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昆明市中医医院肛肠科的符合混合痔诊断标准并行外剥内扎手术的患者。利用SPPS17.0统计软件设计研究,用随机分组数字表,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教联合组、健康宣教组、穴位贴敷组,每组40例。年龄均在18岁-60岁之间,男65例,女55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和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发布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1]中混合痔诊断标准者;②有手术指征,无绝对手术禁忌证,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治疗者;③年龄18~60岁。

1.3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肛门直肠疾病者,如肛周脓肿、肛瘘、直肠脱垂等;②腹部及腿部损伤、炎性反应、局部皮肤破溃不适合穴位贴敷者;③对相应的治疗药物过敏者;④拒绝穴位贴敷及接受健康宣教者。

2治疗方法

2.1基础治疗

3组统一完善术前准备后择期手术,术前禁食水,术前4h硫酸钠清洁灌肠,采用骶管麻醉,药,手术均由我科高级职称医师进行,手术方式均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48h,术后2h半流质饮食,术后第1d进食铺食,即可排便,便后中药洗痔液坐浴5~min,局部换药。

2.2 穴教联合组

患者于术后第1天后进行穴位贴敷。取穴:天枢、中柱、上巨虚。操作:患者仰卧位,用我科杨洁的专利卡尺进行取穴后穴区皮肤常规消毒,贴敷我们医院制剂科为我科患者制的通便药。贴敷结束由贴敷操作人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2.3健康宣教组

术后第1天,由我科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2.4 穴位贴敷组

单纯采用穴位贴敷,不给予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给予常规宣教。穴位贴敷、操作方法同穴教联合组。

穴位贴敷及健康宣教操作均由肛肠科专科护士进行。

3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排便时间延长,二天以上一次,粪便干燥坚硬。

(2)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

(3)术后7天通服合剂使用情况:记录术后7d患者服用通服合剂(昆明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50ml/瓶)的总量。由肛肠科专科经过培训、对试验设计及分组完全不知情的试验人员如实观察并记录所有数据。

3.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试验所有数据

表1 各组混合痔术后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便秘比较

4 讨论

目前西医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便秘多采取口服润肠通便的药、灌肠等方法,所用药物主要包括中药的润肠通便的药:我院的皮约麻仁丸药物、西药聚乙二醇等。随着这些药物的相继应用于临床,使混合痔术外剥内扎术后便秘的患者明显减少,但是远期疗效尚不令人满意,停药后便秘复发率仍然比较高。停药后的自然复发率可近90%。

就目前预防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便秘的现状来看:西医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也有一定毒副作用;且对于术后便秘的高复发性,疗效尚欠理想。而中医药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众多资料表明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健康宣教预防术后便秘,达到预防便秘目的,降低其复发率。

综上所述证实许多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健康宣教预防痔病术后具有突出整体调节、疗效稳定、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成为预防痔病术后便秘的有效理想途径。中医药在其辨证论治和中药本身特性的优势,在预防、治疗及康复发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有着较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

论文作者:梁丽 张恩红 杨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穴位贴敷配合健康宣教用于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护理观察论文_梁丽 张恩红 杨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