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也开始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运用,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开始逐渐加大对实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力度。作为培养计算机人才的基础,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我国职业院校得到了良好的开展。因此,职校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目前,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将计算机作为单独的课程来对待,未能充分考虑到其与学生专业发展的关系。从与专业结合的角度出发,新时期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在职业院校开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职业院校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然而在当前教育改革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上还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1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培养职业院校学生专业素养的重点学科,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的养成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为:(1)职业院校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地位进行了确立,在师资以及教学设施方面的投入逐渐增加,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学习这门课程;(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指导思想得到了确立,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具备一定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优秀人才;(3)计算机基础教学呈现出多样化发展,随着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也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特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2职校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大
职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对象分布比较广泛,由于受到地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上不同,在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能力差异也比较大,这就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一些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悉,一些办公软件等操作能力强,而有的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差,在具体开展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存在较大的难度。
2.2计算机基础知识需要更新
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比较迅速,可说是日新月异,计算机基础教学就要从教学的内容上及时更新,与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发展相结合,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效性。从实际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能看到,大多数职校院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上相对滞后,在计算机的相关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和配置方面都相对比较滞后,不能有效适应社会发展,这对学生的操作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学生走向社会后的适应能力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3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1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加深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要将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主要的课程来对待,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要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教研水平,为他们提供培训与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及时地了解到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掌握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方式,从而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建设,改善现有的教学条件,保证计算机教学设备的质量和数量,改善教师的办公环境,从而使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能够顺利高效地开展。
3.2创新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法
在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为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用新颖、有趣的知识呈现形式打破理论教学枯燥、沉闷的氛围。如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学习意愿、学习兴趣等划分不同的学习层次,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方法沿袭了我国传统“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精髓,让学生不仅在各自的层次设计符合自己学习实际的方式,更能够在层次中获得归属感。再如,利用任務驱动教学法,即在计算机基础课上,教师结合具体的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如在“Excel”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利用“班级学生信息表”,对求和、求平均值等知识点进行讨论、探索、巩固,让各小组的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结成一个整体,并集思广益,实现思维、知识的补充,提高学习效率。
3.3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
计算机基础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学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教学体验。如将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打破单纯讲解的弊端,让学生在上机操作中咀嚼、消化基础知识,提高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此外,现代教育技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运用更多体现在对传统课堂的翻转上,即利用教学微视频为学生打造翻转课堂。在翻转课堂的构建中,职校计算机教师首先应对职校生的计算机素养进行整体性了解,评价其自主学习能力,并循序渐进地落实翻转课堂流程;其次,根据具体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将知识点进行分解,制作成小视频,每段视频中包含集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最后,在学生利用微视频完成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将课堂作为知识消化的场所,鼓励学生根据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开放性讨论,并结合已学知识、上机操作等内容,突破学习难点,从而达到翻转课堂的基本目标。
3.4加强专业知识渗透,培养计算机思维方式
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猛,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智能化课程,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计算机运用思维的培养,无论是自身的教授过程,还是在对学生引导时,都要抱着开放、突破、求新求异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新的计算机技术,并思考其与自身所学专业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这种创新应用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联系,对提高学生适应未来行业与社会的变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了解一些相关行业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案例,并将这些案例进行一定的筛选与加工,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创设出真实化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当中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具体运用方式,实现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教师可在全面开发课程和寻找合适的专业知识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材,了解相关行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多种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4结论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课程,其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所开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入手,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改革与创新,进而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为学生未来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自我发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俊志.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时代农机,2017(9):246.
[2]黄碧玲.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15-216.
[3]项丽芸.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职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6(26):40.
论文作者:严超1,刘晓亚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计算机论文; 基础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职校论文; 教师论文; 计算机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