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企业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_资源基础理论论文

当代企业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_资源基础理论论文

当代企业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基础论文,战略研究论文,当代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们通常将现代企业战略的研究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六、七十年代,以安德鲁森等人的论著发表为标志;第二阶段从80年代开始,以M.E波特(1980)的《竞争战略》的发表为标志。

不过,当我们纵览这些研究文献的时候,还是很容易发现,在80年代,与以前一样,这些文献大部分还都集中在如何设计或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面。而且学者们在如何制定战略方面有着相当的一致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战略研究的第二阶段并不是对第一阶段理论的挑战,而更多地是以其为基础进行的发展。当代许多流派的理论都可以在60年代的理论中找到渊源。

一、当代企业战略研究的流派及其理论基础

从当代企业战略研究所依赖的理论基础上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源于传统经济学,另一类源于组织(生态学)理论。

(一)以传统经济学为基础的战略研究

传统经济学强调产业结构是企业战略形成及其表现的主要原因,它更多地关注的是产业结构、市场竞争等。换言之,它致力于分析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特征。

以经济学为基础的战略研究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流派”。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用的“流派”一词不是很准确,严格说起来,这些不同的研究者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战略形成的理论问题,其中的许多观点还不足以成为“流派”。但是,由于他们的观点尤其理论基础存在着根本的差异,为了区别这些差异,在找到其他更合适的词前,我们只好用“流派”来进行描述。这些不同的流派包括:产业(市场)地位说、以博弈论为基础的观点、网络优势论等。

1.产业(市场)地位说。波特(1980)的产业(市场)地位说在众流派中最有影响。波特指出,形成竞争战略的实质就是将一个公司与其环境建立联系,公司环境的最关键部分就是公司投入竞争的一个或几个产业,产业结构强烈地影响着竞争规则的确立以及潜在的可供公司选择的战略。波特提出了著名的5种竞争作用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谈判能力、供方谈判能力——模型,指出,一个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在于使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佳地位,保卫自己,抗击5种竞争作用力,或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影响这5种竞争作用力。“因此战略制定的关键就是要深入到表面现象之后分析竞争压力的来源。对于表象之后的压力来源的认识可使公司的关键优势与劣势突现出来……使产业发展中最具机遇和危险的领域显露出来。”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波特的理论与早期战略研究成果间的联系。

波特详细地分析了决定竞争强度的结构因素,以此为基础,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归纳出了3 种具有内部一致性的基本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积聚战略,仔细识别了5 种不同类型的基本产业环境——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向成熟中转化的产业、衰退产业和全球性产业,分析了在这些具体类型的产业状况中,如何将上述基本战略转变为具体的战略。

2.以博弈论为基础的观点。博弈论(game theory )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的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如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的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动、信息、战略、结果、均衡等。可以说,博弈论与战略决策问题有着天然的联系。

以博弈论为基础来研究战略问题(Dixit and Naleduff,1991;Saloner,1991),特别强调对竞争对手的行动的研究,强调企业的战略制定要考虑对手的可能反映,要根据对手的反映或可能的反映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和行动,以达到击败对手或至少领先于对手的目标。

在传统经济学所谓的寡头垄断产业中,博弈论的思想在战略制定中的运用已很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日益迅速,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博弈论的运用将更广泛。最近一些中国学者提出的柔性战略的思想,在相当的程度上即是以博弈论为基础(李垣,汪应洛,刘益,1997)。

3.网络优势论。网络优势论与波特的产业(市场)地位说有相近之处,但波特是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在其中的定位。网络优势论则强调的是企业在一个个不同的组织所构成的网络中的定位。这些组织包括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公共部门——政府、大学、公共实验室、图书馆和其他信息中介机构,及私人部门——独立科研机构、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等。不论是否有意,一个企业总是位于一个由这些组织构成的网络之中。一个成功的企业应当是位于一个有效的良好网络之中,一个成功的战略应当保证企业拥有一个有效的网络,并在其中居于优势地位。

网络优势论与创新学派经济学的观点相一致,后者认为,创新是不同组织交互作用交互学习的结果,一个有效的网络能促进创新,其中居于有利地位的企业则能拥有创新优势,进而建立起自己的战略优势。

(二)以组织理论为基础的战略研究

与传统经济学强调产业结构与市场竞争不同,以组织理论为基础的战略研究偏重于强调组织内部的因素,如能力、资源、属性、组织的结构、制度因素等。

以组织理论为基础的战略研究,根据其考虑角度与重点的不同,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的观点,以资源(及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观点,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观点,以演进(evolution)理论为基础的观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类所用的术语不是非常严格的,从广泛的经济学的意义上,一些术语间存在着交叉甚至包容的关系,但是,当我们只是识别战略研究的不同类型时,上述分类还是有效的,后文的分析将说明这一点。

1.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的观点。我们知道,交易费用理论最早即诞生于企业为什么会存在的命题(R.H.Coase,1937),它认为企业的存在是因为它可以节约交易费用。而战略研究所关心的也是关于一个组织的存亡问题,因此从这个简单的意义来讲,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来研究企业战略尤其是组织战略问题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以交易费用经济学为基础的观点强调战略的设计与制定应当能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我们不难想象,那些能够有助于企业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的许多战略措施都能在这里找到根据,如波特所谓的纵向整合的战略通过战略购并或内部发展进入新领域的战略,以及战略联盟等等。

2.以资源(及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观点。以能力或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观点,通常被认为包容在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之中。以资源为基础的战略管理分析了能使企业获得超出一般水平的利润回报及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及能力。按照这个观点,企业能够获得和有效配置其资源和能力是其经济租金的来源。企业间利润的差异来源于它们利用不完善、不完全的要素市场以获得和发展战略资产的能力不同。

以资源为基础的方法将目标集中在资源的特性和战略要素市场上,并以此来解释企业的可持续的优势和相互间的差异。企业关于资源选择和积累的决策被认为是一种经济理性,它受制于有限信息,认知偏差和偶然不确定性。按照这种观点,正是对那些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复制的、不可替代的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理性识别,导致了企业的超额利润及其相互间的差异。

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提出,资源的选择和积累是企业内部决策制定和外部战略因素的函数。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受经济理性和效率、效果和利润动机的支配。外部影响是指影响企业的战略性产业要素,包括买方和供应方的能力、竞争者的密集程度、工业和产品的市场结构。这些因素影响着什么资源以及它们怎样被选择和配置。

资源的选择和配置能否导致企业间的差异依赖于要素市场的不完善性,这种不完善性是指关键资源的获取、模仿以及替代的障碍。这些障碍阻止了竞争者获得或复制关键资源的能力,导致了企业间赢利能力的长期差异。当战略要素市场是不完善的或不完全的,它们创造了阻碍资源流动的边界,以及竞争企业间资源分配的不对称。资源市场的特性形成了资源的特性和资源的赢利潜能。这些资源的特性包括资源是否是稀缺的、独一无二的、难以模仿的、持久的、不可交易的、难以描述的、不可替代的。资源赢利的特性不仅来源于要素市场的不完善,还来源于独特的历史环境和特殊能力的积累。

总之,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认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审慎的理性管理的选择、选择性资源的积累和配置、战略性的产业要素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善。

3.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观点。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并没有超越资源及资源市场的属性来解释企业间的差异。尤其是它没有考虑包容着资源选择决策的社会背景因素(比如:企业传统,网络关系,管制压力等),以及这种背景因素是如何影响企业间长期的差异。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也没有提出资源选择的程序,也就是企业是如何作出或未作出理性的资源选择来追求经济回报的。

组织理论中的新制度主义的观点可以很好地解释上述问题。制度理论分析了社会影响和社会习惯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从制度学派的观点来看,企业运行在一个由准则、价值观和各种规范组成的社会框架之中,这种社会框架决定着哪些经济行为是合适的和可以接受的。经济选择并非如新古典理论所强调的只受制于技术、信息和收入,它还受制于社会因素,如准则、习惯和惯例等。对社会约束的遵守决定了组织的成功和生存。

按制度学派的观点,资源决策的制度背景在个人、企业以及企业外部的层次上,深刻地影响了资源的选择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这里的制度背景即是指规则、准则和围绕着经济活动的信念。围绕着资源决策的制度因素影响着企业获得经济租金的潜能。在个人的层次上,管理者的准则、习惯以及对传统审慎的认同,影响着管理者的决策。在企业的层次上,公司文化、共享的价值观系统和政治程序,以及在企业外部,政府压力、工业联盟和社会制约(规则、准则、产品质量标准、职业安全、环境管理)等都影响着资源的选择及战略决策。

4.以演进(evolution)理论为基础的观点。 现代经济学演进的思想来源于纳尔森(Nelson)和温特(Winter 1982)的论著, 后来在创新学派的著作里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广大。以演进理论为基础的观点重点探讨的是,企业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独特的资源与能力的?也即组织学习的过程和机制是怎样的?组织是如何“搜寻”新的战略的?企业选择程序与战略变化的路径、步调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以演进理论为基础的观点认为组织追寻的战略是在一个可能的范围内不断地变化的。它认为,对存在于组织间与组织内部的创新路径和创新速度的研究,对于战略的形成非常重要。

二、企业战略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动向

在当今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领域中,前述各流派有走向综合的趋势。如有些学者尝试着将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与新制度主义的观点进行融合;有些则试图将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与演进理论相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化,人们对战略柔性及柔性战略的研究日益关注。

从霍弗(Hofer 1975)的可能性理论的文章发表以来,战略的研究者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来对竞争战略进行识别和分类,一个基本的假定是,所有的组织都有自己的战略。例如,波特(1980)指出“每一个在产业中竞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不论它是明确的或是隐含的。”但目前不少学者提出“组织中的战略不是普遍存在的。”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战略缺损的情况,也就是:哪儿应当有但却没有战略?不是假定所有组织都有战略,而是问:为什么这儿没有战略?缺少战略的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有效规模得以扩大,甚至使企业“管理”所处的环境成为可能,这将使得我们传统的战略理论面临着巨大挑战。

标签:;  ;  ;  

当代企业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_资源基础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