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河南省总队焦作市支队卫生队 河南焦作 45400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研究A组以及研究B组三组,各组患者30例。参照组使用帕罗西汀片药物治疗,研究A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研究B组则联合使用帕罗西汀片药物治疗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结果:研究B组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优秀的。参照组干预之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相比研究A组干预之后改善程度较低,三者之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其中效果更佳的为B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人生存质量平均评分差异显著,其中效果更佳的为B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在目前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以及使用。
【关键词】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社会支持;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100-02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在上述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进而完成进一步的分析。以下为详细的报道内容:
1.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于2014年12月到2016年1月期间,选取9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均满足诊断标准[1]。将上述患者分为三组,参照组、研究A组以及研究B组,各组患者30例。在分组完成之后,参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最小为30岁,年龄最大为60岁,计算得到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00±2.35岁。研究A组中,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小为32岁,年龄最大为65岁,计算得到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67±2.62岁。研究B组中,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最小为34岁,年龄最大为67岁,计算得到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87±3.04岁。上述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参照组 患者使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帕罗西汀片药物进行治疗,口服,其使用的初始剂量大小为每天10mg,在2个星期之内需要严格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使用剂量,添加至每天40~60mg,患者使用的平均剂量大小为每天28.5± 19.6mg[2]。
1.2.2研究A组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每周进行1次,其中每次的治疗时间长短为一个小时,其治疗的疗程持续8个星期。认知行为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适当的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同时帮助患者完成每日活动计划的有效制定,在上述基础上促使每一位患者做好相应的自我监测,并且还要完成功能失调性想法记录表的填写[3]。同时还要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实施心理社会支持干预,干预实际的内容主要为患者心理调适干预以及支持鼓励干预等,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患者第一时间认同目前的角色。同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其家属对其进行关心和体贴,完成一个很好的家庭氛围的营造[4]。
1.2.3研究B组 帕罗西汀片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方法均同上。
1.3 评价指标
(1)治疗总有效率:严格按照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子项目进行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5]。
(2)抑郁自评量表(SDS):该评量表共计20题,按照1~4级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之后对评分进行总计,严格按照满分等于80分完成抑郁指数的换算。评分指数超过0.5那么就是抑郁。
(3)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同抑郁自评量表计算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数据SPSS 15.6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均数数据进行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表示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表示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结果
参照组的显效例数、有效例数以及无效例数分别为:10例、10例、10例。研究A组的显效、有效例数以及无效例数分别为:20例、5例、5例。研究B组的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及无效例数分别为:21例、8例、1例。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研究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研究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三组患者比较得到,研究B组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优秀的。
2.2 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结果
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比较组干预之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相比研究A组干预之后改善程度较低,两者之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表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结果
2.3 人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人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详细情况如下:研究A组的人生存质量平均评分为58.04±11.47分,研究B组的人生存质量平均评分为30.25±12.04分。参照组患者的人生存质量平均评分为87.95±28.20分,三组患者的人生存质量平均评分差异显著,其中效果更佳的为B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抑郁症其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性的精神障碍,所以,抑郁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存在持久情感低落以及心境低落等情况,同时还会存在相应的认知改变以及行为改变。抑郁症产生的基本病因目前还没有被明确的指出,但是大部分研究文献认为其跟心理社会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还跟神经生化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存在明显的关系。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参照组、研究A组以及研究B组三组接受不一致的干预方法。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其具有非常确切的疗效,可以促使患者的抑郁情绪以及焦虑情绪得到显著的改善,所以值得在目前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以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徐春燕.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18(07):120-122
[2]郑照顺.抑郁症采用针刺结合心理治疗之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15(02):252-256
[3]周杰.加味逍遥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气郁化火证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31(11):112-113
[4]瞿伟,谷珊珊.抑郁症治疗研究新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11(12):1113-1117.
[5]刘佳莉,苑玉和,陈乃宏.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09(15):1193-1196.
论文作者:陶利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评分论文; 社会支持论文; 例数论文; 认知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