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时代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新途径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TP393 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533(2006)05—0096—0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这种以数字化、高速化、交互性和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传播媒体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无疑是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群体。网络正在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是我们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是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他们自由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主要场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渠道、拓展了新空间、提供了新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它给各种文化垃圾和许多负面信息传播提供了方便,西方腐朽文化借助于网络进行强势传播和扩张,会导致思想活跃、可塑性极强的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不加分析地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对我们主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动摇;网络的开放、自由、隐匿、快捷等特点,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局面,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观念和方法亟待更新和完善。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面临着转变观念和更新知识的挑战。如果我们对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不充分,就会在实际工作中陷入被动的局面。
我们要转变观念,用辩证的思想看待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网络既不是洪水猛兽,不必谈网色变,也不能对网络的负面作用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要充分了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效果的全新变化,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维护高校稳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作用。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特点、对策,不断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二、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网络阵地,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网络作为新观念和先进文化的传媒和载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信息的海量性和可扩容性,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信息传递的快捷性,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及时更富有成效;网络世界的开放性,可以使社会各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形成教育合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网络界面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富有吸引力。当然,要让网站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还必须使其具备以下特点:
1.思想性。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意识形态导向功能。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不能喧宾夺主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能让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以及不健康的东西充斥其中,必须把思想意识的导向功能放在首要位置。所谓意识形态导向,是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发展着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念占领意识形态前沿阵地。要以学生党建为依托,将党的声音传到网上,通过网络传播高雅文化和先进思想,精心设计教育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积极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国家稳定的敏感性问题,要发表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以政治上的引导,使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正确信息,使网络真正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2.知识性。高校是科学知识创新和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也必须靠丰富的知识来吸引学生。要让学生打开网站的主页便不愿离开,对网站栏目内容爱不释手。只有具备这样的吸引力,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春风化雨的功效。将高校的政治理论课的教师组织起来,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具有生动性、说服力的教学课件,发布网上,集讲授、辅导、答疑、测试于一体,图文并茂,情景交融,让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和学习,以拓展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空间。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建立检索数据库,使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引向立体而更加生动;设立政治、经济、文学、法律、历史等内容的教育版块,使我们的网站具有可读性、欣赏性、思辨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内容。
3.服务性。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感召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为学生服务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服务之中。比如,在网上发布勤工助学的信息,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网,把学生最为关心的就业与信息网络系统结合起来,定期发布大学生就业政策,及时介绍有关就业需求信息,使学生可以直接从就业指导信息网上获知人才需求信息,递交求职简历。针对大学生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通过适当的方式,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室,引导心理矛盾的化解。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体现在办实事、办好事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上,才能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也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得到学生的认可。在为学生服务、办实事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教育才能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效力。
4.互动性。互动性是网络的一大特征,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大学生既是网络信息的接受者和享用者,也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在这个双向互动过程中,大学生的平等角色和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这极大的吸引了大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特点,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BBS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表达的新空间,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精神家园。网上的言论尽管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但其中蕴含了大学生对社会、人生和未来的思考,是获取大学生真实思想动态的有效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到论坛中来,以网民的身份深入其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参与并引导讨论,充当网络评论员,对学生的错误言论进行教育引导,对正确的观点给予肯定鼓励,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同时要培养一批学生党员和班干部担任论坛的各版版主,作好舆情的引导员和把关人。
学校领导要定期上网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解决学生的疑惑和问题,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这种公开的谈心形式扩大了影响面,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拓展了民主渠道。通过网络交流,建立起学校领导与大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的信任关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权威性。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既懂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网络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通常比受教育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因而具有教育的威信和信息优势,这使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网络的应用使这一优势正在消解甚至被取代,新形势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高度的责任感,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能够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即具备敏锐的思维和快速反应能力,能迅速、准确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与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有机结合起来,找到一套适合大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还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培养一支高水准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显得尤为迫切。高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和业务培训,制定培训规划和学习制度。要加大经费、设备和人力的投入,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同时,在政策上将掌握和运用网络知识作为考核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素质条件,激发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只有熟练地使用和驾驭网络,能从网络上获取思想政治信息,并将其用于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去,才能成为网络时代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