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论文_沃娟

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论文_沃娟

沃 娟

黑河市爱辉区幸福乡卫生院 164300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观察在选择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配合给予护理干预后,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老年肺结核患者170例。针对所有初次治疗肺结核患者,全部选择一线抗结核治疗方案给予临床治疗,针对复治患者,选择HZPOL方案给予临床治疗。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老年肺结核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 85例):临床给予常规护理;A1组(观察组 85例):临床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临床出现不良反应概率等方面具有的差异。结果 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在给予临床治疗过程中配合给予护理干预后,在临床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方面,组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疾病治愈率方面,A1组高于A2组肺结核患者极为显著(P<0.05)。结论 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在对其选择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临床配合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肺结核患者临床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最终显著提高肺结核患者临床疾病治愈率,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护理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逐渐严重,我国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例数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老年人而言,因为自身年龄较高,自身抵抗力表现为显著的下降,对此临床针对肺结核患者选择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较易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患者表现出的不良反应对临床治疗效果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需要对患者临床表现出的不良反应进行认真观察,研究有效措施加以疾病干预,最终为患者的临床预后奠定坚实的基础[1]。为了分析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该研究选取该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选择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配合给予护理干预,最终在降低不良反应率等方面,获得显著意义,现将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17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老年肺结核患者的随机分组。针对A2组85例患者,男55例,女3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1~8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8±12.3)岁。在所有患者中,合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42例,合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21例,合并患有动脉硬化患者12例,合并患有心脏病的患者10例。针对A1组85例患者,男56例,女2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2~8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9±12.5)岁。在所有患者中,合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41例,合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22例,合并患有动脉硬化患者11例,合并患有心脏病的患者11例。对比两组肺结核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合并症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针对所有初次治疗肺结核患者,全部选择一线抗结核治疗方案给予临床治疗,针对复治患者,选择HZPOL方案给予临床治疗[2]。其中一线抗结核药物主要选择乙胺丁醇、利福平以及链霉素等进行治疗。对患者实施链霉素皮试,最终结果表现为阳性的患者,选择盐酸乙胺丁醇进行治疗[3]。

1.2.2 护理方法 ①给予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针对肺结核患者,临床在选择乙胺丁醇以及利福平等药物进行治疗过程中,患者较易表现出胃部不适感,具体表现为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以及食欲不振等系列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一经用药治疗后出现上述系列症状,护理人员需要选择对胃黏膜进行保护药物给予临床治疗,并且对患者临床用药之间以及患者的用药次数进行合理调整,转为餐后用药,或者选择分次用药的方法。

②给予肝损伤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老年患者因为自身年龄较大,自身肝脏解毒能力表现为显著的下降,并且因为选择利福平以及异烟肼等相关药物进行治疗表现出一定的毒性,较易导致患者出现肝损伤的情况。患者临床主要体现为出现肝损伤现象。具体为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现象、出现化学性肝损害现象以及出现总胆红素值升高现象。对此,针对肺结核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详细检查,患者一经表现出肝损伤现象,需要在选择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选择保肝降酶药物同时进行治疗,患者一经表现出黄疸症状,需要立即停止选择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针对患者肝损伤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观察,选择有效措施给予临床治疗,最终将患者的肝功能有效改善。

③给予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针对肺结核患者在给予临床治疗过程中,所选择的链霉素针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出一定的损害性,尤其针对患者的听觉神经以及患者的前庭神经表现出非常大的损伤作用。链霉素针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会表现出较大的损害性,患者较易表现出失眠头晕症状、耳鸣症状以及平衡失调等系列症状。对此针对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安全性进行仔细观察,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进行搀扶,并有效向临床主治医师进行汇报,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最终对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准确调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症状。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老年患者完成治疗以及护理后临床的情况以及患者的死亡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针对两组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相关数据,选择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有效分析,通过χ2检验,以率形式表示计数资料。

2 结果

两组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临床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方面,A1组低于A2组患者尤为显著(P<0.05)。A1组患者中,临床治愈患者59例,临床治愈率为69.41%;A2组患者中,临床治愈患者9例,临床治愈率为10.59%。在疾病临床治愈率方面,A1组低于A2组患者明显(P<0.05)。

3 讨论

肺结核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多发于老年患者。此种疾病表现出较强的传染性,此种疾病的病程较长,临床疾病症状较为严重,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部分患者因为出现了咳血不止现象,最终导致临床死亡。此种疾病于临床受到了广泛关注,此种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其一,因为老年患者较多,生活难以完全自理。其二,对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患者较易表现出不良反应的现象。患者的临床康复同临床高质量护理表现出密切的关系,患者在住院过程中,通过合理的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临床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最终有效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

针对肺结核患者在实施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研究诸多方法给予临床护理。该研究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主要给予针对性护理。对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认真分析,之后予以对应护理,最终有效降低临床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该研究中,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在给予临床治疗过程中配合给予护理干预后,在临床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方面,组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疾病治愈率方面,A1组高于A2组肺结核患者极为显著(P<0.05)。有效证明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给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获得显著提高,临床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获得有效降低,最终显著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程书权.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72例临床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12(9):571,573.

[2]陈艳丽,张婷婷.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10):1044-1046.

论文作者:沃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0

标签:;  ;  ;  ;  ;  ;  ;  ;  

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论文_沃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