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要素分配:促进效率和公平的有力手段_公有制论文

按要素分配:促进效率和公平的有力手段_公有制论文

按要素分配:促进效率与公平的有力手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素论文,分配论文,公平论文,效率论文,手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对于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按要素分配逐渐进入我国的分配领域。事实证明,在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社会公平方面,按要素分配完全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从理论上说,在物质和劳务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源就是生产要素。它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按要素分配就是根据生产要素对企业收益贡献的程度和稀缺的程度,给要素提供者以相应的报酬。在我国,按要素分配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意味着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生产要素作为物质和劳务产品生产时投入的资源,其配置理所当然地也就包含在市场调节的范围内。而市场对要素配置的调节又主要是通过要素价格即要素提供者所获报酬的上下波动来实现的。当某一地方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时所获收益高或稀缺性强,该种要素的价格就会上涨。其它地方的同种要素就会向这一地方集中。反之,如果某一地方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获收益低或稀缺性弱,该种要素的价格就会下跌,相应的要素就会从这一地方撤出,流向其他地方。正是在不断地流动,不断地分化组合中,生产要素不断地按照市场的需求得到了配置。由于要素价格就是根据要素投入所获收益和稀缺程度给要素提供者的相应报酬,这就意味着按要素分配。所以,要素价格的实现也就是按要素分配的实现。可见,市场经济本身就包含着按要素分配的内在必然性。没有按要素分配,市场对资源配置不可能起基础性作用,因而也就没有市场经济本身。

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而在公有制多样化的实现过程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形成的具有明显公有性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方面适应公有制性质必然实行按劳分配;另一方面,适应所有者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又必然会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目前我国城乡大量出现的以劳动者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者既按劳进行分配,又按投入资本进行分配,也是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正是通过按要素分配,公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整体实力和效益水平不断提高,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同样,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之间、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组成的混合所有的企业,也存在着按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也正是通过按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发展壮大。因此,按要素分配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密不可分。没有按要素分配,公有制实现形式难以多样化,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难以扩大,主体地位难以增强,而非公有制经济也难以发展。结果,上述基本经济制度也就难以坚持与巩固。

按要素分配是深化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大提高了人类生产力水平,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与组合的加速,以及由此导致的世界经济结构不断向高级的转化,则是人类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实力不断增强,并日益紧密地与世界经济联为一体。当前,为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我们必须更加主动地参与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进一步促进国际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我国;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相应生产要素进入世界。由于按要素分配是伴随要素流动的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因此,这种分配方式在我国的实行也就极为必要。如此,我国经济运行规则才能与国际接轨,我国进入世界的生产要素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切实保障,进入我国的国外生产要素的收益也才能真正实现。可见,按要素分配亦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

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及深化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因此,实现按要素分配对上述三方面的积极意义也就毫无疑问。此外,当前在我国,按要素分配还具有下列重要意义:

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大放小,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行业、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以改组、联合、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对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进行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是党中央为搞好公有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上述举措的核心就是通过公有资产的流动与重组,不断扩大公有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支配范围,从而实现自身的壮大和发展。而要素分配则为公有资产的流动重组,为公有资产的扩张提供了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及实现机制,从而为上述举措的实现,为搞好搞活公有经济创造了前提条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充足的资本积累是不可少的基础。按资本要素分配能促使人们在合理消费的基础上把更多的收入用于积累和投资,从而增加资本要素的供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研究却是充满智慧和艰辛的复杂劳动。按技术要素分配能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干劲,大大提高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问世并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等。总之,按要素分配能大大促进在我国总体上处于明显稀缺状态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同时,按要素分配还使要素的内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使要素的巨大作用和稀缺程度得到充分体现,这就促使企业等要素使用者合理、节约使用各种要素,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于是,集约增长也就能顺利实现。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就是保持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推动人类社会持久的全面发展。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本身就是稀缺的生产要素。允许并鼓励其参与分配,能使人们更注重对它们的开发,整治,培育;更注重对它们的保护及合理使用。结果,当代人在实现自身的消费及发展时,后代人的同样权力与机会也就得到了切实保障,可持续发展也就比较容易成为现实。

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对外开放的深化、公有资产的流动与重组、生产要素供给的增加及集约增长的实现,均能导致经济效率的提高;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则既能导致经济效率的提高,又能导致社会公平的实现。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一个结论:按要素分配既有利于效率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公平目标的实现,是促进效率与公平的有力手段。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公有资产流动重组的日益加快;一批大企业集团的脱颖而出和昂首阔步走向世界;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科技成果的诞生并不断产生物质效益,等等,均离不开按要素分配所产生的推动作用。而一些企业仍然固守粗放式经营,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耗竭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现象,又都与这些企业和地方资本、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还未真正成为收益分配的主体,还未真正有效地参与收益分配有关。这一切都表明,按要素分配在我国不可少。

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和深化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因此它存在于不同制度下的不同国家。我国已有的一些实践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按要素分配对实现效率目标的推动程度,主要取决于按要素分配本身。要使分配发挥大的作用,关键在于全社会必须真正实现按要素分配。只要全社会普遍实行按要素分配,只要要素提供者所获报酬普遍反映要素对企业收益的贡献程度和稀缺程度,那么由此产生的信号就是正确的,完成的分配就是合理的,形成的动力就是强劲的。这就不仅能使市场迅速准确有效地配置各种要素,而且还能使要素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从而激发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结果,全社会的经济效率也就必然大大提高。

当前,要使我国全社会真正实现按要素分配,首先必须以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各项文件为指针,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真正认识按要素分配的重要意义,真正确立按要素分配在分配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还必须切实遵循并实现下列原则:

开放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打破所有制、部门、地区、产业限制,消除条块分割、部门封锁、地方保护,除极个别企业部门外,所有企业、部门、地区、产业均对各种所有者提供的各种生产要素开放,从而为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社会充分、自主、全方位的流动创造前提条件。如此,人为原因造成的较长时期内一些地方要素过剩、一些地方要素短缺现象就会消失。因此,开放原则为要素的合理配置奠定了基础。

竞争原则。竞争原则首先是指同一要素不同提供者之间的竞争。它表现为不同提供者拥有相对于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完全自主权,从而能根据经常变化的要素价格,不断调整所供给要素的数量,提高其质量,改变其投向。其次是指不同要素之间的竞争,具体表现为企业等使用者拥有使用不同要素的完全自主权。在不影响产出的前提下,由于一定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因而为了降低营运成本,要素使用者会不断用相对低价的要素替代相对高价的要素。显然,竞争原则能使生产要素实现合理配置。

收益原则。劳动力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均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结合状态下,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对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效益改进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收益原则要求分清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各自对企业收益所作的贡献;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清资本、技术、土地、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各自对企业收益的贡献。收益原则不仅能确保劳动者获得应有的收入,保护劳动者的利益,而且还确保了其他生产要素均能获得科学公正的评价,从而为各要素提供者最终获得报酬的数量提供了最重要的确立依据。

公平原则。这一原则首先要求国有、集体、私营、外资、个体、个人在提供生产要素后作为要素提供者在取得相应报酬时,其地位一视同仁,完全平等。相应报酬仅由要素对企业收益的贡献程度及稀缺程度决定,而与提供者自身的经济性质无关。其次,收益原则要求当用税收等再分配杠杆对要素提供者的收入进行调节时,所有要素提供者在适用的税率、承受的调节强度方面,统一规范,完全相等,而不以各自的经济性质为转移。显然,公平原则最终确保了按要素分配的完满实现。

为了切实遵守并实现上述四大原则,必须进一步消除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经济割据、封锁、垄断现象;进一步建立并完善统一的覆盖全国的要素市场;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特别是对各生产要素的量化分析、监测、管理的水平;进一步落实中央早已制定并明确宣布的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政策。

一旦在我国全社会真正实现了按要素分配,那么它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巩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对外开放,加速公有资产的流动重组,改善要素明显稀缺状况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能大大增强,效率目标也就能顺利达到。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按要素分配作为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这一点,决定了它必然会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按要素分配能有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效率目标的实现,那么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按要素分配也就应该而且必然还能推动共同富裕和公平目标的实现。按要素分配促进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和公有经济的发展,无疑有利于达到上述目的。此外,实现下述三点亦能产生同样效应。

(一)把按要素分配与作为分配主体的按劳分配结合起来。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公有制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就能有效地防止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在分配方式上一定要避免片面强调按要素分配的必要性而否认按劳分配的重要性、放弃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现象的出现。把按要素分配和作为主体的按劳分配结合起来,决定了公有制企业职工将既以生产资料主人的身份参加按劳分配,又以劳动力要素提供者的身份参加按要素分配;决定了用以按劳分配的收益将占企业用以分配总收益的大头;决定了前一种分配将是按劳动者劳动的数量与质量、后一种分配是按要素对企业收益的贡献程度和稀缺程度进行的分配。但是,把按要素分配与作为主体的按劳分配结合起来,不仅是为了适应与反映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且还为了充分发挥按要素分配对完善按劳分配所具有的推动作用。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实行按要素分配,能使劳动者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之间出现竞争,这种竞争能增强劳动者奋发向上的动力,激励其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努力改进劳动质量。于是,劳动者对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驾驭能力便大大增强,企业产出和收益便大大增加,收益中用于按劳分配的数量便大大增加。结果既坚持巩固了按劳分配制度,又有力地促进了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二)把按要素分配与振兴中西部经济结合起来。我国中西部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缺乏,长时期以来一直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而东部地区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则相对富裕。实践证明,通过行政手段、东部对中西部对口支援、转移支付等方式来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虽能起一定的作用,但却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现已存在的生产要素在东部与中西部配置不合理的状况。由于要素价格包含着对稀缺程度的反映,因此,一旦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按要素分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价格在中西部地区就会上涨到合理水平。此时,只要思想上更解放,政策上更优惠,方法上更灵活,形式上更多样,就能有力促进东部富裕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流动,进而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共同振兴,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三)把按要素分配与调整完善居民收入结构结合起来。在我国,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发挥其产生的示范、辐射、激励作用,带动未富的人也逐渐富裕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实行按要素分配后,一部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也会富裕起来。这种富裕拓宽了未富者的思路,开阔了未富者的眼界,启发其充分发掘自身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掘周围环境的内在价值,为其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而有助于彻底消除目前普遍存在的捧着“金碗”要饭,守着“银山”挨饿的现象。此时,通过税收对要素提供者中的一些高收入的个人进行适当的调节,通过教育、培训、扶持等方式对未富者进行有效的帮助,就能有力促进全社会收入结构的合理化,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标签:;  ;  ;  ;  ;  ;  ;  ;  

按要素分配:促进效率和公平的有力手段_公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