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全教育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幼儿安全教育的意义
意外伤害事故已经成为我国0~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据新华网报道,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6万0~1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64万儿童因伤致残。这些数字触目惊心,也不断警示我们防止意外伤害,加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一些儿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安全知识成功脱离险境的报道,也反过来提示我们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学前儿童安全教育是依据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认知发展及生活经验积累等方面的特点,加强学前儿童对周围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认识,提高其预见性和保护技能,减少意外伤害发生,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人身安全对于幼儿而言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安全、健康是幼儿不断发展的基石。对于幼儿安全的重视,促使家长、教师不断进行着对于各类意外伤害的预防工作。固然预防工作对于年幼儿童而言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安全隐患可谓防不胜防,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增进儿童的安全知识,增强儿童的防范意识,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幼儿的安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目前我国幼儿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新颁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也强调“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然而,政策上的重视不等于实践中的落实,反观我国目前幼儿安全教育的现状,一些问题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与探索。
1.教师、家长安全知识的薄弱导致幼儿安全知识的缺乏。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大都未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普通家长更是如此。他们所获得安全方面的知识一般都来源于大众媒体的介绍和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安全教育知识比较欠缺。教师和家长由于生活经验的累积对于一般性意外伤害事故的防范知识还都有所了解,然而对于意外事故的急救和重大灾害如火灾、地震、洪水、煤气泄漏等状况下如何逃生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恐怕就难以令人乐观了。在一项调查中,虽然多数家长经常担心孩子会发生伤害,但只有不到1/5的家长表示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伤害的培训和指导,系统的安全健康教育知识非常缺乏,并且有不少教师和园长表示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难点在于教师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教师、家长是儿童获取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试问如果教师、家长都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的话,又如何科学地向孩子传递安全知识,教会儿童学会保护自己呢?
2.家长、教师的过度保护导致幼儿磨砺机会的缺乏与幼儿安全意识的淡薄。
生活中,家长和教师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保护,安全问题是他们头脑里紧绷的一根弦:小刀、剪刀被当做危险品收起来了,有些坡度的地面被铲平了,稍微危险一点的事情都由教师、家长代做了。孩子似乎是一点都不能磕着、摔着、碰着,成人尽可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保护圈,很多活动被禁止了,很多隐患被排除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也就失去了。而孩子在这个过度保护的安全圈里,也很难发展出危机意识、安全意识,因为这样的情境是否安全、这样的举动是否会带来危险等类似的安全问题他们都不用考虑,成人们已经替他们考虑过了。可是一旦孩子脱离家长、教师的视线,他们该如何面对这个布满安全隐患的世界呢?
不可否认,对于幼儿而言,教师、家长的安全防范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幼儿受到意外伤害。然而,我们上面提到的是一种过度的现象,他们试图让幼儿避免一切伤害,禁止幼儿参与一切隐含危险的活动,替代幼儿解决本应由他们自己解决的问题。我们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不是剥夺幼儿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无所作为”。安全教育并非是将儿童同所有的伤害都隔离开来,而是使他们在以后危险的情境中能够学会保护自己,一些淤青或碰伤原本应都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淤青、伤口可能当时很痛,可是我们不都是在摔跤中学会走路、在跌倒中学会保护自己的吗?它们又何尝不是我们人生成长的一笔财富呢?
3.安全教育的欠缺导致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低下。
我们平常重视的幼儿“安全”问题,重点仅仅是放在安全防范上,而非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上。一项调查表明,59.9%的幼儿园平均每学期对幼儿开展的安全教育不足四次,其中14.2%的幼儿园只开展过一次,11%的幼儿园从未开展过。尽管安全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常常被忽视,可是安全防范问题我们却一刻都没有放松,“防范”是我国幼儿园的显著特色。然而,安全防范只是一种消极的保护,我们只是在一味地消除安全隐患,而不是进行一种积极的教育,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属性,了解危险发生的情景和机制,学习应当怎么做,一旦发生了危险如何处理等。安全防范对于幼儿而言是一种保护,而安全教育对于幼儿而言则是一种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保证幼儿在没有教师、家长的保护下也能够确保自己的安全。研究表明经常开展安全教育的园所的幼儿对于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水平要高于其他幼儿。重视防范、忽略教育只能够起到保护幼儿的作用,却难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由此可见,防范固然重要,但为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教育不可缺失。
三、 建议
1.拓展途径,提高家长、教师的安全知识水平。
家长、教师在儿童健康安全教育方面知识的缺乏,原因在于我们相关机构的空缺、教育力量的薄弱。这就需要各种社会媒体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书籍等形式宣传各种安全知识,进行多方位的宣传教育,提升家长、教师的安全知识水平,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例如派发安全知识读本,举行安全方面的义务讲座和意外事故的模拟演习,在公共交通系统投放安全方面的公益广告,医疗系统组织公众进行一些急救训练等。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有关部门对幼儿教师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
2.加大宣传,转变家长、教师过度保护幼儿的观念。
前面已经提到成人对于幼儿的过度保护使得幼儿缺乏磨炼的机会,不利于幼儿安全意识的形成。这就需要改变家长心目中“不能受到任何伤害”的观念,帮助家长、教师认识到幼儿的成长需要历练。然而,观念的转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仅需要时间的积淀,还需要社会文化的倡导与熏陶。这就需要专家、学者对这种“适度保护幼儿但又不剥夺幼儿学习机会”的观念进行倡导,同时,也需要大众传媒的大力传播,从而促成新的安全防范的观念与氛围的形成,最终通过社会主流文化氛围的熏陶,转变成人过度保护幼儿的观念。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对于幼儿而言,安全防范是一种外部保护,而安全教育则是一种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对幼儿进行生活中的随机教育,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生活中的随机教育能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成人所传递的安全知识,养成安全行为。但这只是安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随机教育受生活情境的限制,可能会造成安全教育知识的片面性,有些安全知识还可能未涉及到,而通过系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安全教育,则能弥补这一不足,能够使幼儿系统地了解有关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最终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于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策略进行。例如,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渗透一些安全规则,编制儿歌帮助幼儿习得安全知识,借助游戏、故事让幼儿进行体验不安全行为的后果,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4.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的理论建设。
进行幼儿安全教育,需要以理论研究为后盾,然而目前国内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很欠缺,直到近两年才有了一些关于幼儿园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理论研究的薄弱以及相应的课程文件的缺乏给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践带来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研究的力度。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的理论建设不仅需要政府政策上的重视、财力上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理论工作者们对于幼儿安全问题的重视,需要他们俯下身去切实进行实地研究,积极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目前,已有研究者开始考察幼儿对于意外伤害事故的认知状况,试图从幼儿认知的角度揭示幼儿安全教育的策略。另外,国外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例如,英国儿童安全教育包括对于灾害的意识与认知、潜在危险的评估与控制、影响安全的态度和行为因素、个人的及社会性的技巧、身处危险情境时情绪的控制以及对专家和组织者角色的理解。同时,又把安全教育的内容分为概括的知识与技巧,具体的知识与技巧两方面。针对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以及安全教育过程中难以通过语言让幼儿了解危险情境的状况和不安全行为带来的后果的过程,有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采用交互式多媒体、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生成真实生活情境的方式能够帮助幼儿习得安全知识,并且使这些知识能够应用到真实生活情境中去。
总而言之,不论是向教师、家长普及安全知识,转变家长过于保护儿童的观念,还是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为幼儿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幼儿安全教育可谓是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