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坤1 张春影2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目的:探讨短肠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对2008年~2011年我院收治的22例短肠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在治疗后情况有所改善,肠道吸收功能增加。结论:结合相应疗法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并减轻其痛苦,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短肠综合征;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032-02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是指因小肠广泛切除所引起的一组以腹泻、体重降低和营养不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一般认为,成人保留小肠至少60~80cm(正常长度的15%~20%)时,通过长期的TPN可获生存。新生婴儿残留小肠(无回盲瓣)至少40cm或有回盲瓣至少10~20cm时通过胃肠外营养支持生存是可能的。但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结局取决于剩余的小肠长度和其功能状态。笔者对此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011年我院收治的22例短肠患者,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2~56岁;因坏死性肠炎切除小肠、结肠行肠肠吻合术,剩余小肠约60~90cm。患者体质进行性减轻18~20公斤,患者有腹泻、双下肢水肿、全身乏力等。
1.2 方法
目前,大量肠切除术后病人多能顺利渡过第一阶段。部分病人仍需进行第二次外科处理。如脓肿引流、肠瘘闭锁、解除肠梗阻、缝合裂开的腹壁或再次手术观察残留肠段的血运等。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维持营养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2]。
改善肠管吸收功能的手术,手术种类很多,但没有任何术式能保证安全和有效,尤其在行肠切除同时更不应行此类手术。手术的目的即为使肠内容物运行减慢和增加肠管吸收面积。近年开展的术式有:
1.2.1小肠袢间置术:间置肠袢为逆蠕动,可以减慢肠蠕动、改变肠道的肌电活动,延缓肠内容物的吸收、同时使近端肠管扩张、肠壁增厚,但逆蠕动肠袢过长有可能会引发慢性肠梗阻、肠瘘,甚至是死亡。成人肠袢长度10~15cm,婴儿以3cm为宜。
1.2.2结肠间置:结肠的蠕动与小肠不同,缓慢且肠段的蠕动冲击少见。在狗和兔的研究显示空肠和回肠间结肠肠段的顺蠕动间置可延长肠运输,未发生梗阻,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顺蠕动结肠置于中段,其功能允许食糜缓慢输送到末端肠道。在营养吸收方面它无明显作用。间入的结肠,其长度无标准,范围在8~24cm。结肠也可以逆蠕动的形式间入。如同小肠倒置一样,逆蠕动结肠被置于末端,其效果不肯定。
1.2.3小肠瓣和括约肌:建立小肠瓣和括约肌的方法包括腔外缩窄小肠、手术或化学方法去神经肠段、肠套叠等。这些外科技术产生部分机械性梗阻,增加肠腔压力,从而减缓肠道运行。但如此众多的外科技术表明没有一个方法是理想的。动物实验表明,人工制作的小肠瓣和括约肌可以改变小肠的正常运动形式,使空肠运动转变为类似回肠的运动形式,并可能阻止细菌过度生长,改变肠道运行中的结肠内容逆流,从而延长肠道运行时间,增加吸收能力,延长短肠动物的生存。
1.2.4肠袢再循环 即循环式吻合术。将保留小肠之远端与近端行端侧吻合,形成一个再循环的肠袢圈,然后再将远段肠管与肠袢圈作端侧吻合,如此一部分食糜可在循环肠袢中重复循环,以增加食糜与肠粘膜接触时间,从而增加吸收。在理论上,肠袢再循环能延长运输时间,使肠腔内营养素反复与肠道粘膜接触,以增加吸收。然而,动物试验显示该方式有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相关。虽然肠内容再循环,但缺乏吸收增加的明显证据。
1.2.5小肠移植:由于较高的死亡率以及排斥反应和淋巴滤泡增生等并发症使小肠移植术一直未能在临床广泛开展。近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改进,小肠移植再度兴起以增加小肠表面面积。存在一显著问题是与移植物的吸收功能有关。某些病人在小肠移植后脱离了TPN,提示只要被移植的小肠长度足够,其吸收功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小肠或肝-小肠移植的最好的适应证是需要永久依赖TPN和有明显的与TPN相关的并发症,例如血管附件的丢失、感染或肝衰竭的再发。在若干年内,小肠移植将是现在需家庭TPN维持的替代方法,使之短肠综合征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较大改善成为可能。
1.2.6小肠新粘膜的生长 在全层肠壁缺损用结肠浆膜、腹壁肌瓣或假体材料等修补,其肠再生将发生。这新肠管横向向内生长,其功能与正常肠粘膜相似。该过程受到小肠的部位、修补材料和生长因子等的影响。在管状结构中新粘膜的纵向生长展示小肠表面面积的较大增加。在兔研究显示间置在回肠的浆肌层管在能使粘膜生长。然而,在狗,肠道间置剥除粘膜的结肠,结果再生的是结肠粘膜而不是小肠粘膜。新粘膜生长技术还未能应用于临床。
2.结果
22例患者均在治疗后情况有所改善,肠道吸收功能增加。
3.讨论
短肠综合征常发生于需行小肠广泛切除以挽救生命的危重疾病。这些情况有:肠管的血运障碍:包括各种绞窄性肠梗阻,在我国以小肠广泛扭转最为多见,其次为腹内疝[3]。此外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坏死性小肠炎等。广泛的肠粘连:小肠粘连成团引起肠梗阻,难于分离或在分离中造成多发穿孔,需进行广泛肠切除者。病变广泛的节段性肠炎(Crohn氏病):由于多次切除肠管可导致短肠综合征。其他:如原发性肠系膜肿瘤或腹腔恶性肿瘤,需同时切除大量小肠者,此外,还有腹部外伤需行广泛肠切除者。亦可见到手术中误伤肠系膜血管而不得已行广泛小肠切除术。在成人,小肠扭转、肠系膜栓塞及血栓形成、Crohn氏病、肿瘤和创伤等是短肠综合征的最常见的原因。而坏死性肠炎、先天性肠闭锁和中肠扭转则是婴儿最常见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许剑民,靳大勇,吴肇汉.短肠综合征时结肠的代偿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4):313-316
[2] 张明鸣,伍晓汀. 肠康复治疗和短肠综合征[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1):117-119
[3]刘亚星,鲁刚,谭诗成.短肠综合征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3):417
论文作者:蔡坤1,张春影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小肠论文; 结肠论文; 综合征论文; 粘膜论文; 肠管论文; 肠道论文; 肠系膜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