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细菌学分析及其护理干预对策论文_侯路云 臧莹

淇县人民医院 456750(河南鹤壁)

【摘 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致病菌的种类情况及临床护理重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细菌学特点、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要点。结果 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1.4%、82.6%和73.9%。G-菌是肺部感染主要的致病菌,真菌的比例有上升的趁势,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是发生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ICU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加强吸痰、气道湿化等护理操作的质控和医院感染的管理,注意病患状态是控制ICU肺部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细菌学;护理

由于监护病房的肺部感染者的身体抵抗力不断下降,并且同时有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等长时间操作,加上大量使用抗菌素,导致病菌快速繁衍生长,最终出现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明显升高的现象。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其治愈比较困难,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高达41.6%。本文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ICU的150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ICU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满足住院时间3d以上的,全部都进行过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操作。男94例,女56例,年龄在18-80岁,平均年龄在51.4岁。其中气管切开66例,占44%;建立人工气道108例,占72%;机械通气73例,占48.7%。

1.2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1]:入院48小时并同时满足下例条件,其中前4项必须满足,后2项满足任一即可诊断:?咳嗽、咳浓痰或咳嗽性质。?再次出现发热或在原发热基础上体温上升。?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数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④肺部听出湿啰声。⑤痰培养出病原菌[2]。⑥胸部X片示斑片阴影及浸润病变或入院后X片显示新的炎性病变。

1.3 样本采集

在患者气管之内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

2结果

2.1 标本细菌培养结果

对118例患者的标本进行培养,其中G+球菌29株,占24.6%,G-球菌58株,占49.2%,真菌31株,占26.2%。

2.2 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

118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有52例,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是导致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分别占82.6%和81.4%。

表1 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统计

  

2.3 抗菌素的应用

118例患者全都至少使用两种以上的抗菌素,时间超7d以上。81.7%的患者运用了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其中的真菌感染患者应用3-9种抗菌素。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呼吸机功能的不断完善,机械通气已成为临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气管切开以及气管插管等方式。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会导致患者的上呼吸道的屏障功能降低,使得细菌的生长繁衍非常迅速,严重者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同时发生。气管插管期间,聚集于导管表面的口咽部细菌易形成多糖蛋白质,起到保护细菌免受抗菌药物或宿主的防御功能。原发疾病的影响以及抗菌素的应用也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3]。为重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呈负氮平衡,大大增加了潜在致病菌感染的机会。本组大部分是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的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病变,功能老化,分泌物增加,肺泡弹性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加上原发病侵袭,导致更易被医院环境中的病原体感染。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大。

在护理重症监护患者时,必须严格保证无菌操作,护理管理者加强护士无菌操作的环节质控,确保操作及时有效。呼吸道需要保持畅通,插管保持正常位置,及时对分泌物进行清除,呼吸道进行湿化。昏迷的病人需要对其操作翻身拍背,平均每两小时一次。五指并拢,掌心微弯曲呈空心状,由肺底向肺尖反复敲击背部以利于痰液排出。可将听诊呼吸音作为吸痰指标,确保吸痰有效,预防肺部感染。按需吸痰,严格掌握吸痰技巧,以防损伤气道黏膜。对气管切开部位进行护理,对内套管进行每天两次的清洗消毒,每周更换一次一次性气管套管,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洁。气管切开后,细菌阳性检出率为口咽部大于气管内套管大于气管切开口处[4-5],做好口腔护理可防止细菌下移,达到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加强病房消毒换气,以及限制探视可有效减少细菌的产生。通过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可为肺部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肺部感染后患者痰液会明显增多,大多为黄白色或黄色黏稠液,听诊肺部会有啰声。汇报给医师,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肺部的感染。

综上所述,通过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致病菌的构成情况,知道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ICU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必须要促进对重症监护患者的有效护理,加强吸痰、气道湿化等护理操作的质控和医院感染的管理,注意病患状态是控制ICU肺部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同时配合医院的现代化医疗器材,医护人员的专业化操作,从而有效的维护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全国肺部感染学术研讨会.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0,13(6):372.

[2] 宋青,何蕾,黄晓明,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89.

[3] 傅应云,何正强,吴伟元,等.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5,15(5):951.

[4] 何秋月, 梁少凤. 重症监护病房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效果[J]. 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7):965-966.

[5] 裴淑云.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6, 16(94):415-416.

论文作者:侯路云 臧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6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细菌学分析及其护理干预对策论文_侯路云 臧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